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文化产业现状与展望

2016-03-14张开城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6年11期
关键词:滨海文化产业海洋

张开城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 湛江 524025)

海洋文化产业现状与展望

张开城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 湛江 524025)

海洋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顺应当今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海洋文化产业出现新业态、具有新特点、呈现新趋势,其中滨海休闲业、滨海体验业、保健养生业、商务旅游业、现代节庆会展业、大型演艺业、数字动漫业等都极具成长性。为推动海洋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应及时出台相关规划并采取有力保障措施。

文化创意产业;海洋文化;文化创新

1 海洋文化产业的概念

海洋文化产业是从事涉海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涉海文化服务的行业[1]。基于国家统计局2004年印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和2012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的修订,本文把海洋文化产业划分为九大类:①海洋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包括新闻、出版和发行等服务;②海洋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等服务;③海洋文艺创作与表演服务,包括文艺创作与表演、艺术表演场馆等服务;④海洋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包括互联网信息、增值电信(文化部分)、广播电视传输等服务;⑤海洋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包括广告、文化软件、建筑设计(工程勘察设计)、专业设计等服务;⑥海洋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包括景区游览、娱乐休闲、滨海休闲体育、海洋摄影等服务;⑦海洋工艺

美术品生产,包括工艺美术品、陈设艺术品和其他陶瓷制品等的制造和销售;⑧海洋会展服务,包括海洋类博览会、海洋类博物馆等服务;⑨海洋大型活动组织服务,包括文艺晚会、大型节日庆典、赛事、民俗、公益演出等活动的策划组织服务。

2 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海洋文化产业顺应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形势,成为极具可持续发展潜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已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和实业界的兴趣[2]。

2.1 滨海旅游业担当主力

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中国滨海旅游业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全年实现增加值分别为4 838亿元、6 258亿元、6 972亿元、7 851亿元、8 882亿元,分别占当年全国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31.2%、33.4%、33.9%、34.6%、35.3%。

2.2 节庆会展业强势增长

海洋节庆会展业是我国海洋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和亮点之一。粤桂琼地区和江浙沪地区是中国沿海两大海洋节庆会展集聚地,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粤桂琼地区乘势而上,打造出博鳌亚洲论坛、深圳文博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中国-东盟贸易博览会等一系列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节庆会展品牌。

2.3 广电传媒业优势凸显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行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是重要的文化产业领域。近年来我国广电传媒业优势逐渐凸显,助推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制作出一大批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影视产品,如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走向海洋》《广东沿海行》、7集人文纪录片《海之南》、3集电视专题片《海上新丝路》、电视连续剧《向东是大海》《妈祖》、电影《秋喜》等。此外,我国首家海洋电视台也正在筹备中,即将在浙江开播。

2.4 图书出版业海味浓郁

目前中国沿海的粤桂琼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的图书出版企业实力都较强,大批海洋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科技、教育类书籍相继推出,有力地促进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2.5 滨海休闲业异彩纷呈

当今休闲文化已成为时尚和潮流,发展滨海休闲已具备良好条件。目前浙江象山等地的滨海休闲渔业、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滨海休闲旅游业、海南的滨海休闲度假业、以广东阳西咸水矿温泉为代表的滨海休闲养生业、以三亚为代表的滨海休闲体育业、以涠洲岛为代表的滨海休闲生态观光业等多业种共同发展,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

2.6 特色演艺业蓄势待发

近年来我国滨海旅游演艺业已有良好开端并蓄势待发,如浙江大型实景演出《印象普陀》、海南《印象海南岛》、广西《梦幻北部湾》、广东珠海《大清海战》、浙江大型舞台剧《观世音》、福建大型舞剧《丝海梦寻》、山东威海大型情景剧《梦海》《梦海情韵》等。

3 现代海洋文化产业新业态

3.1 休闲文化和滨海休闲业

休闲是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休闲对日常生活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社会建制产生深刻的影响[3];休闲的目的是追求更高质量的享受与创造,激发人的生活热情、提高人的意志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4]。

3.2 体验文化和滨海体验业

体验经济被视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个人类的经济形式或阶段。体验经济时代的消费者寻求个性化的服务、追求真实与差异。滨海体验业的内容包括生产体验、演艺体验、民俗体验、探险体验、技艺体验、搏战体验、极限体验等。

3.3 养生文化和滨海养生业

健康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保健成为生活时尚。中国的养生保健旅游产品往往利用特色资源进行开发,如西部的盐湖飘浮、舟山的海泥浴、东北五大连池的火山泥和矿泉等项目。

