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的探讨

2016-03-14朱利民侯志勇

甘肃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

朱利民,侯志勇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新乡453002)

关于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的探讨

朱利民,侯志勇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新乡453002)

本文论述了高等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办法。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有效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C语言;高校;教学改革

1 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普遍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为后续专业课《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通过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着重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这门课程对理论和实践联系的要求很高,但是该课程学时少、内容多、重点和难点多,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经常出现学生学习此课程时老师上课能听懂,给出现成的程序能读懂,自己编程却什么都不会的现象。因此,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环节和考核方法的改革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课程改革,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的理论教学改革

2.1 教学内容改革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学中,出现过只重理论,轻视实践的情况,导致学生虽然学过《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但是,在现实工作中遇到编程问题,仍然束手无策。因此,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

由于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自己动手解决计算机编程的实际问题,因此,对于理论方面的知识,如C语言概述,它是纯理论的内容,我们可以适当减少课时,简单介绍即可;对繁杂的教材内容,对于那些在实际编程中很少用到的语法、语句和其他过分深奥的程序示例,如共用体,进行舍弃或弱化;对于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如函数、指针等在实际编程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比较实用的内容,可以适量增加课时。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掌握一些实用的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另外,我们还要不拘泥于教材,结合编程技术的发展实际,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前沿性的内容,使学生对编程技术的发展方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教学方法改革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缺乏自主性,对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的目的也不明确,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好。因此,我们不断总结课堂教学经验,研究出了多种新式教学方法。

2.2.1 启发引导式教学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我们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上教学资源的丰富为我们的启发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的教学过程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章节,我们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与该章节相关的知识,然后启发学生从互联网上搜索相关教学资源,发现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了起来,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探索知识。

2.2.2 案例式教学

课堂授课时合理地使用案例进行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往的C语言教学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语法上,学生虽然记住语法规则却不

会运用,不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编程中来。通过案例式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重点从语法转移到对编程思想的培养上来。

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利用一些简单案例进行编程思维训练,例如,“将十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这个案例给出后,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求解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将他们提出的求解方法按照C语言的语法规则进行描述,从而完成这道题目。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让学生了解了如何将自己的想法利用C语言表述出来,又让学生产生这道题目是自己完成的成就感,从而更好地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对于一些学生在学习C语言编程时因为忽略一些语法规则的细节而造成的错误,教师可以以一个案例的方式展现,让学生在其中查找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语法细节的记忆。例如,在指针这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忘记将一个变量的地址赋值给一个指针变量,教师就可以将一个没有此步骤而造成结果错误的案例在课堂上演示,程序错误的原因由学生自己来找,这样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避免产生此类错误[2]。

2.2.3 任务驱动式教学

在课堂的微观教学上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例如,我们在讲函数时,教师可以先精心设计一个实例,给学生一个比较实际的切入点,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感觉可以入手,然后再通过对此实例的不断修改、扩充,引导学生参与到程序的设计过程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展示学生所编写的程序,让所有学生一起来评判各个程序的优劣,吸收优点,改进错误,达到对程序的优化。在这样的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因为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这样一个螺旋式滚动前进的过程,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对知识的把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3 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实践性很强,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实践环节的改革。

实验课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验证性实验,另一种是设计性实验。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可以培养对C语言语法掌握,同时,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但是,验证性实验只是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一种重复,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能为力。因此,我们开设了设计性实验,通过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自主设计,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3]。

在开设设计性实验前,我们会提前公布编程要求,学生可自由结合,组成学习小组,探讨如何编写程序以及是否可以对所编写的C语言程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或改善。另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在理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自行设计程序,并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自主完成编程。

4 考核环节的教学改革

传统的课程考核一般是笔试,这种考核方式仅仅考核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而没有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因此,这种考核方法下对学生的评价是不准确的,必须进行改革。

为了引导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应该适当加大学生实验课成绩在期末成绩中的比重。新的考核方法应综合考虑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与实验课成绩,其中,实验课成绩应包括验证性实验成绩和创新性实验成绩。对于那些期末考试成绩好而实验课成绩差的学生,不应给予好评,因为他们仅仅是记住了知识,却没有掌握技能。

通过这种新型的考核方法,我们可以激励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5 小结

综上所述,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考核方法上都应该进行改革。新的教学模式应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发挥创新精神,真正把所学的程序设计知识融会贯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1] 韩春成,邢鹏飞,燕扬.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5):127-129.

[2] 方少卿.《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9(2):112-115.

[3] 俞明,赵勃.《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3,15(2):40-43.

G423.07

猜你喜欢

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51单片机C语言入门方法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设计探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系统的实现与研究
浅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