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策略创新

2016-03-15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6期
关键词:祖辈生活习惯家长

闫 磊

吉林省汪清县第三小学

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策略创新

闫磊

吉林省汪清县第三小学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关系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和谐发展,还影响到孩子认知能力的不断建构和长远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孩子道德品质的发展等各种能力发展水平。因此,本文将对如何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策略;创新;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凡人生所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我们的祖辈也常说“三岁定八十。”

一、了解班级幼儿各方面生活习惯与能力养成的状况

综合、全面地了解幼儿的生活能力,为制定生活活动的重点内容提供依据。在了解了幼儿的生活能力状况基础上,开始逐步规划一学期的生活活动内容。保育员可以按周逐步开展,也可以根据幼儿达成情况按月来开展实施,每周或每月确立一个生活环节的开展,通过富有小班幼儿特点的儿歌、故事等载体,帮助幼儿了解生活习惯养成的好处和方法,并通过环境的暗示,比如:地板上的小脚印,步骤图等,不断地提醒幼儿养成和巩固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能力。

刚开始,可能由于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会有一部分幼儿无法很好地贯彻和实施老师要求的生活习惯和能力,若总是批评和责备或者听之任之都不利于其养成好习惯,相反,会越来越与老师的要求背道而驰,我行我素,因此在要求建立初期,教师就应该重视通过不同的活动来激励幼儿参与其中。榜样示范法,争星活动,及时地鼓励等传统方法都是非常有效和实用的,通过环境来展示一些进步很大的孩子照片和行为,也可以促进幼儿相互学习,努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能力的积极性。

任何内容的学习其实都有一定的规律,必须循序渐进地开展和落实才能真正产生效果,生活习惯和能力的养成也不其然。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而对于3-6岁幼儿来说,正处于身心发展和各方面技能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其养成良好习惯所需的时间可能更短。保育员教师应该在开学初期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制定每月生活教育的工作重点,有规划地落实和开展生活活动,帮助幼儿循序渐进地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工作中来,协助学校一起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能力。

二、构建多样化的学校与家长互动的内容和形式

尽管我园在家园互动方面采取了很多方式,但是通过研究发现,幼儿园对幼儿生活习惯与能力的评价上还是和家庭有很大差异。首先,在于互动内容上,更多涉及的内容以幼儿园的游戏、学习等为主,在和一些青年教师的沟通中,我们还发现,有的教师说:家长们其实很关注幼儿的生活能力,有的时候放一些集体照,家长会从背景里看到自己的孩子衣服没穿好等。这就提醒我们教师,与家长互动的内容可以更多样。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时候,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也是一场持久战,很多时候幼儿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能力就是因为学校教育方式与家庭教养方式处于抗衡而非互补的模式。因此,要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还是需要知己知彼。教师需要积极地询问幼儿回家后的习惯养成情况,了解幼儿的家庭氛围,并及时分析并委婉告之家庭哪些属于不良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幼儿的生活习惯与能力培养。

与家长沟通的形式除了通过论坛、家长约谈等呈现方式,开放日活动和家长老师等活动也是很好地家园互动的契机。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们有机会看到孩子在园的半日活动表现,其中涉及到众多生活环节,家长在半日活动中可以看到班级孩子生活能力的整体水平也可以了解自己孩子生活能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对家长进行沟通更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同时,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除了汇报式的互动方式,老师们也可以尝试提问式的方式主动出击,通过提问,引导家长将幼儿家中的表现反馈给老师,帮助老师了解幼儿在家中生活习惯与能力的保持情况,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生活能力发展的现状。在群聊的过程中,还可能帮助老师们吸收一些来自家长们的教育妙招,激发家长们对于生活习惯和能力的关注,更可以使得一些本来不重视生活能力养成的家长逐步关注到孩子在这方面的发展上来。

三、重视与孩子祖辈的沟通和交流

早在20世纪40年代,许多心理学家从亲子关系的角度,探讨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生活能力发展的影响,他们的研究都证实了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很多幼儿在家长生活习惯与能力得不到巩固多数由祖辈代养的溺爱和纵容有关。据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城市中家庭中有68%的婴幼儿(0-3岁)由老人养育,某些类似北京、上海等城市由祖辈养育为主的家庭高达90%。尽管现在的年轻家长对于幼儿能力培养的观念越来越科学了,但是由于自身时间和精力的关系,只能由祖辈代养,因此,通过家园论坛、家长会、家长讲座等方式与爸爸妈妈沟通看似达成了一致,可是由于主要带养人并不是年轻的父母,因此实际操作中不能很好的贯彻和实施。

因此,教师更应注意与祖辈的沟通。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沟通的艺术,真正改变主要带养人的教养观念,才能真正帮助幼儿提升生活习惯与能力。首先教师应先放下对祖辈的偏见,更耐心地帮助祖辈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摸准祖辈家长的心理,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引导祖辈家长进一步协助学校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另外,从祖辈的出发点考虑,在理解和体谅祖辈对孙子孙女的宠爱的基础上,引导祖辈了解幼儿园的生活教育对幼儿长远能力发展的价值和帮助,并不断地和祖辈交流幼儿在该方面的发展,给予祖辈家长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与能力方面的信心。此外,也建议学校可以尝试开展“祖辈家长课堂”的活动,帮助祖辈提升育儿的观念;另外可以结合一些主题活动开展“爷爷奶奶老师”的活动,通过祖辈当老师教孩子们养成一些生活习惯和能力的活动,帮助祖辈了解到在幼儿园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与能力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通过祖辈的亲身实践参与到幼儿园的生活教育中来。

总之,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能力,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乃至一生的健康发展都有深远而重要的帮助,因此需要加以重视。

[1]史美艳.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5期

[2]杜长娥,张红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研究”综述[J].《山东教育》.2013年Z3期

猜你喜欢

祖辈生活习惯家长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调查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家长请吃药Ⅱ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