3.4 商务文化和滨海商务旅游业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推动商

务活动的高度活跃,在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中,商务旅游作为旅游高端市场的主力日益显现优势和潜力,不仅利润丰厚而且极具成长性。滨海商务旅游的重点是在游艇、球场等场所开展商务活动,以滨海旅游为契机,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降低商务谈判和沟通的压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成商务合作。

3.5 会展文化和滨海节庆会展业

滨海节庆会展业包含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其中节庆方面如海洋文化节、妈祖文化节、休(开)渔节、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等,会展方面如博览会、博物馆、文展馆等。节庆会展业是集商品展示交易、经济技术合作、科学文化交流于一体,兼具信息咨询、招商引资、交通运输、商务旅游等多种功能的新兴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一年一度的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广东湛江举办,2014年以来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相关的博览会在广东、福建等地相继推出。

3.6 演艺文化和滨海演艺业

大型演艺是涉海艺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演出活动。涉海艺术服务于旅游开发,沿海一带较有影响的有三亚、普陀山、象山、威海、防城港、广州等地的大型演艺活动。

3.7 数字动漫文化和数字动漫业

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是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的新兴文化产业。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动漫业迅速发展,产值于2011年突破620亿元,已成为中国文化领域重点产业之一[5],市场后劲足、潜力大,与海洋相关的动漫艺术创作也逐渐增多。

3.8 游艇文化和滨海游艇业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游艇运动越来越为国人所认识,也为许多城市发展新型服务性产业带来契机。2013年中国船艇进出口总额达4.7亿美元,游艇产业整体规模达41.5亿元,其中价值在200万元以上的豪华游艇销售额约占整个市场的50.6%[6]。

4 当前海洋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文化产业,我国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和发展起步较晚、进程较缓慢。在21世纪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我国海洋文化产业面临诸多挑战,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滨海旅游文化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型的发展状态;②海洋文化市场发育不完善,品牌效应低;③企业缺乏主体自觉和担当;④缺乏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发;⑤处于海洋文化产业前端的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严重滞后;⑥区域发展不平衡,差异较大;⑦受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需加强规划;⑧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基本概念和分类体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⑨统计指标体系有待建立。

5 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发展

5.1 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结合海洋文化产业的特点确定重点发展的海洋文化产业门类,推动海洋新闻与出版发行业、海洋影视制作业、海洋数字内容和动漫业、海洋文化节庆会展业、海洋休闲娱乐业、海洋旅游文化业等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在重点领域取得跨越式发展。

海洋文化节庆会展业方面,办好海洋文化节、休(开)渔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等重要节庆活动,重点支持覆盖全国并具有国际影响的海洋文化会展,使海洋文化节庆会展业成为促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依托平台品牌,培育会展主体,开拓会展市场,做大会展经济;结合“会、节、演、赛”发展特色会展,促进会展、旅游、商贸的互动。

海洋休闲娱乐业方面,开发滨海休闲项目以满足消费者的休闲需求并提供休闲服务,如体育、渔业等活动;利用海洋资源开发滨海休闲娱乐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滨海休闲渔业区、休闲体育区、康体沐浴区、参与体验式民俗风情区以及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海洋生态园区。

海洋旅游文化业方面,充分发挥历史、民俗、航运、军事、城市和渔村等滨海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海洋旅游文化;深化改革、完善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立足旅游需求,发挥特色优势,完善产品体系,积极发展生态、康体、温泉、邮轮游艇、海岛、自驾车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海洋数字内容和动漫业方面,做大做强以创意内容为核心的文化服务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

育自主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创意内容的生产,实现企业转型升级;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效益,扩大规模,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5.2 优化产业布局,实施示范区工程

5.2.1 优化海洋文化产业布局

形成“一带、五区、九核心、十三城”的海洋文化产业布局:①加强海洋文化产业带建设,形成北起辽宁、南到广西海南的珍珠项链状海洋文化产业带;②建设五大海洋文化产业区,即环渤海海洋文化产业区、长三角海洋文化产业区、闽台海洋文化产业区、泛珠三角海洋文化产业区、环北部湾海洋文化产业区;③建设九大海洋文化产业核心城市,即大连、北京、天津、青岛、上海、厦门、深圳、广州、三亚;④建设十三大海洋文化产业重要城市,即秦皇岛、烟台、连云港、宁波、舟山、福州、泉州、汕头、阳江、湛江、海口、北海、防城港。

支持海洋文化产业强省、强市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海洋文化产业带、产业区、产业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相对落后的沿海城市要加快建设步伐。加快海洋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

