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下高校民族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6-03-15肖明月

关键词:民族教育微时代思考

肖明月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微时代下高校民族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肖明月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随着微时代的到来,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族教育教学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应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导下,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坚持民族教育教学改革,探寻出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微时代;民族教育;教育教学模式;思考

二十一世纪初期既是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知识经济、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微”时代已经到来。2004年9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在京教师时说:“教育兴,则民族兴。”2010年9月8日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时强调,要“动员全党全社会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并进一步指出:“我国教育事业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高等学校民族教育如何在《纲要》指导下培养出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我们每一位投身于少数民族教育的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微时代下民族教育教学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才需求的错位

(一)当前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民族教育体系,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素质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来以后,就要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大问题,1993年开始实施,这是人的培养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是教育领域最核心的一次变革。它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是面向未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对民族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民族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少数民族的人才需求与时代发展、社会现实的供求之间不相适应,甚至出现了错位。

第一,目前所有少数民族的招生计划都是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这与当地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当地的人才需求,与当地人才资源的配置出现了错位。

第二,微时代的到来,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以“回生源所在地工作”为主的单一型订单式培养存在错位。

第三,东南沿海和中部的文化素质与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少数民族生的教育,一般都照搬专科、本科阶段教育培养模式,这与少数民族生文化素质的现实之间存在错位。

第四,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产生的效果与期望值出现错位。

(二)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就素质教育而言,只有被教育者主体接受了的才是有效的教育,受教育者不愿意接受,甚至厌烦或怨恨,那就成社会问题了。造成这些错位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民族教育还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转变教育观念的紧迫性。首先,微时代的到来需要我们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如果说“时代是能够影响人的意识的所有客观环境,那么现在所玩着的微博客,制造着的微语录,尝试着的微阅读,发起的微公益等等已经构成了这样的客观环境,‘微’的时代已经来临,并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意识”。[1]这种以“微”为特征的时代的到来,直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民族教育的对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就更需要我们及时转变教育观念,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

其次,教育观念转变的紧迫性也是由于教育观念相对滞后的总体现状所决定的。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它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方向,是塑造教师教育行为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师工作效益的重要一环。当前,民族教育中一些传统的教育观还影响着教育教学双边活动:一是传统的教师观,教师的思维模式还部分局限在“三尺讲台”上。一方面,站在三尺讲台上高呼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抓好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雷声大雨点小”。二是传统的教学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循守旧,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方法不当,课程结构紊乱,教学设备几乎一成不变;片面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辅修课和公选课;只注重本专业学科学习而轻视通识课程、边沿学科、交叉学科、跨专业学科学习;同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到位。久而久之,学生所学知识陈旧,知识结构单一,钻研精神缺乏,人文素质、文化修养不高,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强,也不能适应今后的大学生活。

二、微时代背景下,应加强民族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处理好教育教学的关系

更新了教育观念,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处理好教育和教学的关系。一方面,教育和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一脉相承、水乳交融的整体;另一方面,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教育和教学割裂开来,教育和教学绝对不能对立。

在坚持教育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时,我们也要走出一个误区,即认为教育和教学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教育是整体,教学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因为,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被划分为“教学”、“德育”、“管理”等几个部分,分别由各部门负责,同时在三部分中,德育为首,教学是中心,管理是保障。有了这个认识,就会在工作中条块分割,条块分割虽然有助于明确教育各领域的目标、特点、方式等,从而使教育便于操作,但也会导致教育的分裂,各自为阵各行其是,最终导致人的发展的失衡和分裂,久而久之,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是不利的。

教育和教学的关系应该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教育是目的,教学是手段,教学为教育服务,教育通过教学完成。因为“人”是一个整体,“为了人的发展”而进行的教育必须也是一个整体。坚持这种关系,我们在教育中就可以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二)制定符合实际的可行性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方案

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专门人才,是关系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战略性问题。微时代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出发,明确目标,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可行性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方案。

