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信息时代“119”指挥中心的建设

2016-03-14福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翁杨华

电子世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灾害救援消防

福州市公安消防支队 江 海 翁杨华



浅析信息时代“119”指挥中心的建设

福州市公安消防支队 江 海 翁杨华

【摘要】信息化、大数据、物联网的应用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相对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旧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却显得难以跟上时代的脚步,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探索着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城市“119”指挥中心的建设水平。

【关键词】信息时代;119指挥中心;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越发广泛,信息化、物联网、大数据等概念正在改变着这个时代,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消防应急救援也同样面临着一场技术革新,特别是作为城市消防部队的中枢,“119”指挥中心如何利用好各种信息化技术将直接影响着救援行动的成败。笔者将结合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20世纪90年代,福州消防建设了无线通信系统用于火场的通信指挥。2000年建设了新的接处警系统,开始利用有线、无线通信网络来进行火警的接警、处警调度以及火场指挥,福州“119”指挥中心初具规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福州城市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使得福州“119”指挥中心的不足之处逐渐暴露出来:第一、覆盖范围有限,福州“119”指挥中心的接处警的有效覆盖范围仅仅包括4个市辖区,还有1区2市6县不能有效覆盖;第二、功能简单,“119”指挥中心只在覆盖城区实现了处警的网络化和火场指挥语音的无线传输,对火场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情报信息的共享无法通过信息化手段高效率实现;第三、“119”指挥中心缺乏指挥职能,受制于技术手段,指挥中心实际上只能实现接警、派警功能以及完成简单的指挥程序,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成为全市消防部队实现执勤战斗、灭火救援的指挥中枢和“大脑”。一方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福州建成区面积并不大,5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还不多见,地下建筑、大空间建筑更是寥寥,火灾复杂性不大。到2000年,福州四城区的消防中队也只有6个,对指挥协同的要求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另一方面,网络基础建设、消防装备的信息化水平以及其他高新科技技术在消防事业上的应用水平在当时并不高,这些因素也就造成当时“119”指挥中心的建设还处于比较原始的形态。

《消防法》(2009年修订)明确规定:“公安消防队依照国家规定承担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抢险救援工作”,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也明确了“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队作为应急抢险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消防部队除了完成火灾扑救任务外还承担着包括地震及次生灾害、爆恐袭击、危险化学品泄露、交通事故、水旱灾害等等近二十类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119”指挥中心应当在消防部队完成这些应急救援任务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或者说“119”指挥中心实现什么样的功能才能使消防部队更好的完成各项应急救援工作?笔者认为应当将“119”指挥中心建设成为一个集消防情报收集、信息归纳管理、力量综合调派、统筹战斗指挥的中心枢纽。这就要求完善指挥中心软、硬件系统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高“119”指挥中心的工作效率。

第一,建立完善的城市灾害应急信息资源数据库。

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信息资源数据库为核心建设一个完善的城市灾害应急信息数据库,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各类信息数据外还有灾害应急救援力量的各类数据信息、各类灭火剂储备、性能、适用范围的相关信息、各类灾害事故处置预案、联动单位应急力量的数据信息等等。但这些信息数据对“119”指挥中心指挥灾害应急救援有什么作用呢?

通过消防应急救援力量数据信息,我们可以及时掌握各个消防站所在位置,队伍战斗人员的实时在位情况,可参战的车辆情况(包括车辆的类型、性能,随车战斗人员信息,车辆状况是待命、出动或维修等)、车载装备(包括装备性能、数量和其他参数等)、车载灭火剂(包括种类、性能参数、数量等)。

