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电保护配合提高配电自动化故障处理

2016-03-15付英卫

黑龙江科学 2016年21期
关键词:级差出线馈线

付英卫

(肇源县电业局,黑龙江 肇源 166500)



继电保护配合提高配电自动化故障处理

付英卫

(肇源县电业局,黑龙江 肇源 166500)

随着人们对于电力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社会对于配电网的供电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提升对配电网故障处理的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相互配合的故障处理方式,从而使配电网故障的处理工作更加高效化,保障民众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用电需求。

配电自动化; 继电保护; 故障断路器

1 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

配电网在进行运行时,很有可能因为某种因素而导致故障的发生,一旦没有及时对这些故障进行处理,就会对电力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害,会对供电系统形成负面影响,这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十分不利。针对配电网这一现状,相关人员提出了使用继电保护和配电自动化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配电网中存在的问题。

1.1 配电自动化

目前我国的配电系统使用的都是先进的设备以及技术,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能够24h对配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不间断监控,一旦配电系统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自动化系统能够自动对故障进行检测并解决,保障供电,这就是配电自动化。相关人员要根据本地配电网络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自动化系统,并在加强对配电网控制的同时,要对电流动向、电网状态以及负荷管理情况实施网络化管理,从而加强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水平。

1.2 继电保护

在实际的配电网管理中发现,继电保护装置中带有触点的继电器能够对电力系统和电力设备进行有效的保护,可以将故障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而这种使用继电保护设备对电力系统进行保护的过程,就是继电保护。

2 配电自动化和继电保护在多级级差故障中的应用

2.1 在两级级差中的应用

2.1.1 保护配置原则

使用配电自动化和继电保护相互配合的方式对两级级差进行保护时,必须要遵循一定的配置原则:第一,在对主干馈线的开关进行选择时,要以负荷开关为主。第二,在对用户开关以及分支开关进行挑选时,要以断路器为主,同时变电站所使用的出线开关也要以断路器为主。第三,要将用户使用的断路器开关以及分支断路器开关的保护延时动作设置在0s左右,而变电站中出线断路器的延时动作要设定在200ms~250ms。

2.1.2 优势

使用这种配合方式对两级级差进行保护,具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当用户、分支发生供电故障时,在系统的作用下用户开关户自动跳闸,但不会影响到变电站的供电情况,这样就避免了全面停电的状况发生。另一方面,这种配合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多级跳闸以及越级跳闸的情况,这就简化了故障处理的过程,极大节约了供电维修的时间。

2.2 三级级差中保护配置的原则

目前国内常用的三级级差的保护配置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呈现方式:

第一种,变电站的出线开关为10kV,且与用户开关以及馈线分支开关之间形成了三级级差的保护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中,用户的动作延时时间为0s,而馈线开关以及变电站出线开关的动作延时时间分别设置在100ms~150ms和250ms~300ms。

第二种,在这种配置原则中,变电站的出现开关还是在10kV,它会与某一馈线分段开和馈线分支开关之间组成三级级差保护。这时馈线分支开关保护动作的延时时间要设置在0s,而馈线分段开关的延时时间要设置在100ms~150ms之内,变电站的延时时间则要设置在250~300ms之内。

第三种,这种保护配置还是以10kV的出现开关为主,会与任意一级的环网柜的出线开关以及进线开关共同组成三级级差的保护系统。相关人员要注意区别进线开关以及出线开关,并将这种配置中的所有出线开关的延时时间试设为0s,进线开关统一设置在100ms~150ms之内,而变电站的出现开关时间设置在250~300ms之内。

由于三级级差保护以及故障处理的优势与二级级差的情况基本相同,因此不再进行重复介绍。

3 在配电网故障中,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之间的配合应用

3.1 主干线电气故障的判定与修复

一旦配电网发生故障时,首先配电自动化系统会对故障的位置进行确认,当故障在主干线上时,要对故障类型进行断定,当故障发生后,系统中的断路器能够自动切断,且会在一段时间之后进行重合,这时就可以将故障断定为“暂时性故障”。当断路器在一段时间之后仍然还是处于关闭的状态,这时就可以将其认定为“永久性故障”。

