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0例脑血管病并发心电图改变的观察和护理

2016-03-15李艳珂晋忠慧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6期
关键词:对症脑血管病心电图

李艳珂,温 雅,晋忠慧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100例脑血管病并发心电图改变的观察和护理

李艳珂,温雅,晋忠慧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目的:观察脑血管病并发心电图改变患者的临床情况,同时探究对症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100例脑血管病并发心电图改变患者进行观察,同时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对症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管病发心电图改变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对其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同时进行对症护理,提高患者护理有效率,因而值得临床借鉴。

脑血管病;并发心电图改变;护理效果

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病发后对于患者身体健康会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而经治疗患者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状的发生,其中心电图改变在临床中就较为多见,此时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帮助患者改善临床情况,同时得到较好的恢复。本次我们对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100例脑血管病并发心电图改变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对症护理,旨在改善患者临床情况,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现将详细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100例脑血管病并发心电图改变患者进行观察,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100例患者中不包括患有严重肝肾疾病或精神病等可能对本次研究产生影响的疾病患者,100例患者均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100例患者家属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62.5-76.5岁,平均年龄68.35±2.13岁。观察组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62.0-75.5岁,平均年龄67.25±3.12岁;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100例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即按照医嘱对患者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及时进行记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对症护理,(1)严密观察:由于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患者多数年龄较大,所以其身体功能会伴随出现下降的情况,患者的大脑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因此多数患者的各项反应多会比较迟钝,我们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对患者进行判断,而非根据患者口述进行定夺,必要时将患者情况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便于及时进行分析和干预;(2)心电监测:在进行护理前,需要对心电图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同时了解患者心电图的反应情况,即患者的ST段是否正常[1];并且对其变化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异常情况发生后及时向主治医生进行报告,便于及时进行干预;(3)静脉通路的护理:多数患者常常会出现水电解质失衡的现象,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对患者输入输出量进行观察,必要时对患者进行水电解质纠正,改善患者微循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4)卧床护理:由于脑血管疾病的病情变化往往较大,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告知患者应该尽量卧床休息,减少过多的室外活动等,防止出现栓塞等情况,影响患者恢复。后观察两组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进行观察,即经过护理患者的心律失常等症状基本消失,临床恢复良好定为显效;经过护理患者心律失常等症状有所改善,但尚未完全恢复,定为有效;经护理患者临床情况较护理前基本未出现明显改善定为无效[2];护理总有效率等于显效例数加有效例数除以总例数,将所得数据再乘以100%即可;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检验后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同时患者年龄多以老年人为主,临床常见的症状就是患者出现头晕、肢体障碍、意识不清等,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干预,很有可能会对生命安全产生威胁。目前临床对于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伴随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从而帮助患者改善临床情况,辅助提高治疗的效果。

本次我们对我院接收的100例脑血管病并发心电图改变患者进行观察,同时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对症护理,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为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我们观察,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患者的细胞内部机制存在密切关系,患者的脑部细胞或控制系统会从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从而影响患者的部分正常身体功能,我们在护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聆听患者的主诉,同时需要结合客观事实分析患者的情况,因为多数患者的意识在病症发生后会从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此时如果不进行及时护理观察,很有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恢复,而观察组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及时将患者的异常情况报告给主治医生,便于采取有效的干预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同时患者如果有出血等情况发生,会严重影响机体功能,因此我们建议患者减少活动,进行卧床休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的效果。

综上所述,脑血管病发心电图改变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对其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同时进行对症护理,提高患者护理有效率,因而值得临床借鉴。

[1]秦喜凤.急性脑血管病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5):377-378.

[2]彭涛.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3,(17):161-163.

猜你喜欢

对症脑血管病心电图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脑血管病知多少
《思考心电图之179》
中药泡茶要对症 体质差异方不同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科普一下:脑血管病诊断中CT与MRI的优劣!
“对症”下药不一定对
老人穿衣也要“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