通过专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直接显示灾害发生地点归属的辖区消防中队,也可以实时掌握周边处于待命状态的各支消防救援力量的执勤实力、装备信息、与灾害地点间的行车距离与路线,还可以通过交警的道路监控系统或专业导航系统的实时数据掌握道路交通状况从而在调派警力时合理安排各个中队的行车路线与到场的停车位置。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预案可以为警情发生时指挥中心的力量调派提供参考依据、为到场中队行动展开提供流程指导和安全警示,灾害类型处置预案在重大交通事故、地震及次生灾害、台风、地质灾害、重大交通事故、核事故等等重特大灾害事故发生时救援力量调度、战斗进行提供参考依据,在日常演习中重点单位的预案和灾害类型处置预案能让指挥中心更好的了解消防队伍日常综合训练的训练效果,特别是存在的不足。

通过专家数据库为灾害的现场处置提供专业指导,还有联动单位信息数据、灭火剂及救援物资社会储备信息、国内外典型案例资料等等其他数据信息都能为“119”调度与指挥决策提供帮助。

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后的及时更新也是很重要的,否则“119”指挥中心做出的决策就可能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一方面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对中队人员、车辆器材、灭火剂和仓库储备情况进行实时管理,这样可以让指挥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掌握部队人员的执勤战备情况的变化,也能及时掌握车辆器材和物资的储备与使用情况并及时建议支队采购,还可以根据灾害处置现场的实时数据变化及时对所需各类物资做出补充。另一方面对于联动单位信息、灭火剂等物资的社会资源储备信息、水源信息等外部数据可以每季度或每半年进行更新补充。

第二,依托各类有线、无线通信网络建立高效稳定的指挥体系。

充分利用独立的指挥网、无线通信网搭建连接支队、大队、中队的三级指挥网络,各中队的系统终端可以将“119”指挥中心的各类信息数据分享给基层中队。改进无线通信网络,逐步建设覆盖全区的数字通信体系, 建设一套无中心的警用数字同播无线通信网络,在强化辖区执勤、战斗时语音通信畅通的同时,可以利用手持终端设备(无线手持台)上安装的定位芯片,对参战人员所在位置可以实时跟踪,指挥中心通过对手持台的动态跟踪便可以实时掌握灾害现场战斗人员的分布状况、战斗的行进轨迹、主攻方向等,能更好为首长指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数字同播通信系统可以保障辖区建城区和中心乡镇的应急救援行动的需要,而为应对偏远地区、特殊灾害事故(比如地震、战争、恐怖袭击等造成同播通信系统网络瘫痪的灾害事故)、远距离跨区域增援等应急救援行动的需要,还要准备其他形式的通信手段特别是卫星通信设备和短波通信设备,在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时卫星通信安全可靠(抗灾害能力)、机动性的优点凸显无疑,在地面固定通信设备遭到破坏时,卫星通信、短波通信等无须地面基站转发就能实现长距离通信的方式就是指挥中心与前方救援队伍联络的保障。

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的移动指挥中心,利用移动指挥中心来保障重大灾害现场的指挥。移动指挥中心要基本具备“119”指挥中心的所有职能,常用的数据在移动指挥中心要有备份,要与后方的“119”指挥中心能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与实时互传;在数字同播网外的区域能实现自行组网来满足现场的指挥通信要求,并且能过通过必要的手段接入数字同播网。

第三,善于利用各种图像资源来服务应急救援工作。

在城市中有大量的安防监控视频,它们就像一双双千里眼将城市各处的发生的情况传回各单位的监控平台上,前面提过的交警的路面监控就可以让我们掌握每条道路实时的交通状况,从而更好地规划行车路线。如果能将各种路面监控、高空监控、社区监控等等图像资源接入“119”指挥中心,那么不但可以在派警过程中为参战中队提前规划最优行车路径,还能通过灾害地点附近的监控设备尽早的了解相关情报并提供给各级指挥员,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完善调度方案。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与技术手段都将运用到灾害应急救援中,像无人机技术、机器人技术,“119”指挥中心的建设也也将从各项新科技中受益,我相信“119”指挥中心的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参考文献

[1]李建华.武警学院统编教材:灾害事故应急处置[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姚国章.日本灾害管理体系:研究与借鉴[M].北京大学出版社.

[3]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浙江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灾害救援消防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消防界》征稿启事
紧急救援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3D打印大救援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