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实用性改革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

2016-03-14张利香甘发旺甘肃医学院甘肃平凉744000

甘肃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实用性实践教学计算机

张利香,甘发旺(甘肃医学院,甘肃 平凉 744000)



注重实用性改革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

张利香,甘发旺
(甘肃医学院,甘肃平凉744000)

摘要: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学习的必备工具。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在医学院校中如何培养出面向基层医疗服务的应用型人才。我们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注重实践环节的组织和实施、突出学科的实用性。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不断深化改革,修改和完善教学计划。

关键词:计算机;实用性;实践教学

1 概述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它们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针对我国不断推进的新医改政策和卫生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前形势,医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医学人才的核心能力与基本要求。在高校里,计算机基础教学也面临新的变革与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这种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不适合现代教育观点。所以,现在我们要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上来,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等医学专科学校与工科院校相比,无论从计算机设备、师资力量还是学生基础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改善计算机教学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便成为医学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对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育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质量。这里笔者根据在医学院校的教学实践,从教学模式、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因此,结合医学与计算机专业特色,改革计算机教学是很必要的。

2 突出高职高专特色,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1]。首先,要求课程设置就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教学计划的制定就应该贴近市场,贴近社会需要,培养出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次,建立以培养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特征的教学新体系;最后,要根据培养目标,开设计算机课程时应该认真开展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要、学生就业以及学院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并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围绕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这一中心任务来培养人才,并适时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作出相应调整。

2.1课程设置要紧跟市场需要

计算机成为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必备工具,但计算机的发展很快。尤其是计算机软件发展,我们教给学生的内容如果不及时的更新,则等学生毕业时就过时了,真正用的时候又学无所用。因此,在计算机的应用软件教学中,尽量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选择设置课程教学内容,能及时对教学计划做出调整,删掉旧课程,补充新内容。再者,医学信息处理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医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对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医学院校应该将这门新课程作为选修课,也是很有必要。

2.2课程设置要和专业培养方向结合,不能盲目跟风

在设置计算机课程时,要清楚计算机课程与专业发展的关系[2]。如果需要则设置,否则要不设其课程,不能盲目跟风。比如,有很多学校,它们都开设计算机网络、网页设计课程,不管与专业发展或其他课程的联系,总之一窝蜂全开设置,这种做法显然不合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必须要有计划,不同的专业,即使需要设置同样一门课程,由于专业培养方向不同,内容也应有所不同。因此,只有明确培养目标才能更好的设置计算机课程。

2.3紧抓证书教育,以考取证来促进学习

面对就业市场的需求,学生在校期间考取相关一些证书非常必要。比如:计算机等级证、英语四六级证,这些证书已成为学生毕业的敲门砖。证书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为了促进学生考取相应证书,将证书考试课程融入教学计划当中,促进学生的学习,这样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可以获取证书,为其以后顺利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4遵循高职高专的教学规律,改进和加强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指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工作。如何组织好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也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编制和完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计算机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必要保证,教学工作应该始终以教学大纲为中心进行。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不断更新,计算机教学内容也应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有所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对教学大纲也要适当修改,使之不断趋于完善。在大纲的编写方面应体现实用、实效性原则,不仅照顾普及的需要,又要兼顾先进性。比如,当许多优秀软件陆续问世和应用时,应及时更新教学大纲,安排这方面的内容,并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课时量。

2)选用合适的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物质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每一门课的教材选取既要保证基本的知识要点,又要适合学生的专业。所以,学校经常鼓励我们专业教师根据专业知识经验编写适合学生的实用教材。例如,对有些专业的学生,要求他们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某级水平,在选用教材时就应偏向选择等级考试相关类教材,至少要和考试内容从体系结构上保持一致。另外,即使是同一门课,由于专业不同,其教材的选择也应不同,至少从案例选择上来说应尽量贴近专业,例如,护理专业和影像专业,选择的教材就应有所区别。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在选择教材时既要注意保持教材的相对稳定,又要不断追踪和吸收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新成果。