1.人才培养方案既要考虑到民族地区的实际,也要兼顾到各高校的整体性布局,在现阶段要坚持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实践和理论教学并重的办学思路,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致力于为社会培养生产、经营、管理等第一线索需要的掌握必要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继续完善对学生的行为量化考核机制,同时对行为学分弹性管理,即纠正在工作中不人性化的环节,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来缓解学生对行为学分的不认同,对网络不可操控的环节开辟专门的“网上学声”专栏来采集民间民意。

“网上学声”是适合微时代下掌握学生心理、学习、生活的一种在线交流平台,它具有方便、快捷、开放、互动的特点。在学校主页下开辟专栏,着力解决好“提”(留言)、“审”(编辑审核)、“办”(班导师管理)、“回”(问题解答),它通过和同学们微博的交流,及时把微博当中反映生活、学习实际,以及出现的心理问题等方方面面,以“疏导”为原则,经同学们同意后,在专栏中反映出来,正确的给予表扬,错误的提出建议,不搞一刀切,不无限上纲,不追究责任,一天一调度、一周一小节、一月一通报,给民族生的教育和管理带上“紧箍咒”。

3.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包括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部分。学生评价,实行弹性管理,重点在课堂管理,因为课堂是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是教学环节落实的主阵地,因此评价机制可以以课堂管理为突破口。如提高“平时分”的比例,一般普通高校实行3∶7比例,即平时分和考试分分别30%和70%,可适当提高按4∶6来计算,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更好的监控平时成绩,制定《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方案》,对于迟到、旷课、早退的学生处罚扣分,对于课堂听课认真,回答问题积极,给予适当的奖励分,全勤每月加10分奖励分,学期末按学生所得总分的40%计入平时分,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双边活动的有效开展,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在教师评价的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中,把学生分成三个层级,实行班导师制,每位班导师带几个班,每个班有三个层级,这样班导师没有好、差之别,同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相同层级的学生可以互相流动,自主选择班导师,形成良性循环;最后,按班级学生数量、学习成绩、竞赛、活动、差转优等与班导师的绩效挂钩,做到教学岗位优质优酬。这样,形成了良性运转机制,对于推进整个教学工作上水平,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积极探索适合微时代发展的新型民族教育教学模式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和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 “最近发展区”理论都强调“因材施教”,对于民族生来说,因材施教是探索新型民族教育教学模式的前提,只有做到了因材施教,我们才能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在××学院开展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值得借鉴:按照“分层教育,分级教学”的原则,实行“S(学生)—CT(班导师)—S(学生)”模式。

它的控制和运行原理是:第一步,学生(Students?)实行分层教育、分级教学、分级测试。将两个或者三个自然班的学生合成一个大班,再将一个大班的学生按地域、风俗习惯、学习成绩、心理状态结合主干课程分为A、B、C三个层级,配备相应的班级导师。每个层级提供相应的教学模块,供学生学习。第二步,以班导师(Class Teacher)为监控中心。班导师不是单纯的辅导员,由教师担任,平时上课,课余时间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职业、前途、理想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和答疑;班导师的管理是一种隐形管理,即通过疏导的方式,由“网上学声”反映出来,不执行具体赏罚措施,只有赞赏和纠误。第三步,答疑和信息反馈。

它的优点是:这是一个集“教学”、“德育”、“管理”为一体的模式,体现“小”而“微”的特点。不是将所有的学生整体分割,划分快慢班,不会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班导师既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层面上发挥作用,又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工作中发挥“导”的作用。同时,班导师不是辅导员,没有“制度”的刚性约束,便于师生沟通,真正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民族地区越来越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光靠国家下达指令性培养计划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广开门路,为民族地区的学子培养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让越来越多的民族生能够通过我们的培养源源不断地充实到当地的经济建设当中去。与此同时,微时代的到来,信息运转更加快捷,我们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加快民族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探索适合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微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之道(卷首语)2010,(4).

[2]李玉雄.民族预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 [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9,(1).

[3]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news/2009/10-11/ 1904206.shtml.

猜你喜欢

民族教育微时代思考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发展民族教育现状及解决新措施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新中国民族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