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创意航模”项目的实践发展及反思

2016-03-15林文政

广东科技 2016年15期
关键词:航模东莞市科技馆

文/林文政

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创意航模”项目的实践发展及反思

文/林文政

航模运动是当前最受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之一,它不仅是一项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也是一项含有多学科知识的科技运动。由于航模运动集科技和竞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趣味、娱乐和实用于一体,是开展科普教育和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较好项目。

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以下简称东莞科技馆)创意航模项目自2014年5月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发展为集表演、展览、互动、体验和培训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大型公益项目。该项目以激发青少年学生创作思维为主要目的,不断创造佳绩,2015年获得东莞市首批知名科普项目称号,2016年5月获得亚洲科学协会(ASPAC)2016年会授予的“创意科学传播奖”。这个项目如此受到重视,是其项目的精心设计、不断推广和广受欢迎的有力证明。但是,就这个项目有怎样的经验可以总结分享,今后该如何发展,如何突破等问题,本文作出了探讨。

1 创意航模项目的教育理念及成果

创意航模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展过程中抛开了中国应试教育的束缚,以激发青少年创作思维为目的,以提倡自主创新为特色,尤其是注重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项目先后在馆内外开展了100多场系列活动,受众10万多人次,并培养2批“东莞科技馆少年航模队”,拥有自主创作航模飞机近50架,受邀走进全市近30所中小学乃至高校,而且还走出东莞市,在韶关、肇庆和台山等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航模活动。除此之外,项目还与市内外7所中学合作共建校航模社,为学校直接培养航模队,进一步促进了“馆校战略合作”,实现馆校之间的优势互补。因成绩突出,“创意航模”项目中“科技梦少年梦科技梦”子活动被东莞市科协评为市首批知名科普品牌,2016年参加亚太科学中心协会(ASPAC)2016年年会,得该协会授予的“创意科学传播奖”,这是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首次获得该国际组织的奖项(每年仅授奖3项),标志着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的科普传播活动走向国际舞台。同时,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也是该奖项成立以来全国获此殊荣的首个地级市科技馆。

2 创意航模项目实践发展及经验总结

创意航模项目正式起步于2014年5月,但在此之前,东莞科技馆于有关飞行或是航模知识的展品、活动已经有一些开展,如航模知识模拟答题、科学秀《伯努利原理与滑翔机》和《小小飞行员》夏令营及培训班等。虽然这些活动比较简单,也较分散,没有整合形成主题式的系列活动,所以影响力不大,也不够系统,但是每个活动都能吸引很多小朋友积极参与,可谓供不应求,这说明了受众对航模非常喜爱,有这方面的需求。因此,为充分整合科技馆的优势资源,抓住受众需求,东莞科技馆开始推出系列航模活动,并逐渐形成如今的“创意航模”项目,其间也是一个不断积极创新、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也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

2.1资源利用借助高平台起步

2.1.1整合资源,打造主题活动项目

2014年5月,为让更多普通大众了解飞机的发展历程和原理,让更多人体验到遥控航模的惊险和乐趣,在馆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馆整合了优势资源,开展了以“科技梦飞行梦少年梦”为主题的大型科普系列活动。该活动主要以航模展示及参与、体验遥控飞机为主要形式,让参与者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学到更多的航空知识和航模技术,让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并逐渐养成善于动脑、巧于动手的好习惯。该活动于2014年5月1日至3日,连续3天在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举行。活动内容丰富,包括遥控滑翔机体验、电脑模拟电动模型飞机、飞机知识及模型展览、手抛飞机竞赛和科技大课堂——伯努利原理与滑翔机等多个子项目。活动共吸引了5000多名的游客参观和参与,多家媒体竞相报道。而因此次活动的开展,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五一”期间的游客量较2013年同期实现了翻翻的增长,好评率大大提高。

2.1.2借助高平台,推广品牌项目

因“五一”期间“科技梦·少年梦·飞行梦”科普活动在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开展的效果突出,反响热烈,于是由东莞市科技局主办,东莞科技馆承办的2014年东莞市科技进步活动月直接将该品牌活动包装升级,相继走进了三个镇区的中小学,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带去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航模知识,让大家体验遥控驾驶航模的乐趣。活动吸引了超过5000人次参与,反响热烈,受到领导和群众的广泛好评,也是2014年科技进步活动月的一大亮点。因此,借助高平台的宣传推广,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的航模活动让更多人熟知并喜爱,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开了好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丰富内容,开拓多方式合作

“进步活动月”后,本项目相继在馆内开展了“飞,其实很简单”、“春节让我们再飞一会”和“快乐周末——系列航模活动”等航模主题的科普活动,内容不断创新,形式不断丰富,包含了展示类、互动类、体验类和表演类等4个类别共12个项目,如“科技新生活—涡喷歼-5发动机”展示、像真机模型及图文展示、四轴、八轴飞行器展示、遥控滑翔机操作体验、滑翔机模拟飞行体验、特技3D遥控飞机操作体验、飞行智汇堂、飞机制作工作坊和特技3D遥控飞机现场制作等。参与的受众越来越多,而且,在媒体的关注下,影响面越来越广。但项目如何拓宽受众面,“走出去”,是好的科普活动长远发展的重要方面。

