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6-03-14陈远
陈 远
(惠州市城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惠州 516000)
信息技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陈 远
(惠州市城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惠州 516000)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领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开始重视起来。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在国内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有,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何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对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意义深远。文章将对信息技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的相关问题逐一进行分析探讨。
信息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建筑工程是一个非常系统且繁杂的领域,涉及的内容范围广,且建设周期较长,这些因素使得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因素。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能够对既有的资源实现有效整合,能够完成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辅助管理工作,这样就会省去传统依靠人力去完成的工作,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使建筑施工的安全和技术更有保障,同时还会降低施工工作强度以及生产成本,进而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因此,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应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善和解决非常有必要的。
1 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对于传统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来说,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仅要了解所工作的领域是否与信息技术之间能够产生联系,同时还要妥善处理好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在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当中应用了信息技术,但是与其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以及成本管理之间没有联系起来,就不能说完全发挥出了信息技术的作用,更加不能说完全实现了信息化。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现代化施工管理,能够实时地对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工作安排等内容进行存储、修改和使用,确保施工能够如期顺利完成。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领域,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情况存在较大的关联,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前景
2.1 计算机技术能够极大提高施工效率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领域是必然的趋势。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极大提高施工的效率,同时还能够极大缩减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信息资料交换时间。如在建筑施工企业当中所使用的OA系统,就是集成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如建筑工程中的招投标系统,涉及到了非常宽泛的领域,常见的如工程量计算以及标书制作等工作。除此之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领域常见的计算机应用成果,还有项目管理系统、成本管理、进度管理等诸多方面。
2.2 信息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领域的应用也开始发力。最显著的案例就是CAD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当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在常见的施工过程中,信息技术也表现出了很好的应用价值,如在基坑施工环节,信息技术能够确保其全程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施工过程数字化。除上述之外,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对建筑物沉降进行贯彻,能够进行数字化测量,施工过程所产生的资料能够妥善进行保存和使用,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应用给施工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3 信息技术有助于施工设备材料的管理
传统建筑工程施工,在管理材料管理上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材料管理上能够极大提高管理水平,如材料网络计划的编制,并以此作为制定资金控制、采购计划和材料商管理的主要依据。根据材料网络计划,能够对各进度和资源消耗情况进行进行监控,便于在后期进行审核。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直接生成施工材料购买或者设备租赁的计划,对材料设备管理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在设备管理上,能够借助计算机技术编制采购和租赁的网络计划,对设备使用档案记录、定期保养检修等记录在册,实现对设备的高效管理。
3 项目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不足
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施工管理效率。不仅如此,信息技术的引入,在成本管理上也能发挥出巨大作用。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建筑工程施工现代化管理,能够对现场施工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和使用,便于在各环节施工的跟踪和管理,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不可忽视的是,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及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用的范围比较小,主要集中在项目建设管理前期阶段,如招投标、造价控制等方面。其它环节应用水平明显不足,如现场施工非常重要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应用水平较低,很大程度需要依靠人力去完成。②信息技术应用的突出表现,是以单机版应用软件为主,这一软件只能提供特定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并不能与其他环节构成信息网络,信息共享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③尚未完全发挥出互联网的作用,没有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互联网的作用。④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并未进行深入地规划和应用研究,开发出来的软件同质化比较严重,当然出现这样的问题与开发经费不足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4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对策
4.1 从自身出发,制定战略计划
在我国建筑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领域似乎成为了一个必然的结果。对于大多数建筑企业来说,应用信息技术的程度,成为了评价其施工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建设项目规模普遍比较大,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多、资料种类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大力应用信息化管理水平显得十分必要。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具有七个方面的特征:信息收集自动化、信息检索工具化、信息管理系统化、信息存储自动化、信息交换网络化、信息技术集成化、信息利用科学化。因此,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该以上述信息化特征为参照,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战略计划,进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施工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4.2 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共享平台
诚如上文所述,建筑工程系统且复杂,设计的工作内容非常多,工程文件也非常多,如设计图纸、采购合同以及检测报告等。传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信息的传递交换大多是以纸媒为主,通过书面沟通的方式比较多。这种交流方式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出现差错,给工程项目施工带来损失。根据国外调查机构的数据表明,由于信息传统食物所造成的工程项目成本偏差所占的玻璃达到了5%左右,在工程建设项目当中,因为图纸引起的差错所占比例达到了三分之一左右。而根据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传递项目管理所需文件而花费的快递成本达到了6亿美元,价值量非常可观,其中信息传递中所消耗的复印传真等费用所占比例也非常高。在实际工程实践中,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参与者在项目竣工完成后,掌握可利用价值的记录文件数量非常少,仅占总文件的一般流程。综上可以发现,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领域,信息数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项目施工管理中,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也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4.3 加大应用系统的开发力度
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充分利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应用系统,包括电子商务的开发力度,主要是要借助互联网平台来有效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应用信息技术最主要的是结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需要,不断地开发适合的信息管理平台,将管理工作与网络进行有效衔接,进而将网上采购以及互联网会议等变为现实。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来改善信息交流的方式,进而提升信息交流的即时和准确性,将信息共享应用于实践环节,进而得到合理有效的决策。
4.4 推广应用计算机施工管理控制软件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最重要的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也非常有必要,可以积极开发相关的软件进行应用。①如在质量管理方面,是一个工程建设最关键的内容之一,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技术难度也非常高,用过质量管理软件平台能够对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进行实施控制,并进行评定,如生成质量评定报表等。②在进度管理方面,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来编制网络计划,突出表现不同工作环节的重要实践特点,通过在各个节点对其进行管理控制。③在成本管理方面,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其本身就是一个节省管理成本的方法,同时积极推广信息技术,能够将很多管理内容简化,对提高经济效益大有裨益。
5 结束语
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已经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领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领域,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就总体而言,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用的水平上,仍然存在程度低的现状,在多个层面领域都需要对资源共享进一步的进行开发研究。因此,未来还很有必要不断加大力度在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积极开发和应用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成果,推广使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工具及方法,不断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到一定的阶层。与此同时,还有必要仅需对信息化管理理论进行研究,进而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中国建筑协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王继华,刘涛,裴正广,等.基于ITP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方法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5,(2).
[3]屈兰安.加强施工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实施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A].2014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
[4]刘劲.“建筑信息建模”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与探索[A].新常态下绿色建筑发展理论与实践——第五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
[5]刘红生,葛军.浅谈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
[6]朱钟雯.计算机软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TU71
A
1671-3818(2016)04-0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