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独创性看爱默生诗歌创作

2016-03-14

关键词:韵脚爱默生独创性

范 欢 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英语学院,北京 100024)



从独创性看爱默生诗歌创作

范 欢 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英语学院,北京 100024)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散文作家、思想家和诗人,对美国文学界和思想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爱默生在诗歌创作上努力挣脱束缚,表现出一定的独创性。通过文本细读,发现他的独创性表现为不规律的韵脚、哲理般的语言、多重的声音以及谜一般的象征。正是爱默生这种别具特色的诗风使他成为斯芬克斯般的诗人,成为评论家眼中的多棱镜。

爱默生;诗歌;独创性;语言;韵脚;声音;象征

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3 09:38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是19世纪美国伟大的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被称为“美国的孔子”和“美国文明之父”,创作了《论自然》和《论美国学者》等著作。他是一名超验主义战士,勇于冲破束缚,开拓创新,鼓励美国文学家们在创作上具有独创性。这种独创性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爱默生不仅创作了很多短诗,也有长诗。他的诗歌不拘泥于形式,韵脚不规律,语言口语化,象征抽象晦涩,蕴含哲思。他心中对自然有强烈的热爱,在他看来任何矫揉造作的文字都比不上自然本真的美。所以,他的诗歌创作更趋向自然。爱默生的诗歌创作风格极大地影响了惠特曼和狄金森等19世纪美国文学诗人,摆脱了形式束缚的无韵诗,消弭了诗歌与散文的界限,受到浪漫主义诗人们的青睐。

海特·瓦格纳评论“爱默生是美国诗人的核心人物”和“19世纪最值得被重新挖掘的诗人”[1]90,肯定了爱默生的诗歌成就。加洛德称爱默生为“玄学派诗人的继承者”[2],他看到了爱默生诗歌的随意性和抽象的象征,但忽视了其诗歌中的内在统一。爱默生的诗歌表面上看,互相之间没有联系,但是当把他的诗歌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就会发现有贯穿始终的线索和呼应。谜一样的象征在不同的诗中多次出现,语言简单但孕育着哲理。杂乱中有一以贯之的线索和统一,读者在阅读他的诗歌时有一种拨云见日的顿悟。

一、不规律的韵脚

爱默生的诗歌长短不一,包括四行诗,六行诗和一些500多句的长诗。如果暂不考虑诗中偶然出现的韵脚变化,其四行诗的韵律大多数为abab,六行诗的韵律大多数为aabbccdd。长诗《山丘》有417行,诗句长短不一,其中有20多句完全没有韵脚。不规律的韵脚既可以看作是形式对思想的让步,也可以当作是他独创性的体现,但他挣脱传统诗歌束缚的力量是有限的。

伍德伯里评价爱默生的诗歌时说:“爱默生不关心诗歌技术层面的问题……技巧层面的东西是不重要的,应该尽可能被忽视或者忘记,他的诗歌的价值在于其独创性和不依靠形式。”[3]158爱默生确实认为思想更为重要,但是也没有完全忽视形式的重要性。他在《论诗人》中提到:“在诗歌完成以后,思想和形式同样重要,但要是追根溯源,那思想就要比形式重要得多。”[4]186由此可以看出,爱默生诗歌中不规律的韵脚是形式对思想不得已的让步。

爱默生认为诗人要敢于有独创的思想,并用独创性来影响别人。他想要突破权威带来的束缚,“成对的鸟就像一首田园诗,要比我们的田园诗有趣得多,暴风雨就是一首颂歌,夏天也蕴含着播种,成熟,收割,是一首史诗,为什么这种自然中的对称性和真理不能调和这些,照进我们的精神,让我们参与自然的创作之中”[4]191?爱默生认为诗人不能因为要遵循传统的诗歌形式就背弃对自然的忠诚,这种观点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

