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诗学意义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2016-03-14徐琛

文理导航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审美能力高中语文

徐琛

【摘 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又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重要舞台。在诗学意义进一步丰富的前提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回归到语文的本质,从审美能力培养和生命教育体验两方面入手,突破传统教学与应然性美学未来期待的困局,从而探索出一条更接近到实然性美学理想的现实诗学意象构建之路,进而改变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低效性。

【关键词】诗学意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能力;生命教育

诗学意义作为传统诗学发展的核心理论,在现代语文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价值贡献。在诗学意义视野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逐步从应然性的传统价值教学取向,向诗学意象重建的当下性体验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预测性的美好未来期待,向着高中生自我意识觉醒下的生命教育体验与审美个性化发展。这实际不仅否定了传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输出性质的美学体验,更是将现代性的人本主义与生命体验加入其中。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诗学意义内涵得到了大大的拓展与丰富,也由此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切入视角,基于诗学意义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就成了高中语文的重要课题。

一、以诗学意义来重新构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秩序,突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急功近利的樊篱,从而树立从审美驱动、审美内容、审美标准等语文阅读的诗学价值指标,推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良性发展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最容易走入的两个困局分别是高考需要与审美需要,这本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由此却曲解了高中语文阅读的审美秩序。前者把高考审美能力的考查,当作是知识点的检测来进行分解教学,如把《荷塘月色》的通感当作是知识点加以练习,而忽视了作者在四·一二事变后内心的感情变化所带来的意境,这完全是舍本逐末的审美行为。后者则是把审美过程与教学过程等同起来,将知识点的传授与审美活动混为一谈,审美需要就成了知识传授。要破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这两个困局,就要重建阅读教学中的审美秩序,体现诗学意义下的语文阅读活动性质。从诗学价值指标来看,阅读教学中审美活动应当包括审美驱动、审美对象与审美标准等,把审美能力培养看作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自由空间背后的审美主动权。

以《荷塘月色》为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而言,其审美驱动可能集中在第4、5、6段的景物描写上,由此可见,审美对象中的美景是学生本能的追求。在教学过程中,以文本闭读的方式来介入到这三段的阅读时,就没有了作者内心情感的应然性加入,也没有了期待性的对时代背景的交代。虽然可能会被阉割以至于破坏课文的情感暗线,但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也会集中在这三段上来完成。在朦胧月光下的荷塘景致,在学生的自主阅读中完成了一次自我审美重构,体现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审美的需求。如果此时语文教师能引导学生结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景物描写进行拓展与延伸,那么学生审美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自觉对比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实现诗学意义下的审美能力培养。若学生能用整体的观念重新解读课文,那么情感变化与景物描写之间的关系就能更明晰,明暗两条线之间的关系交替会自然流畅,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能达到更高的层次,从而突出自我体验下的审美活动。

二、以诗学意义来重新诠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命教育,以契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体的确立、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更新、生命教育的体验,重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诗学意象

新课改以来,高中语文围绕学生主体、教师引导、探究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以及对生命教育的体验,都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转变。其中生命教育体验成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诗学意义中的另一重要内涵,而这一内涵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诗学意象重建。生命教育体验既是教书育人的核心,又是人本主义下的最终归宿,文本情感渗透所包含的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追问,反映出千百年来文人们内在的生命追求。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把自己生命的理想归宿,体现在精神层面的极大愉悦,反映出作者淡泊明利,追求生命质量的志趣,与现实物欲横流的浮躁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在阅读教学中,要突出生命价值与人文价值的体现,引导学生反省自我理想,从而给学生带来更深层次的精神思考。由此,课文的诗学意象由个体到世界,由世界到自我思考进行了一次诗学意象的重构,反映出生命教育的自我反省体验。

诗学意象的重构,也是人本主义教育的考查。在高考视野下,语文对于人类前途与命运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人本主义下的自我生命体验。如2015年广东高考作文以“感知自然”为主体,不仅是高一语文亲近自然的人本主义考查,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学意象重建,那么田园意象的生命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中语文中,杜牧的《山行》、王维的《山居秋暝》、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等田园诗歌,以及郁达夫《故都的秋》、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等散文,都是人与自然的生命教育体验,充分运用好这些生命体验来感悟自然,就能获得写作的灵感。再结合时事,语文阅读的诗学意象重构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展示,写起作文来自然会体现出相关要求,也反映出生命教育的体验。

总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从新课改理念与新课标要求出发,把握高考视野下对高中生审美能力、生命体验、诗学意象的考查与检测,使学生回归到语文本质的诗学意义层面来解读文本,从而确立阅读教学的主体地位。在这一前提下,学生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体验与审美能力培养,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而摆脱预设性的期待价值取向体验,把应然性的美好强加给学生,转而更接地气的以审美能力和生命教育为核心的诗学意象重构,从而彰显语文阅读对学生个体的影响,实现诗学意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晓芬.微雨洒芳尘,酿造可人春色——浅析高中语文课堂学生审美能力的锻造[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1)

[2]常玉玲.浅析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四个转变[J].才智,2015(03)

[3]蔡正栋.语文教学情意发展向度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2(03)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审美能力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