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盟青少年科学家竞赛

2016-03-14王文娴

中国科技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米兰竞赛意大利

王文娴

欧盟青少年科学家竞赛(European Union Contest for Young Scientists) 1989年由欧盟委员会发起,目前由欧盟科研与创新总署管理并提供经费。该项赛事旨在在欧洲范围内搭建一个高水平的青少年科技交流平台,促进有相同兴趣爱好的青少年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引导他们未来从事与科学相关的工作。竞赛主要面向欧盟成员国14~21岁的青少年,其他欧洲国家和欧洲以外的国家也可受邀参加。竞赛涉及生物、化学、计算机、工程、环境、材料科学、数学、医药、物理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竞赛每年选择在一个欧盟成员国举办。

2015年9月17-22日,第27届欧盟青少年科学家竞赛在意大利米兰举办。本届竞赛由欧盟委员会和意大利科学技术联合会共同主办,同时得到了意大利政府和意大利部长理事会的大力赞助,共有来自38个国家和欧洲学校的169名选手携103个项目参加。此次竞赛是米兰时隔18年后第2次承办,上一次是在1997年。由于恰逢第42届世界博览会也在米兰举办,主办方在学科设置上特别增加了食品学科,以呼应米兰世博会“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主题,本届竞赛也是历史上参赛人数和项目数量最多的一届。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受主办方邀请组团参加了此次竞赛。代表团共7人,由2名成人和5名学生组成。5名学生分别来自北京一零一中、福建泉州市第七中学和广东实验中学。学生共携3个科学研究项目参赛,涉及生物、工程和数学3个学科,项目均获得2014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经2015年国际交流项目遴选和冬令营培训。

郭屹峰

郭屹峰/广东实验中学

谈及这次意大利的欧盟竞赛,我想首先谈谈国内外评判的差别。

首先,我想谈的是评委老师对自己的要求。我对欧盟竞赛的那位法国评委印象非常深刻,因为虽然他使用的是unix系统导致打印的论文中出现大量空白乱码,他依旧非常仔细地阅读了整篇文章,并在所有他没看懂的地方打上问号,这让他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出大量非常有针对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许都不是文章的主题,但确实可以帮助他更好地了解整个文章的构造。他的细致让我印象深刻,这种细致甚至具体到某个表达式分母为O的情况讨论。除了细致,评委们独具一格的洞察力也震撼了我。他们可以注意到文章中出现但却与主题无关的所谓的旁枝末节。例如,对于研究策略的对比,他们并没有对主要问题进行提问,而是关注于其他3种简单策略的对比。而事实上,那3种简单策略在文章中出现的价值仅仅是衬托出我们改进的策略到底有多么杰出。不可否认,他们的洞察力犹如一把把锤子,都砸在我们容易忽略的一些痛处,但这也向我们展示了杰出的科学工作者应该具备何等的专业素养。与此同时,他们甚至会对项目中遗留的一些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从这些方方面面可以看出,国外的评委确实将答辩视为自己短期内重要的工作,并为之付出了很多。他们的付出使得答辩进行得更加深入和有效率,使双方的互动和思想交流更加有意义。

再者,不妨谈谈评委对学生的期待。毫无疑问,评委们首先看到的是项目本身,所有的活动也会围绕这个主题进行,项目的创新性及其本身的价值当然会是评委们关注的重中之重。在这一点上,无论评委来自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本质的区别。特别的是,国外的评委非常喜欢一些相对小众但是深度足够,或者说在这个狭小的方向上走在世界前沿的项目。但是,出于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国外的评委会希望学生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无论是项目之内还是项目之外。他们会期待学生对学科内的知识有非常全面的了解,当你茫然无措时,他们还会建议你去看一下关于某些知识的书籍。

最后,国内与国外答辩最显著的差异,当然是工作语言的不同。鉴于国外答辩使用的英语非我们母语,在表述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自在,这个时候学好英语的重要性便体现出来了。英语好的同学能更好地将自己的思想与知识表达出来,这个优势确实是非常巨大的。