遗憾的是,爱默生并没有完全突破传统诗歌的束缚,他的一些诗歌大体上符合当时美学对韵律的要求,只在个别的韵脚处理上不能做到十分完美。例如,《辩白》就从总体上遵循了传统诗歌对韵脚的要求。这是一首五节四行诗,但诗中的“rude”和“wood”没有完全押韵。《梵天》是一首押韵的短长体四音部诗歌,其中的“abode”和“good”又没有完全押韵,该诗的格律是abab。abab韵律在爱默生的四行诗中比较常见。例如,在《波士顿颂》中大多数诗节韵律都是abab,也有几节韵脚突然变化。《日子》这首诗则完全没有韵脚,这种完全不押韵的现象在爱默生的诗中出现比较少。一些长诗中会出现视韵、头韵和类韵。例如,《山雀》中出现了“overbold”,“cold”,“blood”和“wood”。《康科德颂》中出现了“flood”,“stood”;“stone”和“gone”。这种视韵、头韵和类韵又让诗句相互呼应起来。

从这种不完美的韵脚可以看出,爱默生想要在诗歌创作上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性,努力突破形式的束缚。只不过他并没有完全抛弃传统,他的创新是惠特曼和狄金森无韵诗的奠基之石,是美国诗歌从传统到创新的过渡。

二、哲理般的语言

爱默生作为一名伟大的思想家,在他的诗句中间经常闪耀着哲学的光芒。他多次运用警句,把对人生和哲学的思考用诗歌表达出来,将诗歌与哲学完美结合。罗伯特·弗罗斯特定义他为“充满诗意的哲学家和哲学的诗人”[5]。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整体与个体的辨证关系都是他经常在诗中重复的主题。

在《个体与整体》里,诗人强调了生活中那些很不引人注意的个体在整体中的作用。他列举了河流、天空、贝壳、浪花、橡木和冷杉,这些都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东西,而这些个体的作用并不会因为人类的不在意而被削弱,他们看似是独立的个体,实际上内在都有联系。“每个个体都与别的个体关联,没有孤立的美,没有孤立的善……美悄悄穿过我的感官,我在这完美的整体中消散。”[4]432爱默生看到了万物在广袤的宇宙中和谐相处,不同的物体相互补充,相互包容,个体命运相互交织在包罗一切的整体之中,任何个体都无法被割裂。他把莎士比亚看作是诗人的模范,正是因为莎士比亚“与他那个时代和他的国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一颗心”[6]109。个人与国家及个人与时代在爱默生的思想里达到了完美融合。这些暗藏在短小精炼的诗中的格言警句显示出他思想迸发的火花,也透露着他自己的人生感悟。

在《寓言》这首诗里,爱默生不仅强调了微不足道的个体的作用,还以一颗平和包容的心态看待个体之间的差异。他认为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都可以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这首诗运用拟人的手法和口语化的语言叙述了大山与松树的争执,大山嫌弃松树矮小,松树则机智地回答道:“天赋各有不同,所有都是上帝智慧的安排。”[4]443可以说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大自然有理由的安排,无论高低贵贱,都不应该以自己为耻,每个人和事物都有自己需要扮演的角色,无可替代。敏感的洞察力让诗人从生活中存在的极其普通的事物中升华出人生哲理。

《从五月》这首诗语言简短精炼,号召力十足,哲理般的语言鼓舞读者积极向上。“在城市中或者独处,一步步,从不好变好,没有停止,没有休息,从更好到最好。”[4]463诗人鼓励读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从不好到好,从比较好到最好,不断完善自己,培养自己的精神和灵魂。

爱默生的诗能够蕴含深刻的哲理要归因于作者居高临下的视角,开阔的视角使他的诗充满了睿智和有磁力的语句。“世界的意义其实很简单,各种解说却冗长纷繁,无非是爱与被爱,人和神却依旧没有学会。”[4]447爱默生此时跳出人的身份的局限性,赋予了自己神性,指出人和神的缺点,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爱。

