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的医院经济管理
2016-03-14钟琼娥
钟琼娥
摘 要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5月1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的指导意见》。从2009年开始的新一轮深化医疗改革,终于进入到公立医院改革这一攻坚战。笔者就医院管理层面对新的挑战,怎样在改革方案的总体指导下,实施有效的经济管理,推进现代医院的建设做一浅要的探讨。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医改 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C840.68 文献标识码:A
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终端,集各种矛盾和问题于一身,成为医改绕不开的“堡垒”,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2009年新医改方案确定的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公立医院改革得好不好,直接关乎医改成败。通过先后出台的两个意见,我们看到了整个改革的顶层设计与最终目标,路线非常清晰,其中公立医院内部经济管理的改革是整个路线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现行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存在的不足
1.1医院发展规划不够科学或约束不力,部分医院单体规模失当,长期负债压力沉重,可持续运行堪忧
由于历史原因,多年来国家政策的片面性引导了医疗机构市场化行为,财政补助及科研拨款向大型公立医院倾斜,大医院不断扩展院区,建设新大楼,增加床位、购置大型设备,盲目扩张、挤占中小型医疗机构生存空间,自身债务沉重,运营成本高,影响医院可持续运行,不符合医改加强基层、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的方向。
1.2补偿机制不完善,引发公益性质疑
财政补助水平不高,医疗资源再配置的调控力度有限,从历年公立医院统计数据看,财政对公立医院仅补偿10%左右的基本运行支出和30%左右的基本建设支出,优质资源配置更多需要依靠医疗需求推动,财政资金的带动效应非常有限,医疗机构92%的业务支出需要医院经营解决,必然使医院经营中带来更多的趋利性,医院管理层对业务科室的考核也较多考虑收支结余,公益性日趋减弱。
1.3药占比高位运行,改革难以联动
公立医院加成收入占基本运行支出的10%以上,虽然近年在逐年下降,但其补偿地位仍然超过基本支出补助。药品和卫生材料占业务支出的60%左右甚至更高,从医院的角度降低药品与材料的占比需要非常迫切,但由于医药流通中间环节太多,价格水分很大,这个领域的既得利益者成为反对改革、不配合医院监管的阻力。
剔除药品与材料支出后,医院可支配收入实际很有限,提高人员薪酬水平空间很小,过高的物耗增加了医保基金和病人负担,对医院本身没有任何财务意义。三医联动中医药不与医疗服务改革联动,“腾笼换鸟”的构思实现难度就大。
1.4医疗服务收费价格严重扭曲
医疗服务价格是对医务人员劳动过程中耗费的人力、物力价值体现。医疗服务人员接受培训周期长、知识更新快、劳动时间长昼夜不分、行业风险高、强度大、技术含量高等特点,是一个典型的高风险、技术密集型的行业。长期以来,公立医院人员劳务价格低,收入结构不合理,技术劳务性项目收费标准(如护理费、手术费)严重低于成本,运用高精尖技术的检查项目利润空间较大,造成医院出现大型设备过度检查、选择性提供服务,以及组合项目打包收费、模糊收费、附加收费、自理项目擅自收费等违规现象。
价格是一只灵敏的“指挥棒”,扭曲的价格,必然催生扭曲的行为。当前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医疗行为很难回归理性,最终损害的是患者利益。价格和价值严重偏离,医护人员的技术性的劳动价值得不到体现,阻碍了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由此可见,医疗服务价格的不合理成了医院体制改革的最大障碍,价格的调整又受制于医保筹资和病人承受能力,如何突破医疗价格改革的种种难关,改革任重而道远。
1.5医保政策和管理不同步、不协调,服务提供左右为难
在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不能统筹管理的情况下,医保管理着重强调医疗保险基金平衡问题:一方面随意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另一方面简单核定“总额包干限额”,造成医院接收医保病人越多,反而要承担更多医保结算损失。这种医保点菜,医院埋单的困局造成医院会采取种种手段应对医保部门管控,比如说少收本地病人,多收外地病人。二者“博弈”的结果,可能医疗费用下降有限,但病人就医更加困难。
1.6内部收入分配机制不顺,陷入超负荷运转“怪圈”
医务人员薪酬待遇总体偏低,相比人力支出及服务负荷,明显太低。2014年,公立医院在职职工人均收入7.8万元,相比于人力价值和服务负荷,明显偏低。同时基本工资与奖金倒挂,即使有的医院职工收入能以两位数增长,但较低的基数,加上不合理的收入结构,严重影响行业吸引力,医务人员薪酬制度亟待改革完善。
2公立医院改革对经济管理要求
2.1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回归公立医院公益性
