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创新
2016-03-15宣懿楠刘乃迪张连春
宣懿楠,刘乃迪,张连春
(1.河北北方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创新
宣懿楠1,刘乃迪1,张连春2
(1.河北北方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要:大数据时代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由此进入了一个多维度信息空间。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也面临新的挑战。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应坚持把握时代脉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传播健康的网络意识形态;讲究“共生效应”,突出教学相长;扎根校园文化,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理论指导网络实践,探索大数据时代规律,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创新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0608.0911.03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06-08 09:11
社会学教授加里金称,“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的过程,无论是学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这是一场革命”[1]56。这场数据变革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习惯和思想理念,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分析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特征,并根据实际提出思想政治教学的创新途径,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
大数据的介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高校应正确认识与分析大数据时代的内涵及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一)大数据时代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大数据时代的内涵有诸多不同的理解。大数据领域权威学者,《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2]203以人类活动为种子、互联网为土壤、广大网民为阳光及云计算为水资源,“大数据”滋长生命,攀枝嫁接并生根发芽,形成一个与宇宙同呼吸共命运的多维度信息空间。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数据的内涵。大数据的内涵不只是网络通信、数据挖掘与价值应用的统一,其及时渗透和多元开放等特征更让人类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时代。这不仅是一场信息技术革命,更是一场社会群体变革,甚至是一场教学观念变革。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受教者采用道德规范及思想观念等方式施加的教育;是引导受教对象用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践行社会活动;也是一门与现实社会思想发展密切关联的学科。正确把握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
1.导向性
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主要体现在指向性和引导性两方面。其一,对教育对象思想行为的指向性,即积极引导大学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学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承担的根本使命;其二,对教育对象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引导性,即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这也是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指向。从宏观角度出发,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多渠道获取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进而有效提升教育活动的个体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以数据为媒介,并以引导为基本方式来促进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和行为的规范。
2.即时性
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源共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可以快捷、及时且有效地了解全球资讯,还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受教者的思想动态,进而可以通过云计算技术及时处理。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或移动设备与学生进行即时沟通,进一步跟进大学生的思想问题。这种即时性的数据提取、分析与追踪,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效率。
3.科学性
小数据时代,随机采样以最少的数据获得最多的信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只是一条捷径,是在无法收集和分析全部数据情况下的选择,本身存在许多缺陷。如采样的随机性困难,一旦采样过程中存在偏差,分析结果就可能相去甚远。但在大数据时代,人类第一次有条件获得全面、完整与系统的数据,进行“样本=总体”的数据资料分析。大数据观测值越全面,数据分析越准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就可以进行更准确、更科学的研究,从而使制定的教学目标和策略更客观,更有说服力。
二、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的主体地位受到冲击;学生道德观念与思想价值取向等受到较大影响;教学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因此,认真研究和分析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显得极其重要和必要。
(一)教师的主体地位
传统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进行思想及政治等价值观知识的传授,其权威性和优越性较强,并在教学中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大数据时代造就了平等、开放与共享的数据环境,学生获取资源的途径不再依赖于教师这单一的信息源,而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的主体地位受到影响,增加了教师教学引导的难度。
(二)学生的思维方式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是数据信息的最早参与群体,也是最活跃的“数据大军”。在虚拟网络中,信息的刺激与感化打开了大学生接受网络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内动力;但是,良莠不齐和庞杂泛滥的数据信息给大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选择困扰;文化与价值冲突造成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同困境,甚至使部分学生在价值评价与行为实践中感到迷茫与困惑;快速更新的信息替代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也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长期的网络依赖更僵化了学生的思维。
(三)思想政治教学的环境
传统思想政治教学环境相对封闭,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使得课堂教学具有强制性和局限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教学内容。但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内容”的开放性与交互性触发了教育方式的新变革,激活了大学教育环境由“静态”和“封闭”走向“动态”与“开放”,也拓宽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及方式,使教学环境复杂化。一是大数据时代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时间和空间,使得整个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难以把握;二是个人价值观与全球化意识形态的冲突使得思想政治环境变得极为复杂;三是日益泛滥的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增加了信息辨识难度。