爱默生在诗中还探讨了对死亡的看法。他在《哀歌》这首挽诗中悼念了自己的儿子。诗的开始展现了父亲的丧子之痛,但在诗的结尾,诗人接受了儿子死亡的事实,并且认为人的肉体终有一天要变成虚无,而精神是永存的,他相信自己会和儿子再次相见。“心如尘埃,心中的爱依然存在,心中的爱会再次遇见你。”[4]455此诗结尾语言简单易懂,将诗的开头对死亡的悲痛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在失望的尽头又能看到希望的曙光,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重新认识:肉体虽去,灵魂不死。此处表达了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即灵魂深入宇宙的每一个部分,每个人都有神性。

三、多重的声音

让爱默生诗歌独树一帜的还有诗歌中的多重声音,“爱默生认为诗人可以听到自然的声音,并且把这种声音译成诗歌”[7]224。所以,在他的诗歌里可以听到各种自然事物的声音,爱默生仿佛成为了自然与诗歌的媒介。他的诗歌是灵动的,即使是那些富含哲理和晦涩难懂的诗歌,它们的语调也是轻松的。

在《寓言》中,大山称松鼠为“小人物”,松鼠反驳大山自己虽小也值得尊重,诗歌的主题在双方你来我往的语言中被揭示出来。在《阿迪伦达克》中,诗人登上阿迪伦达克山,茂盛葱绿的森林以主人的身份对人类的到来表示欢迎,同时也嗔怒人类怎么才回归自然。在诗歌中,爱默生不仅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看法,还试图从自然的角度审视人类,这种变换角度看待问题的方法要归功于其万物同一的思想。“他知道自然界的有机过程是诗歌创作的最佳范式;自然界使事实与思想融为一体并催生诗歌。此外,诗人又将自然界与人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有机的整体。”[8]

《梅林》中,爱默生论述诗人应该不要一味地遵循韵律的常规,要敢于突破。此时插入了天使的话,“进来,进来,”天使说,“进入最上面的门,不要数下面有多少层,一级级靠近乐园的景致,沿着那惊奇的楼梯”[4]448。此处体现了爱默生的超灵思想,他强调人性中的神性,认为人可以进入天堂,与上帝众神对话。“超灵学说激励人们,超越一切限制,人们在与上帝的直接对话中使人性中的神性得以展现。”[9]

爱默生在代表性诗歌《斯芬克斯》中呈现了多个人物的声音,包括斯芬克斯、一位悲伤的母亲、一位充满哲理的诗人和爱默生本人。在这首诗里,爱默生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在诗的开始他是斯芬克斯问题的回答者,在诗的最后他化身为斯芬克斯,读者变成了要回答问题的人。爱默生在诗歌中运用多重声音,使诗歌具有了带入感,不仅将他自己带入诗歌的意境中,也引领读者一步步走进去。

四、谜一般的象征

有人评论爱默生的诗歌晦涩难懂,其实使他的诗歌晦涩难懂的不是他的语言,而是其谜一般的象征及蕴含的哲理。他的诗歌中经常有谜语,还会提出一些问题,但他不会揭晓答案,这些未解之谜会一直让读者念念不忘。谜一般的象征给爱默生的诗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诗歌永久不衰。单独看爱默生的一首诗歌,可能很难发现其条理性和一致性,但如果把他的诗歌联系在一起,会发现他的所有诗歌是一个整体,诗与诗是相互呼应的。如斯芬克斯在爱默生多首诗歌中出现,它像一个达芬奇密码暗藏在诗歌中,等待读者去探索和发现。

桑得拉·莫里斯称《斯芬克斯》为爱默生的“开篇诗”[7]220。爱默生把这首诗作为他第一部诗集的第一首,可见其重要性。在诗中,斯芬克斯带领诗人去探讨什么是人,人的本质是什么。在爱默生回答之前,斯芬克斯谴责人类的无知,指出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是骄傲的,不客观的。但当诗人答对了问题,肯定了她的伟大之处时,她便满意地飞上了天空。爱默生沿用了古希腊神话中那个让人猜谜语的斯芬克斯形象。但是,她一改以前的凶恶,变得神秘和无所不知。该诗中的谜语和神秘也为后面的诗篇作了铺垫。

