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护理标识应用在手术中对风险管理的效果

2016-03-14沈娇艳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护理标识手术室风险管理

沈娇艳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并分析了手术室护理标识应用在手术中对风险管理的效果,具体采用了2013年3月到2015年3月本院接受手术的360例患者,随机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和护理期间护理标识应用效果进行探究。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标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202-02

一、研究综述

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抢救和手术的医疗场所,属于医院的重要技术操作部门。手术室要与手术科室保持连接,同时也要与血库、临时监护室、麻醉复苏室等医疗场所都保持近距离。手术室室内要隔离容易感染的切口,手术室的空气、手术室的物品都需要保持无菌状态。医生和护士的手指都要保持无切口,这样才能够防止感染,确保手术的成功几率。所以,手术的室内设计要合理,要求设备的齐全,护士的服务工作要做到灵敏、快捷,保持在一定的工作效率当中。在手术室进行手术工作时,会带有较大的护理风险,十分容易因护理的不当而引发医疗事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室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手术室的护理标识也显得十分重要,手术室护理标识应用在手术风险管理中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本文在2013年3月到2015年3月期间研究和验证了手术室护理表示在手术中对风险管理的效果。

二、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3年3月到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3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的男患者有97例,女患者有83例;年龄在19~48岁不等,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对照组的患者中男患者有95例,女患者有85例;年龄在21~49岁不等,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根据两组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情况进行比较,其差异并没有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

2.对照标准

通过对两组的患者进行对比,根据手术期间对护理风险的控制情况、手术时间的掌控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采用本院设计的护理满意程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从而总结护理的效果。

3.护理标识应用

手术室护理标识主要包含了患者的信息标识、不良药物反应标识、输液、引流管道标识、药物标识、手术室设备标识、手术室空间标识以及警示标识。

患者的信息标识:在患者的手腕部位佩戴上相关的信息,其目的是为了让护理人员简便地了解患者的身份情况,并且可以根据手腕上的颜色信息来判断患者的病重程度,在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相关信息来接受病房工作,并且迅速核对患者的身份以及具体的手术信息。

不良药物反应标识:由于患者个体存在着差异性,对不同药物会产生不良的反应情况,如果没有及时了解和掌握就会导致护理中增加风险,所以有必要记录好患者相关的不良药物反应情况,安排防止在输液架上,在输液前要核对无误再进行输液工作。

输液、引流管道标识:这方面的标识主要是针对手术治疗会涉及到的输液管道,护士应该在明显的位置对其作用和使用时间进行标识,尽可能地避免因管道使用失误而带来的护理问题。

药物标识:药物标识在手术室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手术室中由于药物较为繁杂,所以必须要准确地对其进行标识才能够有效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要用不同颜色来区分药物的使用方式,同时也要标明药物的用量、使用时间以及名称等主要信息内容。

手术室设备标识:设备标识主要对外部环境有更多的要求,为保证设备的使用正常进行,要积极做好手术室设备标识工作。

手术室空间标识:手术室在治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保证空间的卫生和整洁,要保证污染源不得进入手术室内,要明确标识出无菌区和受污染区。

警示标识:警示标识主要是指在手术室门口的标识,体现的是手术进度,为家属或陪同人员提前做好自我防护准备。

4.结果

调查两组患者术后护理的满意度发现,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96.9%,明显优于未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的对照组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对比发现,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的试验组仅发生 5例护理风险事件,而未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的对照组 180例手术患者中有20 例护理风险事件。

三、讨论

手术室的护理标识应用对手术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综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笔者认为手术护理中标识应用的风险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因为缺乏患者的身份标识,导致患者在接送的过程中产生失误。第二,在进行药物、输液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贴上标识而导致对患者的不良药物反应混淆。第三,没有对手术过程进行完整的记录。第四,手术室的环境存在着感染源,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感染情况。第五,手术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对设备的使用不当而对患者造成伤害。这些都可以利用护理标识来做出相应的解决,护理标识能够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

护理标识的关键在于对护理标识的制作,所以在制作方面,首先要规划统一护理标识,便于护理人员的识别,避免因为观察错误而产生错误的判断。而护理标识应及时有效地被分类,根据作用不同可分为提示类、环境空间类以及患者标识类。这种标识也可以根据具体标识对象的不同来做出相关的改变,例如标卡和标牌针对的是不同的风险控制对象,有关患者的信息都要记录在其中,这些形式的不一可以作为医护人员区分的标准。当标识的制作完成之后,应该进一步根据护理人员和患者的适应情况来进行优化工作,注重观察患者和护理人员对标识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王地萍. 《手术安全核查表》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7:2242-2243.

[2]杨维泽.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05:173-174.

[3]冯迪. 护理标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2,S1:133-134.

猜你喜欢

护理标识手术室风险管理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我的好奇心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护理标识在体检护理管理中的价值研究
骨科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实施与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