三、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创新途径
大数据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对于思想活跃且易受感染的大学生而言,影响更甚。鉴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正确把握思想主流方向,在新形势下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创新思路。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传播健康的网络意识形态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数据相对简单粗糙,教师也缺乏对数据的探究与延展。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纷繁复杂,内容交叉融合,尤其不同文化与价值之间相互碰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坚定政治立场,保持主导意识形态不动摇,一方面需要整合教学内容结构,切合实际,顺应发展,并在施教过程中,始终以学生政治教育为主导。同时积极学习网络先进技术,及时了解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充实自身专业理论学习,在传授学生知识前筛选及甄别信息,提高信息辨别能力,充当学生接收信息的“过滤网。”
(二)讲究“共生效应”,突出教学相长
在生物学领域中,有种现象叫“共生效应”,指自然界中植物单独生长会非常矮小,而植物在与大量的同类植物共同生长时则会根深叶茂,生机盎然[3]109。
在大数据的“土壤”里,教师和学生应在虚拟与现实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既要“面对面”,更要“心对心”。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发展和精神寄托,教学语言要拓展学生思维,教学案例要贴近学生生活,教学行为要追求人文关怀。同时,学生应对教学过程提出宝贵意见。师生间通过协调发展和有效调节,最终实现教与学的共生与相长。
(三)扎根校园文化,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体现。开展积极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净化学生心灵,对美化学生行为也有重要的作用。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应将大数据时代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扩展教学活动内涵,形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间的信息资源整合,营造更为健康的校园环境。如将知识讲座与名师授课等教学活动及时发布在网络媒体上,并以此为媒介,发挥教学指导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开设网络咨询室、建立QQ或微信等交流平台与学生进行话题讨论和互动,保持教学活动的延展,进而使得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不再受传统教学活动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突显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
(四)理论指导网络实践,探索数据时代规律
大数据为大学生提供了多渠道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多视角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认知意识,更注重表现自我能力。但多数学生信息选择随意,知识辨别盲目,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把握正确的主流方向,用思想政治理论指导学生网络实践,展示思想政治理论的权威性和引领性,学生也会因此受益颇深。
德国学者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研究性教学方式,并认为科研是最好的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施教过程中,面对繁杂的数据信息,教师要把握正确方向,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让学生具有正确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开放的大数据运行机制和规律,是思想政治教学的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引入大数据的理念和方法不只是一种机遇与挑战,更是一种权衡,平衡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一种服务,使学生的学习模式更具多样性与独特性,教师的教学模式更具有效性和客观性,这就是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创新所在。
参考文献:
[1]加里金.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设计[M].陈硕,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舍恩伯格·迈尔·维克托.大数据时代[M].袁杰,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德贝里.共生效应[M].庞涛,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4]张连春,付秀芬,王华彪.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非权力性影响力[J].教育与职业,2012,(11):68-69.[5]张连春,王华彪,付秀芬,等.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6):208-209.
[6]张连春,王华彪,付秀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0):71-72.
[7]张连春,付秀芬,石国强,等.打通知行两环节,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回归[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95-104.
(责任编辑张盛男)
收稿日期:2016-04-01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5GW36);河北北方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538)
作者简介:宣懿楠(1988-),女,河北崇礼人,河北北方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会计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 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62X(2016)03-0114-03
Innovation of the Mode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XUAN Yi-nan1,LIU Nai-di1,ZHANG Lian-chun2
(1.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ibei 07500,China;2.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ibei 07500,China)
Abstract:In the era of big data,mankind has stepped into a multi-dimensional information spac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is faced with new challenges.In this era,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universities must keep up with the times,refor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s,stick to a firm and correct political stance,spread healthy network of ideology,pay attention to“symbiotic effect”,highlight the thought of teaching benefiting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root in the campus culture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healthily,putting theory into the network practice,and explore the law of the data age.
Key words:big data;university studen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model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