公立医院作为国家建立保障群众健康的医疗服务机构,最直接实现医疗服务可及性与公平性的制度安排,其本质应该是公益性,而不是逐利性。现行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从行政资源配置开始,就决定了公立医院的目标函数是规模至上;80年代末政府削减对公立医院弄的财政支持,使旱涝保收的公立医院被推向市场;多头办医、管理混乱、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滞后、补偿机制不顺和薪酬制度缺位、政府责任履行不佳等等体制因素进一步妨碍了公益性的实现。
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是回归公益性,这也是医改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公立医院不负使命、履行社会责任的种种实践与思考,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渐次展开,管办分离、行政编制改革、增强医院自主权、院长负责制、矫正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机制歪曲等多项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
2.2取消药品加成,重塑公立医院收入机制
药品零加成,作为医改的重头戏,已经在多地试点实行。这一改革剑指公立医院“以药补医、药品虚高、购销腐败”痼疾,对指导医生医疗行为,医院内部医药管理有重大引导意义。到2017年,国家力争通过这一改革,使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总体降低至30%左右, 大大低于目前的45%-50%,大大减轻患者特别是慢性病人的负担。
按照医改政策,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收入将从服务项目收费、药品加成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缩减成服务项目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等,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对医院的药品贮藏、保管、损耗等费用列入医院运行成本予以补偿。
2.3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倒逼公立医院提升运用效率、降低成本
改革要求,2015年底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所有公立医院,试点城市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要达到公立医院出院病例数的30%。通过建立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充分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有效控制医疗成本,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服务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
在全民医保制度下,医保是公立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付费方式的改革意味着公立医院提供一定服务的收入受到封顶控制,因此其盈利模式必从收入最大化向成本最小化转移,效率、成本将成为公立医院经营状况重要的衡量指标,医院内部成本控制、效率管理是未来医院管理的重心。
2.4改革人事薪酬体制,强化医务人员绩效考核
医改要求,深化编制人事制度改革,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人员待遇统筹考虑,按照国家规定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自主进行收入分配,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以及支援基层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强化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建立内部考核与奖惩机制,突出考核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
在多点执业制度的推行下,公立医院可能面临医生资源外流的压力,如何稳定人才资源,保证医院核心竞争力,人事薪酬的改革是关键。
2.5构建各类医疗机构系统发展,推动多元化办医
过去5年,民营医院取得了飞速发展,医院数量增长率14%,病床增长率21%,虽然目前民营医院相对于公立医院仍处于弱势状态,但随着社会资本和管理医疗人才逐渐向民营医院汇集,其实力将逐步加强。改革鼓励社会力量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对部分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城市,计划选择部分公立医院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改制试点,可以展望,未来民营医院必将成为公立医院有力的竞争对手,这也符合国际医疗市场的格局。因此,适应医疗市场变化,借助分级诊疗制度,构建医联体,开展营销管理与品牌推广.