借助EUCYS,我得以和许多国家的小伙伴交流,在分享一些个人看法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来自不同文化的小伙伴的热情。他们可以在大巴出问题不能准时来接我们的时候,在马路边载歌载舞,用欢乐冲散所有的阴霾。在意大利的时光是美好的,正如科技创新在我的生命中给予我许多的阳光,意大利的经历也为我冲淡了刚刚经历完军训的辛劳,为我的高中科技创新之旅打下了圆满的句号。

张雨婷

张雨婷/北京一零一中

9月17-22日,我参加了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第27届欧盟青少年科学家竞赛。比赛的答辩地点在著名的蒸汽工厂。另外每天晚上组委会都安排了参观活动,如参观达·芬奇科技博物馆、米兰世博会等,让来自各国的学生们都能体会到意大利的民族历史文化。此次比赛为期5天,在整个过程中我有很多收获。

首先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本次比赛共计105个项目,而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优点及吸引评委的亮点,如可以自动打出乐谱的机器、可以通电的西瓜、可以飞的衣服等。在与之对比时不难发现,他们的项目都有很大程度的创新,并且思维很活跃,想法很多。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中国孩子缺少的部分,我们过于循规蹈矩,以至于创新的部分少,研究的方面大,但却不精,总是在用数据说话,缺少对现象的分析。而国外的学生与我们恰恰相反,他们大多只研究一个点,针对这个点展开实验,对问题分析很透彻。这正是我在以后的实验中要提高的地方。

其次是在比赛中收获了友谊。第一天到比赛场地的时候,我对周围的一切都非常陌生,大家也都与本国同学聊天,说着我听不懂的语言。这时一个声音骤然出现,打破了我的孤独。她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和我打招呼,我抬起头,仔细地看了看她,那是一个亚洲女孩,她有着乌黑的秀发、笑眯眯的眼睛。我努力地回想我们是否见过面,可结果我发现我们并不认识,但出于礼貌,我也对她说了句“你好!”而我们的友谊便从这声招呼开始了。她和我聊好吃的中国小吃、中国名著及中国历史,我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临走时,我们相互留下了联系方式,依依不舍地分别踏上了回国的飞机。

孟炤如

孟炤如/北京一零一中

即便是天天凌晨才能返回酒店这样一个让人累瘫的节奏,我们亦不能否认这次EUCYS 20l5浓浓的趣味性。在紧张的比赛间歇,西方人的习惯还是保持下来了:总会提供简单的下午茶,让你先从味蕾上放松下来——或是外形可爱,极具米兰特色的冰激凌;或是酥脆可口,堪称经典的欧式茶点,让选手和评委都能在繁忙中适时地犒劳下自己。赛会中有各式各样、令人眼前一亮的纪念品,从手表、徽章到参赛证书,无奇不有。同时,还有不少媒体参与进来,采访,拍摄宣传片。如果“不幸”的话,或许会被叫去跳一段华尔兹……这些小小的设计,都让我们在异国的赛场上感觉到异样的温馨。

当然,这些客观因素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想,更重要的应该是发自内心地去享受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你才能感受到快乐。记得去参观世博会的那天晚上,出来集合时已然接近晚上11点。然后不知又出了什么状况,全体成员都在路边等待大巴车的出现。刚开始气氛有些沉闷:这样的夜晚,加上前两天积压的疲倦,那时似乎负能量要占上风了。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然后是一段毫无节奏的歌声,伴随着稀稀拉拉的拍手声。歌声和拍手声虽不是很响亮,但你能分辨出是有一个人在一边唱歌一边拍着巴掌。没多久,悠悠然又一个人也加入进来,然后是第三个人、第四个人……一发不可收拾。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自然地分成两组,竟然开始互相拉歌。开始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后面又加入了舞蹈。这种欢乐的气氛感染了整个等车的人群,负能量被击退了,快乐有时就是这样简单。

通过这次赛事,对我们和中国青少年科技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首先,组织参加这样大型的科技竞赛,我们可以全面地了解国际上同年龄段的同学们都在关注哪些领域,以及他们在这些领域所关注的具体方向和思路,扩展我们的科技视野;其次,通过评审们各个角度的提问,我们对自己的项目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后面的实验方向和思路有了新的想法。

猜你喜欢

米兰竞赛意大利
中俄古巴驰援意大利“打脸”西方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2017春夏米兰时装周
创新思维竞赛(6)
因扎吉接过米兰帅印
意大利
前人栽树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