斯芬克斯的形象也出现在诗歌《阿迪伦达克》的结尾中。这首诗叙述了爱默生和他的挚友们登上阿迪伦达克山的所见之景,用生动的语言刻画了无人打扰的世外桃源,引发了爱默生对自然的思考。当诗人要离开自然重新回归社会时,他通过描写引路的启明星和为他们送行的夕阳来表示心中的不舍。在诗歌的结尾,人类猜对了斯芬克斯的谜语,此时自然露出微笑表示鼓励。人类破解了斯芬克斯的谜语,就意味着人类对自己和对自然未知的领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诗中斯芬克斯的象征意义吸引了很多评论家的注意,但是他们对此都不能给出明确的清晰的解释。

与《斯芬克斯》创作思路同出一辙的是《问题》,爱默生在整首诗里都没有指明“问题”到底是什么。“我喜欢教堂,我喜欢僧衣……然而我不愿做黑衣的僧侣。”[4]433爱默生好像在宣言一样,表示坚决拒绝把自己禁锢在死板的形式下。“爱默生的基督教,它没有仪式,没有崇拜,没有教义,没有布道,没有牧师,没有教会。”[10]24他想要寻求思想的自由,却并没有表明用何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选择何种方式是爱默生的自问,也是对读者的提问。

散文家、思想家与诗人,爱默生将他的多重身份完美融合到他的诗歌创作中,使其诗歌创作打破了原有的形式上的束缚,综合了散文散而不乱的特点,成为了伟大哲学思想的载体。他的诗歌对美国诗歌创作有开拓性的意义,其身上的哲思和诗学理论无论对文学还是思想都有重大影响。

[1] Waggoner H H.American Poets from Puritans to Present[M].Baton Rouge: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68.

[2] Garrod H W.Emerson[J].The New England Quarterly,1930,(III):9.

[3] Woodberry G E.Ralph Waldo Emerson[M].New York:Macmillan,1907.[4] Porte J,Morris S.Emerson’s Prose and Poetry[M].New York:W.W.Norton&Company,2001.

[5] Frost R.On Emerson[J].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2005,(4),186.

[6] Bosco R A,Myerson J.The Collected Works of Ralph Waldo Emerson[M].Cambridge:The Belknap Press of Havard University,1987.

[7] Porte J,Morris S.The Cambridge Company to Ralph Waldo Emerson[C].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8] 黄宗英.爱默生诗学与诗歌理论管窥[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7,(2):23.

[9] 龙云.爱默生宗教思想内涵及现实启示[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5,(4):53.

[10] 钱满素.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M].北京:三联书店,1996.

(责任编辑 白 晨)

The Originality of Emerson’s Poetry Creation

FAN Huan-huan

(School of English,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Beijing 100024,China)

As the famous American essayist,thinker and poet in the 19thcentury,Emerson is influential in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ideology.Free of the restraints of the previous way of creation,Emerson’s poetry creation has its originality,which is manifested in irregular rhymes,philosophical language,multi-voices and enigmatic symbols.It is this distinguished style of poetry that makes him a poet like Sphinx and the polygon prism in the eyes of critics.

Emerson;poetry;originality;language;irregular rhymes;voice;symbol

2016-03-18

范欢欢(1993-),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I 106.2

A

2095-462X(2016)05-0064-04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0713.0938.028.html

猜你喜欢

韵脚爱默生独创性
论非独创性数据库的邻接权保护模式
微言大义
由《美国学者》看爱默生的教育思想
《笠翁对韵》韵脚分析
360岁
爱默生的“尊严”
试论我国作品独创性的司法认定标准
韵脚怎么押?
还诗歌教学的本义
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