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统一战线思想的本质内涵与时代特色

2016-03-15刘新庚肖瑞建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思想发展

刘新庚 肖瑞建

(1.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3 2.湖南医药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论统一战线思想的本质内涵与时代特色

刘新庚1肖瑞建2

(1.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32.湖南医药学院,湖南怀化418000)

统一战线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统战思想的内在本质,深刻揭示统战思想的现代特色,对于准确把握统战思想的精髓,推进统战思想的时代跃迁,具有重要的理论拓展和实践创新价值。纵观我国统一战线思想的演进历程,可清晰地领会出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品质,即同心同德的要义、五大关系的统筹,大团结大联合的内核,群众路线的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关键。在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整体视野中,我国统战思想还彰显出了鲜明的自身特色,即统战对象的广泛性、统战目标的明确性、统战方式的融合性和统战发展的时代性。

统一战线;思想本质;时代特色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制胜的一大法宝,是党的传统政治优势;统一战线思想是我党长期来革命和实践基本经验升华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人类的解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思想境界极大提高”、“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与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中国共产党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1];毛泽东同志在第一次全国统一战线会议上也强调,无产阶级不但要解放自己,而且要解放全人类。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建设与党所面临的历史使命与时代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遵循自身的宗旨与逻辑,不断丰富统战思想的内涵,使党的统战事业不断迸发出勃勃生机。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探寻着共产党革命规律、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始终呼应着人民群众的时代需求,始终肩负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责任,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由于历史事实的客观原因和自身努力的主观原因,统一战线在党和国家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发挥着“法宝”作用,统一战线思想在整体上已具有了“思想所把握的事物自身”[3]的能力,也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基点,成为“理论自信”的原点,可以更好地促进思想向行为方面转化的积极效应。在面对新形势、谋求新发展的今天,统战思想必须向着更高境界发展。因此,正确认识统战思想的内在本质,深刻揭示统战思想的现代特色,对于准确把握统战思想的精髓,推进统战思想的时代跃迁,具有重要的理论拓展和实践创新价值。

一、关于统一战线思想的本质内涵

关于统战思想本质的认识,我们可以基于统战学科的基本原理,沿着其思想“旨向——内核——基础——关键”的逻辑思路,将其本质凝炼得更加清晰。

(一)旨向:同心同德

实践过程中,尽管统战工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但统战思想的旨向则始终是动员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地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而奋斗。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统一战线的发展从民主联合战线、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如今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分别完成或正在完成“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使命,都高举旗帜,树立同样目标,唤醒同理情感,采取不同方法,坚持同向而行,做到了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目标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心同行,取得了统一战线的辉煌成果。

理论指导上,2011年,胡锦涛提出了“同心思想”,体现了对统一战线本质规律的把握,揭示了统一战线成员鲜明的价值追求,为新形势下巩固、发展和创新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主要理论指导。2015年,习近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提出了“画出最大的同心圆”的统战思想,拓展了统战思想内容的最新发展空间,即在党和国家、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与党同心,与民同呼吸,爱国、爱社会主义者都可以称得上“好公民”,即“具有爱国、忠诚及服从于国家品质的人,一个有能力并且愿意参与其国家发展进程的人”[4],在“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大环境里,“存异求同”,凝心聚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为此,我国专门颁布了自2015年5月18日起施行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统战思想的根本旨向。在其第三条中,首次明确规定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5],那就是要处理好五大关系,积极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服务,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

(二)内核:大团结·大联合

“大团结·大联合”是指不分民族区域、不分性别老幼、不分贫富贵贱,只要是真心实意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有利于现代化建设,有利于祖国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人民幸福,都要把一切能够联合的都联合起来。主张范围以宽为宜,最大限度地团结人心,联合力量,凝心聚力。

“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思想内在本质的根本体现。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做好人的工作、协调人的思想、激发人的潜能,避免“盲目的力量”,而要形成“总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6],来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江泽民指出统一战线的“大团结、大联盟”,就是要“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继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加强团结,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起来,把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发挥出来”[7]。习近平指出: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力气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8]。