5.2.2 实施海洋文化产业示范区工程

根据地方特色和资源开展相应的海洋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如,广东可以建设南澳海岛、潮汕海鲜美食、汕尾红海湾滨海休闲体育、惠州大亚湾休闲渔业、番禺休闲娱乐、广州深圳文博节庆、珠江三角洲海洋动漫、中山珠海游艇、江门华侨、阳江海洋养生保健、茂名滨海观光、雷州半岛海洋生态等文化产业示范区;广西可以建设山口红树林海洋生态、合浦海上丝绸之路(汉文化公园)、北海银滩滨海休闲旅游度假、北海南珠文化创意、涠洲岛海岛一体化开发、茅尾海国家级海洋公园、三娘湾海洋生态旅游、东兴边海、防城港海洋特色演艺、游艇、海洋动漫等文化产业示范区。

5.3 培育海洋文化市场主体

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加快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培育海洋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海洋文化产业;培育骨干海洋文化企业;改造传统文化产业;推动重点企业成为海洋文化创新主体;鼓励发展文化相关产业;加强海洋文化产业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引进外资。

5.4 健全各类海洋文化市场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海洋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发展海洋文化产品市场,完善海洋文化要素市场,健全海洋文化行业组织,鼓励和引导海洋文化消费。

5.5 提升海洋文化创意产品能力

建设文化创意园区和基地,积极推动城市创意型行业发展,聚集优秀创意人才,维度开发自主创意产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创意内容生产,着力培育海洋文化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新一代网络游戏、数字电视、新型媒体终端等高增长性战略产业,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5.6 加强海洋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工作

建立健全科学、统一的海洋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及时准确地跟踪监测和分析研究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为科学研究和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和信息咨询。

5.7 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建设

充分利用地理区域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建立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和地区的广泛互联互通交流关系,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经济文化的“升级版”。

加强国内沿海省、市、自治区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旅游合作,开发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线路和产品,主要包括中国沿海海上丝绸之路古港城市游、“重走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游等;实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活动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包括举办相关文化节和博览会、联合举办或互办文化月(周)、开展基于海洋民俗和宗教信仰的民间艺术交流等;开展海上丝绸之路和海陆丝绸之路对接通道的文化研究,如开展相关海域沉船沉物调查研究、海域考古、文物搜集整理、水下文物保护和发掘

等;充分利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如广东的“南海I号”“南澳I号”、粤海关和黄埔古港遗址、徐闻大汉三墩古港遗址、樟林古港等,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名片,服务海洋文化产业建设;挖掘历史遗迹遗存,大力推进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6 结语

海洋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广阔空间,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在海洋开发利用方面具有强大综合实力,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显著标志,经济和文化的一体化是大趋势。未来,沿海地区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和海洋文化建设举措的推出将推动区域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各领域将呈现竞进发展局面。

与此同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世界各国互通有无、友好合作的海上通道、桥梁和纽带,是和平之路、合作之路、友谊之路、发展之路、共赢之路、幸福之路,也为我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1] 张开城.广东海洋文化产业[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33.

[2] 张开城.海洋文化产业风起云涌[J].文化月刊,2009(9):45.

[3] 马惠娣.关于休闲文化的理性思考[N].中国青年报,2005-02-28(8).

[4] 朱铁臻.休闲文化推动城市经济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05-11-18(5).

[5] 白皓,裴江文.动漫还能怎么玩[N].中国青年报,2012-08-23(12).

[6] 欧志葵.中国游艇业规模五年内超150亿[N].南方日报,2014-04-14(A16).

Current Develop ment and the Perspective of M arine Cultural Industry

Z H A N G Kaicheng
(Ocean Culture Institute,Guangdong Ocean U niversity,Zhanjiang 524025,China)

Being a sunrise industry,marine culturalindustry is developing conform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 of the era.In the 21st Century,the marine cultural industry has been developed in new form,new characteristics and new trend.Coastal leisure industry,coastal tourism industry,health care industry,business tourism,m odern festivals,m odern exhibition industry,largescale entertain mentindustry and digital animation industry have been the new highly growing marine culturalindustry forms.M oreover,relevant planning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guide and prom ote the develop ment of marine culturalindustry should be introduced.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M arine culture,Culturalinnovation

G124;P74

A

1005-9857(2016)11-0027-05

2016-07-23;

2016-09-28

张开城,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学及海洋文化,电子信箱:hd56123@126.co m

猜你喜欢

滨海文化产业海洋
滨海白首乌
滨海顶层公寓
岳滨海 藏石欣赏
爱的海洋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滨海,中国航天再出发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