2.2.1馆校合作,深入交流

为了进一步开拓项目合作方式,航模活动与科学秀、科普剧等馆内成熟科普项目绑定一同走进校园,直接到青少年学生中开展活动,并在全市范围内走访学校,加强馆校合作,让更多的学生喜欢航模,获得良好口碑。随着活动的次数增多,创意航模项目在学校中的知名度越来越大,预约展示表演的学校也越来越多,渐渐成为我馆开展“馆校战略合作”项目的重要内容。

2.2.2深入山区,科技扶贫

本项目不仅在东莞市内广受欢迎,而且在广东省内也广受赞誉,这与项目连续两年受邀参加2015年、2016年广东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入山区开展活动有很大的关系,而且,除广东省“三下乡”活动外,他们还经常受邀参加省、各市以及民间公益组织举办的科技扶贫助学活动,如2014年广东省科技馆研究会欢乐科普山区行(广宁站)、2015年东莞科技馆航模飞行队与TNS(英国)爱与慈善助学行走进清远山区和肇庆市2016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暨“千会服务千村”活动等,在山区、贫困地区开展的这些航模科普活动,不仅能促进全民科学教育的开展,还更加锻炼了创意航模团队的组织能力。

2.3转型发展,创新前行

随着项目的广泛开展、不断丰富,新的问题随之不断涌现,如果一味只是停留在原本以表演、展览、互动和体验为主的形式上,这个项目必将遇到没有新意、内容重复的瓶颈,并且也存在着项目人员与专业航模队相比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了能使该项目打造得更有特色,更具活力,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创意航模”开始主推“创意”,将自主创作作为活动亮点,并与学校深入合作,以激发学生创意为培训目的,共建校航模队。

2.3.1自我突破,转型发展

航模活动集科技性、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和实践性等优点于一身,对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东莞科技馆创意航模队根据自身条件,在原有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的基础上选准新的发展方向,主力突出“创意”的特点,先后自主设计了50多架创意航模,让猪、鱼、车和蝙蝠侠等这些形状各异的航模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而且他们还赋予每个创意航模一个有趣的故事,再结合热情洋溢的讲解让航模飞行表演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2.3.2解放思维,激发创意

航模活动的各大优点尤其是竞技性,能使其很好地在学校推广,但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创意航模项目并没有走竞技性这条发展之路,而是突出科技型、趣味性、创意性和实践性,力求解放孩子思维,激发无限创意,让孩子自己动手将自己的想法实现,提高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动手制作能力,从而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创造型和复合型人才。为此,在创意航模的培训项目中,从原来单一传统的3D特技遥控飞机培训,逐渐转向以激发学员创新思维,激励自己动手制作,实现个人或团队想法的创意航模培训。这个转变,深受学校和学生们的喜爱,目前,已经先后有东莞市内外的7所学校与东莞科技馆建立合作关系,实现馆校共建航模社,努力培养创新人才。

3 创意航模项目不足及反思

题也时刻警醒着队员们学习的重要性,在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攻克下,课题现在已经初具雏形,成功在即。

3.3做好品牌,深入挖掘项目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创意航模项目已经有表演、展览、互动、体验和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发的子活动更是多达10多种,目前也出现了主题拓展较慢的情况。为了更好的打造品牌项目,转变思维,在不断创新的同时,将实践检验过的几项最受欢迎的子项目保留,并精心坚持打造,设立为经典项目。这也是建设好一项科普品牌项目的主要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

东莞科技馆创意航模项目快速发展、成绩喜人。我们从中看到了一群扎根基层,为青少年航模科普教育的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的科普工作者。但这些成绩背后,也同样有着很多不足,困扰着项目的长远发展。如项目人员有限、专业技术人员更少;技术问题难突破,课题较难深入;项目内容形式有限,主题拓展开发较慢等问题。因此,努力寻找对策尤为重要。

3.1加强学习,培养专业人才

航模科普项目的专业人才较少,而且能吸纳到科技馆工作的少之又少,因此,要搞好基层航模科普项目,争取领导重视,注重自身培养专业人才最为重要。目前,东莞科技馆创意航模项目主要工作人员只有5人,但一直得到馆领导及馆内相关专业人员高级工程师的技术指导。随着项目的日益发展,受欢迎程度不断提升,对团队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不断加强团队管理及专业技术培训,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活力,人才培养也应该从自身学习、引进专业人才培训和选送外出进行专业培训等多方面入手。

3.2不断探索,齐力攻克难题

虽然目前创意航模团队人员较少,但大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科教水平以及科研能力。目前,他们不仅专研各项航模技能、培养青少年自主创新设计航模能力,而且同时还在进行着“无人蔽障功能无人机”的研究课题,力求自主设计出属于东莞科技馆的“无人蔽障机”,成功后希望能将此课题也开设成青少年培训课程,进行科普教育。当然,该课题面临的技术难

林文政(1989-),男,助会计师,本科,任职于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从事科普传播、科普活动策划等工作。

猜你喜欢

航模东莞市科技馆
科技馆一日游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莞香杯”第四届东莞市诗歌大赛启幕
东莞市耐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深圳科技馆新馆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飞走的航模
科技馆惊魂之旅
他是如何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