在明确故障的类型之后,相关人员就应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开展修复工作。如果是“暂时性故障”,修复人员要对馈线终端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并要将异常信息进行登记。同时要对配电开关内部进行实时检测,要将开关的状态随时记录下来,以此为依据分析出电网功率、线路电流以及线路电压等参数,并以这些参数为依托开展相应的工作。如果是“永久性故障”,系统会自动通过馈线终端将信息上传到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中,这时管理系统会定期对馈线终端的情况进行调查,并会根据调查的信息对数据库内的信息资源进行更新,同时会将这些信息显示在电脑终端,方便相关人员进行查阅,从而制定出高效的修复方案,确保供电恢复的效率。

3.2 分支线或者用户电气故障的判定与修复

故障发生后,如果配电自动化系统确认故障发生的地点为分支线或者用户家中时,首先还是对故障的类型进行判定。

如果在故障所处位置为架空线路且故障发生的同时,附近的分支线、用户家中的断路器立即跳闸,并会在一定时间后可以再次自动连接,这种情况就可以将其视为是暂时性的故障,但反之断路器无法再次连接则视为是长久性的。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下,继电保护装置都会在故障发生时及时对电力设备进行保护,将设备与配电网进行分离,从而将故障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要对长久性故障进行处理时,相关人员首先要对故障区域内所有的开关进行控制,要将故障区域与电力系统进行隔离处理,恢复周边的用电,之后才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并将处理信息详细记录在案。

4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这一系统的使用不仅保障了配电网运作的安全性,同时自动化的检测技术也减轻了以往人工工作的负担,该项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了对该项工作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相关技术人员开始将继电保护装置加入到其中。想要对继电保护以及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故障处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就必须先对这两种技术分别进行了解。

[1] 刘健,张志华,张小庆,等. 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合的配电网故障处理[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16):53-57,113.

[2] 杨文芳. 配电自动化与继电保护配合的配电网故障处理探究[J]. 科技与企业,2015,(20):168.

[3] 刘健,张小庆,张志华. 继电保护配合提高配电自动化故障处理性能[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22):10-16.

[4] 张新影,陈绍佳. 配电自动化与继电保护配合的配电网故障处理探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0):127.

[5] 刘飞.智能电网配电网继电保护的最优配置算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4.

[6] 张艳丽.配电网的故障定位与供电恢复[D].华北电力大学,2014.

[7] 侯庆雷,李超,崔大明.配电自动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5,(24):185.

[8] 孙鸣,程杰.微电网继电保护中特殊性问题解决方案的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19):214.

[9] 杨芬.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合的配电网故障处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35):198.

Improvement in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fault handling with relay protection

FU Ying-wei

(Electric Power Bureau of Zhaoyuan County, Zhaoyuan 166500, China)

As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electricity, the requirements for power supply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has also increased. Therefore, the related personnel must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ealing with the fault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correctly use relay protection and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with fault handling, so that the electricity demand in daily life and production can be guaranteed with effici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fault handling.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Relay protection; Fault circuit breaker

2016-09-08

付英卫(1981-),女,工程师。

TM

B

猜你喜欢

级差出线馈线
级差会话隐涵推理的若干问题探析
中波八塔天线馈线制作
出发场咽喉区兼作编尾牵出线的场间联系方案
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开发层系优化组合合理渗透率级差数值模拟研究
变电站10kV出线开关柜烧毁故障分析
专业录取规则介绍:级差制
农网10kV配电线路分段开关级差保护优化研究
基于新型材料的短波馈线实践
微波天馈线系统波导充气机的维护
高速铁路单芯馈线电缆的敷设方式和敷设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