在“大团结·大联合”核心思想指引下,统一战线在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发展过程中不断发挥“法宝作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十几人到现在的千万级党员离不开“大团结·大联合”核心感召力,国家从最初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离不开“大团结·大联合”的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在当代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更需要发挥统一战线思想“大团结·大联合”的张力,以最大的诚心诚意,最实在的工作举措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凝聚人心,形成“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理念的最大共识;“大联合”就是要以最宽广的胸怀,最前瞻的眼光找准“最大公约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扩大“同心圆”。这样,团结人心,握指成拳,同向而行,同向发力,共同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三)基础:群众路线

众所周知,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观点。统一战线是一种特殊的群众工作,涵盖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五大关系,联系着广大人民群众。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人民群众”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外延实际上远远宽于无产阶级,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9]。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发挥“法宝”作用,就是因其植根于深厚的群众基础,从而获得战无不胜的“安泰力量”。

统一战线思想的基础就是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习仲勋对党的群众路线有着深刻见解,提出了“我们党的一切事情,就是老百姓的事情”“不走群众路线就不是共产党”[10]等来自实践的真知灼见。毛泽东提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思想,比美国总统林肯基于党派之争提出的“民治、民享、民有”的“公民教育思想”[11]具有更大的实践性和广泛性。从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机枪和大炮”的国内外反动势力,取得了“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革命成功;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群众首创精神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面改革开放局面,人民群众已经并将继续创造历史。

当今时代,立足于群众路线基础上的统一战线思想的最大共鸣点就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人们千百年来的美好期待,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在未来社会,“将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12],最终达至人类美好社会。习近平指出要坚守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思想,做好“三个有利于”的事情,最大诚意地照顾同盟者的利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关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统一战线能够发挥“法宝作用”的关键。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到全面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惊奇的成绩,在意识形态复杂严峻的今天,乃至于在西方世界中出现了“人们对不同政治经济模式的看法产生了巨大逆转”[13]的新看法,坚定了中国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可动摇的领导核心,而且也是新时期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决定性力量”[14]“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这是由我们的国情、党情和世情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更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重视党在统一战线的关键作用。马克思曾经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在同其他阶级和政党联合时,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在具体方法上,毛泽东先后提出了有理、有利、有节,以及依靠党的正确路线和政策、依靠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照顾同盟者的利益等基本原则来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当今中国,统一战线要做好“同心”工程,画好“同心圆”,而居于“圆心”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习近平在2015年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同心圆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削弱这个“圆心”的中心位置。“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统一战线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对于一切违背和削弱这个思想组织基础的言行,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这是政治底线,不能动摇”[15]。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爱国主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而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这也是统战工作中“两个联盟”,“两面旗帜”中的应有之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统一战线中,由于三者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党的领导并没有削弱各民主党派或者普通民众的个性发展,反而会更好地促进每一个成员的“政治自我”——“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感情;与特定政党或团体相一致的立场;对特定政治问题、政治人格的态度和评价;关于政治结构和政治程序的知识;对本人在政治世界中的权利、责任和地位的自我认识”[16]等内容的形成和发展,逐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二、关于统一战线思想的时代特色

关于统战思想特色的认识,我们可以将其置于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整体视野中,深刻揭示其思想的时代特色。统一战线思想,是马克思统一战线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上的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具体体现如下:

(一)统战对象的广泛性

统一战线思想的基础是群众路线,在理论上就决定了上统一战线对象具有广泛性。如在党成立之初,在党纲中明确规定:只要“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经党员一人介绍,均可接受为党员”,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实现“党内合作”促使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17],抗日战争时期又提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工农联盟的基础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思想[1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19]和党章中规定共产党“两个先锋队”性质,因此无论从党的纲领、国体政体还是党的性质看都在理论上决定了统一战线对象具有广泛性。

统战对象的广泛性在现实中也得到了普遍体现。在工农联盟的基础上,新的《条例》中规定有十二个方面的范围都是统一战线的团结对象,几乎涵盖了除共产党本身以外的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人士都是我们需要团结的对象,具体是: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及其在大陆的亲属、华侨、归侨及侨眷,还有其他需要联系和团结的人员等都是统一战线的范围与对象。尤其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不仅包括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还包括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同今后可能出现的新群体人士,这就决定了统一战线不仅现在而且未来都将具有广泛的拓展空间。这些广泛性的基础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成长土壤而且给予巨大的政治使命。具有无比坚定信念的共产党人拥有对人类美好社会的共识价值追求,因此需要树立“以人民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一心为公、执政为民”,照顾各方利益的最大合作诚意,画出“最大的同心圆”,以最宽广的胸怀接纳“八方来宾”。

