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性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6-03-14刘静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静脉炎化疗护理

刘静

【摘要】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于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性静脉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一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行化疗药物输注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9例,采用积极的护理干预来预防静脉炎的产生,对照组39例,仅行常规护理,观察并研究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否有效降低患者药物外渗性静脉炎的产生。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化疗药物外渗性静脉炎的比例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化疗患者的护理中,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药物外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关键词】护理;化疗;静脉炎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96-02

当前,恶性肿瘤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临床上,对于恶性肿瘤性疾病的治疗主要是以化疗、放疗以及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化学药物治疗是治疗晚期肿瘤的主要手段,其用药方法主要为静脉输注,但化学药物在输注过程中容易引发患者产生药物外渗性静脉炎,给护理工作带来了难度。近年来,我院为降低化疗患者发生药物外渗性静脉炎的概率,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方法,护理效果较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9例,男性19例,女性20例,年龄(51.7±5.0)岁,包括乳腺癌10例,肺癌8例,食管癌8例,直肠癌7例,白血病6例,病程(5.8±1.1)月,对照组39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1例,年龄(50.8±4.4)岁,包括乳腺癌9例,肺癌10例,食管癌7例,直肠癌8例,白血病5例,病程(5.6±0.9)月,入选患者均对所做研究知情同意。在一般资料上,两组患者差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对患者采用积极的护理干预,防止药物外渗性静脉炎的发生,主要措施包括:①健康宣教:向患者详细介绍化疗药物的名称,进行化疗的目的以及所用药物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并对药物外渗性静脉炎的产生以及预防措施进行讲解,嘱患者在化疗药物输注期间尽量抬高肢体,促进药物回流,输注结束后适当活动,防止关节、肌肉因长期保持相同姿势而僵化,影响其正常功能。并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消除其顾虑,避免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影响后续治疗;②静脉穿刺前的准备:向患者详细介绍各种穿刺方法的优缺点,劝说患者尽量避免采用传统钢针穿刺的方式输注化疗药物,尽量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或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方式进行药物输注。对于静脉的选择尽量选择较粗且直有弹性的静脉,避免使用手、足、掌等位置较浅的静脉,化疗前在血管表面皮肤涂抹红花油等活血药物,以起到软化血管的作用,治疗结束后涂抹喜妥辽。③护理人员在穿刺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尽量选择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操作,保证一次成功,穿刺成功后先输注0.9%的NaCl溶液250ml,确定无外渗后再使用化疗药物,化疗药物输注完成后再次用0.9%的NaCl溶液进行血管冲洗,以免化疗药物长期停留在手臂浅静脉对血管造成刺激;④在用药期间护士加强巡视,发现外渗后立刻停止药物输注,并使用注射器对渗入皮下的药物进行回抽,尽可能的将渗出药物全部吸出,在皮肤局部使用解毒剂,若渗出情况较为严重可进行环形封闭。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疾病护理方式进行处理,在输注前前使用0.9%的NaCl溶液测试有无药物外渗,输注结束后再次进行血管冲洗,用药期间若发现有外渗现象应停止用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1.3 疗效评价标准 静脉炎诊断标准:主要分为三级,Ⅰ级为患者穿刺点有疼痛,表面皮肤可见红肿,但静脉条件完好,血管无硬结产生;Ⅱ级为患者穿刺点有疼痛,疼痛程度较重,表面皮肤可见红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血管无硬结产生;Ⅲ级为患者穿刺点有疼痛,疼痛程度较重,表面皮肤可见明显红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血管硬结产生[1]。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药物外渗性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Ⅰ级静脉炎4(10.3%)例,Ⅱ级静脉炎1(2.6%)例,Ⅲ级静脉炎0例,静脉炎发生率为12.8%,对照组发生Ⅰ级静脉炎6(15.4%)例,Ⅱ级静脉炎5(12.8%)例,Ⅲ级静脉炎3(7.7%)例,静脉炎发生率为35.9%,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静脉炎程度普遍较轻,比较结果经统计学计算有意义(P<0.05)。

3 讨论

化疗药物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或抑制某些酶的作用来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但其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在用药过程中,若发生药物外渗,则很有可能发生静脉炎,对患者造成额外的疼痛,严重者甚至会在皮肤表面产生明显的红肿,硬结等,加重肿瘤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其后续的治疗[2]。因此,对于化疗患者应用常规疾病护理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需对其进行专门的护理干预来防止静脉炎的产生[3]。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静脉炎的产生与液体温度、输液速度、所选血管的粗细以及穿刺部位等均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化疗前的护理干预中,我们往往选取条件较好的前臂较大的静脉进行穿刺,且尽量避免使用传统钢针穿刺,防止将血管刺穿后产生药物外渗,并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减轻对于恶性肿瘤的恐惧心理,嘱其积极配合治疗,通过抬高体位促进静脉回流,并在输注结束后活动肢体,防止药物在静脉中停留过多时间。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应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静脉炎发生率为12.8%,且其中4例为程度较轻的Ⅰ级静脉炎,静脉炎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的35.9%。

综上所述,在对化疗患者的护理中,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药物外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许桃红. 循证护理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性静脉炎中的应用[J]. 中外医疗,2011,01:143-144.

[2]刘小玲,席华,王海涛. 如意金黄散与绿茶水外敷治疗输液性静脉炎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4,35:4840-4841.

[3]袁丽. 毫米波和药物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吉林医学,2015,17:3909-3910.

猜你喜欢

静脉炎化疗护理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化疗真的会加快死亡吗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跟踪导练(二)(3)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