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效应研究
2016-03-15李伟嘉
刘 男,李伟嘉,张 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 710126)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效应研究
刘 男,李伟嘉,张 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 710126)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在知识不断丰富、素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面临着各方面的心理问题,这已经成为存在于当前大学生心理的普遍问题,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而随着体育运动项目的逐渐引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从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入手,探讨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最终提出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作用。
体育运动;大学生;心理健康
1 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在逐年增长,对此,学校以及社会一定要高度重视。调查还发现这些患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比例还在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已经在大学生总人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患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他们在学习和交往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很多学生还因此被学校退学。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寄托,正值于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但在此时却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心理问题,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去深思。生活在轻松环境下的大学生面临严重的心理问题,其中的因素肯定是多方面的。
2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1生活环境的变化
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围绕他们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和事,似乎身边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变。虽然很多人说大学的生活很轻松,但是对于初入大学的学生来讲,更多的是茫然和不知所措,他们需要去熟悉陌生的环境,需要面对完全不同的大学学习模式,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冲击。对于那些适应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将会逐渐地演化成心理问题。
2.2外部环境的压力
现代大学生的生活不像中学时代只是学习,需要面临的还有爱情、友情、社会以及学校等方面的压力。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毫无压力地生活,是很不容易的。有些大学生可能会面临着与同学关系处理不好的问题,逐渐变得内向,丧失了对大学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2.3自我心理素质差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考试升学,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往往更多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一些刚步入大学生活的学生来说,由于“背井离乡”,心理上会产生十分大的落差。那些心理素质好的学生,会采用有效的手段进行自我调节,而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差的学生来讲,这些问题就会逐渐地成为他们的心理障碍。
2.4个人心理偏差大
在与舍友和同学的长期相处中,可能会因为相互之间存在的矛盾而导致学生在认知观以及价值观上产生偏差,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问题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会让学生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这些都产生于学生的心理偏差。
3 体育运动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3.1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智力水平
大学生在校期间通常会受到来自学习考试与未来就业前景两方面带来的压力,从而使身心长期都处在一种压迫的状态,导致身体甚至是心理疾病都接踵而来。在这种身体心理的双重折磨下,体育运动就成为一种缓解压力、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的方式。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同时,学习中枢是处于一种休息状态的,所以在进行体育运动的同时也是一个消除脑力疲劳的过程,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3.1.1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科学实验证明,经常运动的大学生对生活的态度积极向上,遇到问题时也能保持愉悦的心情。大多数大学生在选择体育运动时会选择自己喜欢并感兴趣的项目,在完成状态上也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这就对提升自身的自信心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学生一旦有了自信心就会在学习中保持亢奋的状态,记忆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3.1.2认识自我,推动学生自主意识
积极向上的体育运动对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起到了推动作用。运动的同时常常伴随着竞争,在与其他人竞争的同时显示自身能力的不足之处,从而发现自身的瓶颈,使学生能有充分、实际的自我认识。学生一旦看清自己的不足之处,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自我改正,努力达到社会发展以及就业竞争的要求,让自己能够适应这个社会,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竞争和生活方式。
3.1.3体育锻炼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人在脾气暴躁或者情绪不稳定时,如果可以适当做一些体育运动,能够很好地缓解并释放这些不良情绪。适度的运动和流汗会使焦躁不安的情绪得到极大缓解。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长时间处于一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因此他们的大脑学习中枢也很难得到休息或放松,即使没有参加运动量较大的活动,却依然经常感到疲惫。这种时候,可以利用课间时间进行适量的运动,让学生的大脑进行适度的放松和充电,并使因长时间固定坐姿所受到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3.2体育锻炼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根据社会需求来定义的,通常可以理解为个人的生理、心理、道德等社会要素能够达到统一、平衡、协调的状态,并使自身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并且还要有积极客观的自我认识,有健康的体魄和愉快的情绪,这就是所谓的“健全人格”。大学生要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就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需要充分的认识自我。第二,需要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第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四,培养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体育运动在这些方面都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高等院校所设立的体育课程,本就是为了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切磋与交流、让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而开展的,所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对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是可以起到促进作用的。
3.3体育运动能够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从而产生强烈意愿并设定相应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个人意志通常可以用行动和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意志品质指的就是一种在遭遇挫折时不放弃、不气馁的态度。“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讲的都是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优秀的个人意志品质。体育运动是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来支撑的,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克服困难、自我超越就是意志品质的一种提升。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马拉松”这项运动中,除了需要过人的体力外,坚韧的意志也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说“马拉松”是一项靠着意志力完成的长跑运动,体育运动培养了大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使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够有不轻言放弃的品格。
3.4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项目,人与人之间通过一系列的运动促进沟通与交流,对培养团队间的默契与协作起到积极作用。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对促进学生之间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运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团队体育竞赛中同组的队员会相互鼓励加强集体意识,不同组的团队则会相互竞争,提高竞争意识,对培养学生间的团体意识和协作精神起到了促进作用。
3.5增加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社会适应力
当代大学生面对毕业后的社会就业压力,情绪日益低下,尽快适应且融入社会,才能赶上时代步伐,不被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淘汰。当所有人都埋头为今后的发展奋发前进时,学生之间的交流却愈加缺少,无法相互沟通理解,矛盾日益凸显。开展体育运动是给学生构建一个交流平台,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尽情挥洒汗水,将内心的焦躁与不安一同挥去,并且通过运动与同学交流,培养彼此间的默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亲近,通过运动来舒缓压力,释放自己的情绪。同时学校在组织一些体育竞赛的时候也能培养学生在团体中的责任感,从而养成其进入社会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4 结语
体育运动在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意志品质、团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增加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社会适应力方面,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应当增加体育运动在学生生活中的比例,开设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并且为学生开展相关的体育类讲座,从而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当然,学生的心理状态也是学校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不能仅仅依靠体育运动,心理辅导课程以及心理教育讲座的开设也是极有必要的,以此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综合发展。
[1] 张昕.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子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12):78.
[2]王亚琼,张东秀.体育运动参与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06):82.
[3] 刘慧.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4,(09):72.
G804.8
A
1674-8646(2016)01-0150-02
2015-11-14
项目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7215529501)
刘男(1981-),女,山东商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