3 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一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习带有较强的职业特色,针对学生在知识结构、学习习惯、认知心理等方面的特点,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理论结合实际,避免空洞地讲解,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实行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以及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等多种教学方法。考虑到学生专业不同、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使他们不断追踪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激励学生主动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3]。例如,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应讲授与上机实践相结合。计算机等级考试课程,宜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进行。在平时的计算机教学中,应注重实践,多使用任务驱动法、层次教学等多样教学方法,同时与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进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例如,对具有一定应用性、实践性的课程,采用笔试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当然,平时作业也是考核的一种途径,高职高专教育体现的是应用性,而计算机应用类的作业并非通过传统的方式交纳,而让学生通过网络提交作业,例如,应用计算机网络将作业以邮件的形式发到教师的信箱里。

3.1不断改进教学手段

计算机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授课要直观,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因此,授课时可根据课程性质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室、机房、实验室等多种教学场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学生带出课堂,进入企业,将现实职场变课堂,用事实说话,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

3.2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标,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要求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必须加强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才能切实使学生增强计算机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逐步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就业能力。

3.3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能力培养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有关计算机的各门课程,应始终围绕计算机的应用这条主线,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及时了解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最新应用状况和发展水平,使之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其中,培养学生实际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相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综合处理能力、系统分析设计能力以及实施方案的灵活性、操作的技能技巧等。为此,可结合不同专业特点,采用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例如,目前社会上很多应用软件(如办公自动化软件、网站设计类软件、数据库软件等),教学中可以结合专业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实际应用效果好,系统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的软件,使学生通过学习和使用这些软件,解决专业领域问题。

首先,学以致用,切实加强上机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要切实安排上机操作,在课时安排上,保证上机实践与讲课有适当比例。一般说来,主要课程,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上机实践的课时数应在总课时中占较大比例。教师应对上机实践作出明确安排,每次上机前都有预习和准备,对实践操作的目的、任务、内容、流程与要求等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并直接参与上机指导,以便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做,既可以避免上机操作的盲目性,又可大大提高机器的利用率,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此外,还可以尽最大可能地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自主学习。

其次,结合市场需要,改革实践方式[4]。市场是检验人才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为此,学院在实践教学上应极力切近市场,或者让学生直接进入对口企、事业单位,借助其雄厚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市场磨练,从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使学生真正搞清市场的需求,掌握行业的背景、规则以及工作方式,同时还会使其更加明确专业的培养方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以就业为目标,搞好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得如何,特别是综合能力方面,除笔试、口试、上机考核外,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进行考查和评价也是一种方式。教师应帮助、指导学生根据工作实际进行选题,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结合有关单位的课题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这样更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更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当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一支“双师型”的计算机教师队伍,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关键。

4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用性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医学科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更好地利用医学知识库和检索医学文献;教员可以利用它编写教材,并可通过电子邮件与同事和学生保持联系,讨论问题,改进学习和考察学习成绩;医务人员可根据各自的需要和进度,进行学习和补充新医学专门知识。目前在一些医学研究和教学单位里已建立了可由远程终端通过电话网络访问的各种CAI医学课程[5]。利用计算机进行医学教育的另一种重要途径是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即用计算机模拟人体或实验动物,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验环境和手段,使学生能更方便地观察人体或实验动物,在条件参数改变下的各种状态,其中有些状态在一般动物实验条件下往往是难于观察到的。由于光盘技术、语言识别、触摸式屏幕显示等新技术的发展,教学用的计算机模拟病例光盘等已试制成功,并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供应,利用这种光盘可方便地显示手术室等现场实际图景和情况,或有关教科书和文献资料,供学生学习。

5 结束语

计算机是人们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市场对计算机人才需求很大。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培养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最大可能地搞好计算机教学,只能在实践中探索,探索中改革,改革后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只有这样计算机教学才能真正地适应市场的需要。将计算机专业与医学专业相结合,培养出面向基层乡政卫生部门服务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样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国安.改革实验教学,加强科学实验能力培养[J].实验室科学,2006(1):28-29.

[2]叶枫.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不断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103-105.

[3]张云.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探析——以《国际贸易实务》课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09(6):83-84.

[4]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上、下)[J].电化教育研究,1999(1、2):14-17.

[5]吴永志,杜爱明.现代教育技术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动力[J].电化教育研究,1999(4):33-35.

中图分类号:G642

猜你喜欢

实用性实践教学计算机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