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相信美国人的赞美,不要相信中国人的“改天”
2016-03-14假装在纽约
假装在纽约
美国人,可能是世界上使用语言最随便、最浮夸、最虚伪、最言不由衷的一群人。
表现之一,是对形容词的滥用。关于这一点,看一看苹果历年来的产品发布会就知道了。
在英语里,表示“好”的形容词不胜枚举,随便一张口就可以罗列出很多:great, cool, nice, excellent, wonderful, phenomenal, extraordinary, awesome, magnificent, fantastic, brilliant, incredible, unbelievable, remarkable, priceless, superb, superior, magical, gorgeous, marvelous, fabulous, tremendous, divine, aweinspiring, terrific, unheard-of, amazing, outstanding, stunning, startling, admirable, astonishing ……
这些词大多铿锵有力,读起来的确能给人带来某种微妙的快感。乔布斯大概是太迷恋这种快感了,他还在世的时候就喜欢在发布会上反复使用这些词对全世界狂轰滥炸。这一点很多媒体都曾经写文章嘲讽过,有新闻网站还把乔布斯说过的所有形容词剪辑在一起做成搞笑视频。
苹果的员工深受乔布斯的影响,上至库克下至扫地工茶水妹,各种大而无当的形容词也是张口就来,所以现在苹果的发布会也延续了这样的语言风格。
不管什么都是incredible, unbelievable, brilliant, everything is awesome……有时候光用形容词还嫌不够,还会加上“really”强调一下: really awesome, really great……或者把两个形容词连在一起使用,比如库克最爱说的unbelievably great ...或者把两个比较级连在一起,比如那句著名的bigger and bigger……
其实一开始苹果并不是这样的。1998年乔布斯在发布iMac时是这样说的:“It looks like it’s from another planet. And a good planet. A planet with better designers.” 没有那些华丽的形容词,只有最朴素的“good”, 可是给人留下的印象却要深刻得多。
在语言的使用上,名词和动词才是最有力的,形容词只是调味品,用多了只会显得虚弱无力。一篇真正的好文章是可以不用任何形容词的,美国新闻写作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避免使用形容词。
当然,大多数人不会像苹果那样把这些夸张的形容堆砌在自己身上,但他们会把这些词用来赞美别人。
这就要说到第二点,不要相信美国人的赞美。因为美国人个个都是正能量爆棚的小超人,随时准备着跟随美国队长拯救世界,他们从小被教育不要抱怨、不要批评别人、不要对别人品头论足。
所以,除了职场和某些特定场合,在日常社交场合要美国人表达负面的情绪、作出负面的评价、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是一件困难的事。
在餐馆里吃饭,即使是非常普通的菜,他们吃完以后都会夸张地说,“It’s so good, so delicious, I love it.” 即使菜有点难吃,他们也会说:“It’s not bad”。 如果一个美国人说“I was a bit disappointed”,那程度其实已经非常严重,他快忍无可忍了。但是你看,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不会用“难吃”这样的词,而只是说“我有一点点失望”。
所以美国人使用的语言,和他们所真正要表达的程度之间,通常是存在着一个落差的。就像在星巴克里,小杯叫tall, 中杯叫grande,大杯叫venti,这就是美国式思维方式的一个反映。
这样客套和委婉的例子到处都是。在反驳别人前,他们会说“with the great respect”,其实他们内心的意思是“我他么听不下去了”。如果他们说“I almost agree”,其实他们心里想说的是“你这个白痴快别胡说八道了”。
所以一个美国人赞美你“You look great”,并不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因为他的意思是“你穿得还算正常,没有像昨天那样打扮得像个小丑”。
美国人对语言使用随便的第三个表现,是他们把“一起吃饭”、“一起喝咖啡”当成口头禅挂在嘴边。
在派对上认识了一个人,你们谈得很投机,但是如果对方说“We should have lunch together”,千万不要当真,他只是随口这么一说而已。遇到很久没见的熟人,如果对方说“Let’s have coffer sometime”,也不要当真,他很可能也就只是这么随口一说而已。
如果你误会对方真的要约你,回答说,“好啊,什么时候”,那就会有一点小小的尴尬,对方会很快言语闪烁地回避。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血泪教训。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把各种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越是高语境,“约咖啡”之类的话就越是随口说说,不代表真实含义。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把美国文化划分为低语境……
那汉语呢?汉语是高语境文化,程度仅次于日语。所以美国人随口约饭约咖啡这一招在中国也很常见,只不过换了个说法,叫“改天”:“改天一起吃饭”,“改天见个面吧”,“下次聊聊”,“找个时间聚一下”……
这些话,你对无数人说过,也有无数人对你说过,可是又有多少时候是真正地兑现过?大概,下次是人生中最遥远的一次,改天是世界上最忙碌的一天。
可是有的时候,对于那些真正在乎你的人来说,“改天”其实还挺伤人的。比如说中秋节快到了,你给一直牵挂你的父母打电话,说“改天回去看你们”;或者给已经很久没有见的老朋友发了节日祝福,说“改天一起聚聚”;或者给帮助过你的师长寄去一盒月饼,说“改天一定去拜访”……你有没有想过,虽然他们笑着答应,但其实内心会有失望和遗憾?
也许他们更期待的是你能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和他们一起聊一聊,吃个月饼。
所以,不要再改天了,就现在吧,买盒月饼,然后约个时间,和你在乎的人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