(二)统战目标的明确性

无产阶级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统一战线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就曾经明确指出“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20];邓小平在1979年召开的第十四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是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联盟,担负着为四个现代化和统一祖国服务的双重任务;江泽民在1990年的第十七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没有一个包括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要把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做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长远的战略方针;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开创了当代中国统一战线的新时代”,把统一战线提升到党的执政兴国的重要高度,提出“新的社会阶层是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统战工作新领域”[21];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战工作,第一次把“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提升为“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且“首次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22]。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经济新常态下,统一战线旨在促进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在党和国家建设、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促进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等方面也有着重大意义。通过统一战线把“各民族、各阶级、阶层和党派、集团在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目标下联合起来”[23],照顾同盟者的最大利益,协调不同利益,使之各得其所,各得齐欢,这对实现全国人民的团结统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通过统一战线“奠定了中国国家建设的基本形态,统一战线与国家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24],形成了具有统一战线形态的国家政权形态,促进我国的政治协商民主有序发展。

(三)统战方式的融合性

统一战线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关键领导,固守“大团结·大联合”的核心本质,在具体的方式实现上,具有高度的融合性。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思想在统一战线方式中就体现在“融合”,坚持“个性”与“共性”、“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立足国情和民情,在统一战线方式上我党自觉创新着自身引领——思想教育——法制规范的有机融合。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要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正确处理统一战线内部的各种矛盾,发动全党来做统战工作,着重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运用,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江泽民指出:我们提倡“和”[25],也就是说各国应当在政治上互相尊重,经济上互相促进,文化上互相借鉴,这将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运用在统一战线中,“多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以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26]。2012年以来,习近平对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许多重大部署,尤其是从制度上对统一战线目标的实现进行了法治化建设,相继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并且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为统一战线工作第一责任人”[27],要求党加强对统一战线工作方式的创新与实践。

统战方式的融合性不是没有原则和目标的,而是有着基本的条件,必须在基本的前提下“运用一切积极手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合力”来共同促进党和国家的健康发展。对个体而言“只要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无论什么样的批评、意见和建议,都能在我国的政治制度框架内充分表达”[28],都是人民之间的内部矛盾,关键取决于何种方式去团结他们和完善自我。对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仰、不同党派、不同职业的群体要找准“最大公约数”,创新方式进行最大限度的协商团结,实现“多样性与一致性”、“政治性与社会性”的融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29],迫切需要运用“战略制导”的核心思维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统一战线方式,为促进中华民族的完整统一和“中国梦”的实现服务。

(四)思想发展的时代性

思想就像一条河流,生生不息,源源不断,思想发展本身就具有着时代性。思想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意识、观念和认知,正确的思想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会阻碍其发展。客观事物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出现变化,因此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时代的变化性,其中产生错误的思想在所难免,对客观事物的不同体验会带来不同的亲身感受,好的思想亦然,所以,需要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满足人民的需求产生良好体验而与时俱进地获得科学发展。从历史经验来看,统一战线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历经正反两方面的洗礼,尤其是经历了大革命时代的失败,文革时期中的失误等许多挫折,最后还是理性与价值战胜了急躁与虚无,跟进了时代步伐。从现实来看,随着实践的发展,客观条件和环境的系统变化,“必然要求人们改变对以往客观世界的看法”,而无产阶级政党又肩负着“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使命”[30],因此客观上决定了统一战线思想具有了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当今中国,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历史时刻”[31],自觉担负着历史的责任与人民的重托,正在与时俱进地注重观察外部世界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思想。

