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好孩子的“法官”不容易—从幼儿“告状”说起

2016-03-15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流芳幼儿园邹红霞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4期
关键词:引导者调解员纠纷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流芳幼儿园 邹红霞

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班上的幼儿告状的现象特别严重。从早上人入园开始,告状的声音此起彼伏:“老师,陈浩玩游戏时插队了”“老师龙龙又欺负小朋友了”“老师,阳阳在玩你的琴”……刚开始,我就像个“大法官”一一解决这些小纠纷:安抚受欺负的幼儿,教育犯错的幼儿。几天后,我发现告状的现象不仅没有消减反而越来越严重。我不停地反思:这是怎么了?在小班时幼儿中间没有出现这样频繁的告状现象呀!越教育怎么告状的事情还越多了呢?当我静下来分析时,才发现孩子们已经长大了,开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物了,但是因为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达不到,所以频频发生纠纷,发生纠纷就告状。而且我还发现幼儿告状的原因各不相同,我们只有先了解动机和目的,才能因人、因事而异解决问题。那么幼儿告状的原因和目的有哪些呢?幼儿的告状一般有以下几种。

1.求助类的告状

一般求助类的告状是幼儿为了寻求成人的保护。如在一次美工活动中,文文告状说“老师,冉冉强了我的剪刀,是我先拿到的,他非要抢……”

2.询问类的告状

如午餐时,月月告状说:“老师,郭涵不想吃黑木耳,他把黑木耳吐在桌子上了”这时候幼儿的“告状”实际上就是一种询问,他们希望教师能对“被告”的幼儿行为做出解释;发现老师“毫无反应”之后,不想吃黑木耳的幼儿逐渐多起来,最后连告状的幼儿也奈不住了。

3.为自己辩解的告状

如“桌子上的水是某某叫我吐的”,这类告状都是幼儿在做错事情以后,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试图推卸责任或者逃避惩罚。

4.“检举揭发”类告状

例如,游戏时,迪迪不小心碰到了慧慧,慧慧都不觉得,浩燃却告状说:“老师,刚才迪迪欺负慧慧了。”这种告状有可能是幼儿因为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或怀有嫉妒心理而乱告状。

针对这些五花八门的告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一、做正确的引导者

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善恶、美丑在他们心中界线分明。对此,爱告状就成了他们一个共同特点。因为他们“疾恶如仇”,谁打架了、谁做错了,马上就会有人来向你报告。这时,做一个正确的引导者就尤为重要。因此只有了解幼儿,做正确的引导者才能真正帮助幼儿。

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方式。

对于求助类告状的问题老师不要直接插手,可启发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引导他利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思考问题,学习换位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遇到询问类的告状,教师要及时肯定幼儿的积极方面,以强化幼儿的积极行为。我们可以表扬幼儿说:“月月不挑食,真是个好幼儿!”这也是培养儿童的正确判断力和克制力,同时也通过榜样的作用,让好的行为得到张扬,遏止一些不良行为。

对于为自己辩解的告状老师就要分清责任,该惩罚的绝不姑息。同时要让本以为告了别人的状自己就没事没的幼儿认识到:把责任推给别人是不对的。

“检举揭发”类告状如果幼儿因为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或怀有嫉妒心理而乱告状,这会使幼儿的心理畸形发展。老师要对这种告状行为及时纠正,使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二、让幼儿学会交往

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需要成人的正确引导。教师在引导幼儿交往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幼儿可塑性很强,只要抓住教育契机,幼儿在交往中出现的缺点是可以改正的。有些幼儿娇气,动不动就哭;有些霸道,他要的玩具别人不能要;有些支配欲特别强,总喜欢别人听他的。这些幼儿在和同伴交往中,都容易被群体排斥。针对这些幼儿的个性,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细心的引导,克服交往中出现的不良个性。

三、让幼儿学会解决问题

1.分析讨论事例,学当调解员

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应创造条件,请他们自己来当“调解员”,把幼儿自己解决同伴之间矛盾的过程看作是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机会。每当幼儿发生纠纷,我把当事人叫到全体幼儿面前,请当事人介绍情况。然后和大家一起分析谁对谁错,再让当事人自己去解决。当幼儿解决得好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在集体面前给予表扬,这样不但对这些幼儿是一种鼓励,也让更多的幼儿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2.轮流值日,让幼儿管理幼儿

当幼儿有了一定的解决纠纷的能力时,我又让他们轮流值日当“调解员”。让幼儿管理幼儿。幼儿当调解员不仅提高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进一步强化了常规意识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学习与他人合作

组织幼儿进行一些合作游戏,让幼儿感觉到与他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激发幼儿想尝试合作的欲望。另外,我们要利用文艺作品特有的艺术魅力来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懂得与他人相处时要关心、互助、遇事要学会与人商量。才能在与他人合作时感到顺利和快乐,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纠纷。

五、家园合作,正确引导

幼儿幼小的心灵,好比一张白纸,不同的家庭教育可以画出不同的图画,塑造幼儿不同的品性。家长使用的方法是否妥当,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有家长教导幼儿,如果别人跟你打架的时候,你要“正当防卫”,或者奋起反抗,给点颜色人家看,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是误导了幼儿,如果幼儿打不过人家,将会增加自卑和焦虑的情绪,就算打赢人家,受伤了,对双方都不好,正确与人相处之道才是预防纠纷之根。此外,家庭凡事迁就幼儿,这对幼儿预防纠纷不利,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家长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用正确的观念影响幼儿。

幼儿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冲突行为,会促使幼儿明白他人可以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逐渐学习以他人的立场来思考事物。冲突过程中,幼儿也可以学习沟通协调的技巧,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相当大的助益。因此当幼儿发生纠纷时作为教师,不应当简单地充当宣判是非的法官,而当通过幼儿们的争吵和纠纷,去了解幼儿心中的世界,了解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引导者调解员纠纷
化身“人民调解员”的立法人
署名先后引纠纷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坚守团场的老调解员——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最受欢迎人民调解员孙光杰
老百姓的“帮大哥”——追记“人民满意调解员”高瑞奎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重视高中历史学科才能提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