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胰腺炎

2016-03-14王峰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1期

王峰

【摘要】慢性胰腺炎是由于各类因素引起的胰腺实质、胰管局部纤维化、坏死与炎症,慢性胰腺炎患者在早期无特异性表现,中晚期会发生腹痛、腹泻、糖尿病、胰腺假性囊肿等,慢性胰腺炎预后效果不良。本文主要针对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方式展开综述性讨论。

【关键词】中医辨证分型;慢性胰腺炎;治疗方式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45-01

慢性胰腺炎由于多种因素引发的节段性、局限性、弥漫性慢性炎症,会导致患者的胰管组织以及胰腺实质出现不可逆损害,并导致胰腺分泌功能出现障碍,就现阶段来看,关于胰腺炎的病理原因、生理原因、发病原理还不清楚,治疗慢性胰腺炎的常见方式有内镜疗法、外科手术疗法、药物疗法等,手术疗法虽然有效率较高,但是往往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损伤。而中医辨证分型疗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成效更加理想。

1 慢性胰腺炎的中医发病原因与机制

慢性胰腺炎的特点以胰腺组织纤维化、胰腺实质消失、慢性炎症为主,在中医范畴内,慢性胰腺炎属于胁痛、腹痛、腹泻以及胃脘痛范畴,病位与肝、胆、脾胃相关。牛春风的研究显示,慢性胰腺炎病机虚实夹杂,病程长多为肝郁脾虚,病程短则与肝脾郁热有关,慢性胰腺炎病变与一般腹泻相似,病变位置集中在大小肠与脾胃中,多由于脾虚湿盛有关。李厚根的研究显示,慢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主要由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引发,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是其病变位置主要在脾胃。总而言之,慢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与肝脾不调、脾胃虚弱相关,其标则为食积、血瘀、气滞、湿热、痰浊。

2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方式

在中医角度而言,慢性胰腺炎属于胃脘痛、腹泻、胁痛、腹痛范畴,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理论,对于慢性胰腺炎的治疗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

2.1 肝脾论治疗法

研究显示,偏食者为肝胆郁热、胃和失调,可使用金钱草、茵陈、制大黄、炒山栀、柴胡、黄岑等进行治疗;对于偏虚者,为气血瘀滞、脾馁肝横导致,可采用益气祛瘀、扶脾柔肝法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炒白术、炒党参、佛手片、茯苓、姜半夏等。李厚根等对78例慢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升阳益胃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升阳益胃汤药物组方有党参、炒白术、生甘草、泽泻、云苓、陈皮、生黄芪等,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3.7%。其治疗机理包括几个方面,即消导和中,疏肝理气;行气活血,清泻脾胃,出了升阳益胃汤外,常用的药方还有大承气汤、柴胡疏肝散、柴芍六君子汤等等。对于慢性胰腺炎,在急性发作缓解期,以疏肝导滞、健脾益气为主,常用药物包括炙甘草、柴胡、白术、党参、白芍、茯苓为主。

2.2 胆(胰)论治法

蔡玉仙等对30例急慢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散结汤进行治疗,药物组方包括黄岑、北柴胡、蒲公英、枳实、大黄、白芍等,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随证加减,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3.0%;王喜媚对收治的慢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清胰汤为基本组方进行治疗,药物组方有柴胡、银花、白芍、黄连、黄岑、木香等,对于肠胃实热者,采用大承气汤加减,对于肝胆湿热者,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组方有生山栀、茵陈、龙胆草、木通等,对于食积者,采用枳滞丸加减,药物组方有神曲、焦术、枳实、茯苓等。孙敏等对15例在西药治疗无效的慢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中药疗法,遵循“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原则进行解毒治疗,药物使用清胰汤,组方为黄岑、白芍、元胡、黄连、柴胡等,并采用仙人掌与芒硝进行外敷,结果显示,在治疗1周之后,本组患者腹痛缓解率达到了80%,成效理想。况国平遵循虚实兼顾与攻补兼施的原则来对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囊肿高血压危象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组方包括山楂、莪术、丹参、香附、川牛膝、阿胶、生大黄等,患者在服用药物之后,腹痛得到显著的缓解,体检结果显示血压正常、患者阳性体征消失,胰腺B超诊断结果恢复正常。

3 讨论

从现代医学角度而言,引发慢性胰腺炎的诱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慢性酒精中毒、胆道系统疾病等等,其病理表现大致相同,以胰腺纤维化和持续性损害为主,在晚期,患者常会出现肝功能损害、胆总管狭窄等一系列的并发症,采用中医辩证疗法治疗慢性胰腺炎,关键需要把握好两个因素:第一,要精确的辩证,把握好患者发病机制,慢性胰腺炎发病症候非常复杂,如果辩证不精准,就无法取得理想的疗效,每一个患者发病原因、病程都不同,治疗方法也存在差异。在治疗时,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程、病史,结合舌脉、住证等辩证分析患者的病情,以此来确定科学的治疗方法,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合理调整治疗方法;第二,对于慢性胰腺炎的治疗需要以通为治、兼顾整体的原则,在治疗过程中,虽然患者可以出现一些虚象,但是气血郁滞属于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机,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机和病因采用针对性的辩证疗法。在《医学真传·心腹痛》中提出:“所痛之部,有气血阴阳之不同,但通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

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在各类证型的慢性胰腺炎患者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枳实、赤芍、大黄、皂刺、穿山甲、厚朴等进行治疗,这可以达到活血、散结、通瘀、理气的功效,再辅以益气、养阴等药物,可以起到驱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有平,高天虹,赵耀东. “胰腺穴”对慢性胰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 2009(01)

[2]王军,李强. 四逆散加减治疗慢性胰腺炎100例分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8(04)

[3]金涛,孙燚峰,李立红. 清胰左金汤治疗慢性胰腺炎39例[J]. 中医杂志. 2008(02)

[4]代学花,焦太成.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胰腺炎56例临床观察[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03)

[5]高丽娟,郑南,王科军,张淼,刘华生. 探析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中医思路[J]. 中医药学报. 2014(05)

[6]王玉凤,章学林. 中医药防治慢性胰腺炎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