回到统一战线指导思想的源头,马克思主义也具有着鲜明的时代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以中国发展的事情为中心,“在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指导之下”,“不断地吸引这些伟大的力量来加强自己”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的高尚理想”[3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党执政理国思想的鲜明特色,也是统一战线思想的中国特色,实事求是是基础,解放思想是关键,与时俱进是特色。统一战线的时代特色根植于实事求是的厚实力量。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3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习近平同志的系列讲话等无不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脉相承,无不是实事求是思想主线的一以贯之,无不是与时俱进思想的一贯表现。今天,我们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需要实事求是,而且更加需要实事求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画出统一战线的最大“同心圆”。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了统一战线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品质什么时候就促进中国共产党事业的健康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经验,因为统一战线是“马列主义战略策略原则的具体运用”,统战工作“有其策略性,但更主要的是它的战略性”[34]。客观而论,科学社会主义社会是全体人类最美好向往的未来社会,按照“时间逻辑”[35]的推理,统一战线思想时代发展的逻辑沿革必然会到达世界统一战线的“大统一战线格局”。仅从社会发展历程来看,当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还会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共存发展,互相吸收最佳成果为己服务,“现代理性的资本主义需要的不仅仅是生产的技术手段,同时还需要一个可靠的法律体系和依照规章制度办事的行政机关”[36],但长远看,世界物质财富的巨大丰富和国际贸易交往的日益频繁“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37],“世界梦”有着共同的现实基础和未来愿景。最终,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达到殊途同归,从一国走向全球,实现从“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到“世界梦”的跃迁。

统一战线思想的时代性对中国发展也具有重大时代意义:一是由于统一战线具有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性必将促进我国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长期稳定性,也促使其不断反思净化,是否脱离群众,是否“接地气”,是否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行。二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时刻保持独立自主的自身特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在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过程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这将促进我党的“党内民主”、“党际民主”、“党外民主”以及整个国家“协商民主”的形成,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三是统一战线具有“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合作诚意”,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在国内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员和力量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在国际上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全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发展,做好“压舱石”与“助推器”作用,坚持不懈,与时俱进,“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力量”。四是中国在促进“世界梦”的未来实现中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人类文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至于,社会形态的更替发展到人类未来社会的美好实现,则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效能期待”[38],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事情,更需要全部国家、全部地区、全部人类的“大统一战线格局”的“同心工程”的完美设计与精确施工,更是一种渐进发展的过程,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29.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0.

[3]韦正翔.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84.

[4]Shirley H. Engle & Anna S. Ochoa:Education for Democratic Citizenship,Teachers College Press,Columbia University,1988,P.3.

[5]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

[6]刘社欣.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2-33.

[7][26][3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39-140.

[8][15][21]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编著.画出最大的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讲座[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3,8.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99.

[10]习仲勋与群众路线编写组.习仲勋与群众路线[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3.

[11]Sandra Stotsky,Connecting Civic Education & Language Education:The Contemporary Challenge,Teachers College Press,Columbia University,1991:48.

[12]杨兴林.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71.

[13]林泰.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543.

[14]顾海良,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前沿问题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文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552.

[16]Dowson and Prewitt,Political Socialization,pp. 17、18,Boston,Little Brown,1969.

[17][22][28][36]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统一战线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9-30,25,69.

[18][19]何一成.中国近现代史简明读本[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62-65,72.

[20]罗平汉.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77.

[21]谭锐.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形式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20-21.

[23]胡社军,刘鸣.统一战线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377.

[24]肖存良,林尚立.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以统一战线为视角[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305.

[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131.

[27]中央统战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5:3-5.

[29]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17.

[30]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391.

[31]〔美〕斯特罗齐尔,奥弗.领袖——一项心理史学研究[M].梁卿,贾宇琰,夏金彪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328.

[32]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52-54.

[3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3.

[3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7.

[35]〔荷〕范本特姆,逻辑、认识论和方法论[M].郭佳宏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249.

[36]〔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马奇炎,陈婧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5.

[37]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33.

[38]〔美〕伯格.人格心理学(第六版)[M].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74.

(责任编辑:许烨)

本文系2015~2016年度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招标课题“统战思想研究”(编号:TZX2015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新庚,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10.3969/j. issn.1009-2293.2016.03.008

D613

A

1009-2293(2016)02-0031-07

肖瑞建,湖南医药学院党委组织部科长,中南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思想发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