2.6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落实政府投入责任
医改要求改革城市应制定出台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改革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减少按项目定价的医疗服务项目数量,积极探索按病种、按服务单元定价,降低药品、医用耗材费用,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合理调整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这必然对医院绩效考核、医生医疗诊治习惯有重大影响。
同时,国家财政补助方式也要改革,强化财政补助与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关系,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未来各级财政部门将把公立医院绩效完成与成本控制情况作为安排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这对医院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3改革背景下医院经济管理重点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本轮医改的目标之一,其特征为医院产权清晰、政事分开、权责分明、管理科学,它要求政府应履行对公立医院的筹资与监管责任;公立医院要通过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提升竞争实力。在此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重点,笔者以为:
3.1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以预算入手,作为总阀门,发挥管控作用,即按照医院制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采用预算方法对预算期内的业务活动、投资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层层分解落实,并据此对执行过程进行控制、核算、分析、考评和奖惩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分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评三大环节。其特点为:全院参与、全院责任;全额编制、全额管控、全程贯穿、全程落实;全面涉及、全面融合。通过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强化内部预算管理,才能规范公立医院收支运行,强化预算约束,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
3.2调整费用结构、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3.2.1统筹医保和医疗服务,提升服务系统绩效
主要措施包括: 配合分级诊疗制度,科学引导病人在适宜的医疗机构就医;制定科学合理的支付标准,促进医院转变医疗服务行为;药品与材料阳光采购,开展医药分开途径尝试;结合本院专学科特色,大力推进临床路径建设,合理指导就医;平衡医药费用管控与医疗服务能力之间关系,发挥医保管理对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的正向激励作用,兼顾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和医疗机构正常经济运行。
3.2.2内外联动,优化费用(支出)结构
把控“物耗”,调结构,作为深化改革、调整政策、优化管理的着眼点,公立医院在实行医疗业务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必须实行全成本核算,全面反映医院经济运行状况。主要办法是以科室、诊次、床日为核算对象,结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临床路径的建立开展按项目、按病种核算成本,逐步完善本单位成本定额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进而以地区成本定额指导水平作为医保支付的重要参考和谈判要素,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精细化管理,约束临床科室与医院职能部门积极开展成本控制,内外联动,实现支出结构的优化。
3.3强化和优化资产管理 ,实现精细化
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活动的重要保证,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搞好医院资产管理,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后医改时代,公立医院应摒弃以前单体规模过大,追求床位规模、竞相开展基础建设、购置大型设备、忽视医院内部管理和机制建设的观念。首先在床位总量上应严格执行编制床位,不盲目扩展院区,增加基本建设;其次要盘活流动资产,提高资产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降低药品及材料物资的库存;其三要推行医用设备资源共享和阶梯配置,结合医院实际需求,合理配置适宜设备,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率;最后,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医院精细化管理,提高资产周转率和资产收益率,有效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
构建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和体系,充分运用医院资产管理平台系(HRP),有效整合资产管理数据,重组与优化管理流程,实现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
3.4完善内部绩效管理与收入分配
以公益性为导向,改革人事与收入分配制度,切实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要基于公立医院经济管理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等要求,以公立医院实现公益性、有效运行、可持续发展和职工满意等为基本导向,逐步建立具有提高行业吸引力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和稳步增长机制。有效的办法包括建立符合本院特点的临床医师、技师、护理等各类医务人员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在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与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着力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突出技能和服务质量考核。
管理层的薪酬可以考虑年薪制,考核不与经济收入挂钩。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必须与医院愿景、目标和战略重点相结合,细化到个人,从而促进员工积极性与热情,增加个人与医院业绩,进而提高医院竞争力,毕竟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医疗行业薪酬制度对社会风气、国际影响、行业形象、医患关系、队伍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3.5防范财务风险,合规、有效经营
随着医改的日益深化,医院运营风险无处不在:既有经济环节的舞弊风险,也有社会资本带来的竞争风险,筹融资的信贷信用风险,运营中的财务危机,以及各项政策印发的改革“眩晕反应”。做好医院经营风险评估与防范,构建常态的运营稳健机制,关系到医院的持续发展甚至是生死存亡。
财务风险控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环节,它是基于对医院经济运行和业务开展中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分析评价基础上,所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其目的在于是降低财务风险,减少风险损失,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保障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公立医院年度经济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把全面实施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基础工作,对医院所有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整合,对重点环节重点防范,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将会计内部控制逐步发展为包含管理内部控制的全面内部控制体系,借鉴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及方法,为医院防范风险筑起有效的“防火墙”这是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基本思路。
对公立医院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行业内外已经形成共识;政府主导、三医联动是改革的基本框架,也是保证改革成效的必由之路。深入了解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与经济运行特征,实施有效的经济管理,实现“内外联动”,既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也对全面推进改革具有关键意义。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
[2] 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
[3] 关于印发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卫体改发[2014]12号.
[4] 郁志飞,夏琳,王志伟.公立医院改革下的医院经济管理改革[J].经济师,2011(10).
[5] 白帆.浅析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1(18).
[6] 郝会连.试论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2(12).
[7] 贲慧.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