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课程观的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03-14杨朝晔秦红兵
杨朝晔,秦红兵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基于现代课程观的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研究与实践
杨朝晔,秦红兵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为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人文教育。我院基于现代课程观,优化人文课程体系,重视隐性课程开发,加强学科课程渗透,发挥校外课程作用,切实加强学生人文教育。
现代课程观;医学教育;高职教育;人文教育
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就业领域主要是医药卫生行业,岗位的特殊性决定了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术,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这样才能承担起“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因此,为使培养的人才能够胜任未来医药卫生岗位要求,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努力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培养人文精神。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已达成共识。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学制为3年,2年在校学习,1年顶岗实习,学生在校时间短,学习任务重。由于受学制、课程设置以及传统课程观的影响,如何才能在保证完成专业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有效实施人文教育,是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做好人文教育顶层设计工作,结合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教育特点,运用现代课程观理论,通过优化人文课程体系、重视隐性课程开发、加强学科课程渗透、发挥校外课程作用,切实加强学生人文教育。
1优化人文课程体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 19号)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人文课程教学是实施人文教育的主渠道,科学合理地设置人文课程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环节。现代教育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1]。然而,传统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1)重专业课,轻人文课。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由于受到学时限制,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比较重视医药专业课程设置,忽视了人文课程的开设。(2)人文课程以公共社科课程为主,医学人文课程比重较低,结构不合理。(3)由于学制、学时的制约,医学人文课程开设门类受到一定限制。我院基于现代课程观,对人文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
1.1增加医学人文课程比重
增加人文课程比重是实施人文教育的保证。因此,我院各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增加人文课程比重。人文课程包括公共社科人文课程和医学人文课程,为了彰显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我们改变过去以德育等公共社科课程为主的人文课程格局,增加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学美学、医学礼仪、人际沟通等医学人文课程比重,使人文课程设置更趋合理,以满足医药卫生岗位要求。
1.2整合医学人文课程
由于学制、学时限制,开设过多的医学人文课程并不现实。但是,根据岗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学美学、医学礼仪、人际沟通等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根据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教育特点和医学人文课程间的关系,对医学人文课程进行重组整合,将原有医学伦理学和卫生法学课程整合为医学伦理与法规课程(护理专业整合为护理伦理与法规课程),将医学美学、护理礼仪和人际沟通课程整合为人际沟通与礼仪课程。如通过对护理伦理学和卫生法学两门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将护理工作中涉及的伦理和法律规范进行一体化教学,使护生明确护理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规范。同时,还可以避免原来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交叉重复,如护患关系、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涉及的伦理问题和法律问题等。为了满足课程教学需要,我院教师牵头编写了《护理伦理与法规》教材,有效保证了课程教学的实施[2]。
2重视隐性课程开发
现代课程观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隐性课程又称隐形课程、隐蔽课程、潜在课程、无形课程、非正式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教育大词典》第一卷《课程和各科教学》分册把隐形课程解释为“潜在课程,不在课程规划(教学计划)中反映,不是通过正式的课程和教学来实施,而是通过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物质情境、文化情境和人际情境,如校园文化、校风、校容、校纪、校规、校训、班风、学风、师生关系以及同学关系等,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促进或者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3]。长期以来,大多数院校的人文教育主要通过显性课程来实施,而隐性课程作为人文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院根据人文教育具体要求和客观实际,充分挖掘人文教育资源,丰富人文教育载体,拓宽人文教育途径。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建成具有我院特色的物质性、精神性、行为性、活动性和制度性隐性课程,并有效运用于人文教育。
2.1物质性隐性课程
校园建筑的整体设计、建筑风格、建筑艺术、文化内涵、生态环境等都是学校物质性隐性课程的载体。我院前身是新四军1941年在盐城建立的新四军华中卫生学校,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在校园景观设计上匠心独运,追求优良传统、时代气息与行业特色的完美结合,已建成铁军精神园和“天使”文化园两个核心人文景观。铁军精神园有陈毅军长题词纪念碑,刘少奇、陈毅和罗生特的集体塑像以及新四军华中卫校校史馆等;“天使”文化园有“天使”湖畔、南丁格尔雕像、“天使”文化长廊等。学生漫步在庄严肃穆的铁军精神园和优美神圣的“天使”文化园中,自然被“铁军精神”和“天使”文化所感染、教育。
2.2精神性隐性课程
精神性隐性课程主要是指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构成了学校的总体精神面貌,是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的体现。我院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历史积淀,继承“铁军精神”,弘扬“天使”文化,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反复选择、提炼,形成了“行方智圆”的校训,“诚、爱、美、洁、精”的校风,“博学卓识,慎思笃行”的教风,“业精于勤,技进乎道”的学风。在学校精神的引领下,全体师生继承和发扬我院优良传统,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严谨治学、辛勤耕耘,广大学生刻苦学习、奋发进取、立志成才、开拓创新,学院形成了良好的人文精神、学术氛围和学习气氛。
2.3行为性隐性课程
行为性隐性课程是指学校主体的行为,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行为。学校领导的工作风格与管理行为、教师的品行修养与仪表作风、学生的生活习惯与学习行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际行为等,都是行为性隐性课程所承载的内容。在学校主体行为中,教师行为对学生影响至关重要。教师品德修养、学识水平、言行举止、爱好情趣等都是为人师表的载体,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为人师表”是对每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注重洁身自好和言传身教。我院广大教师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平时生活中,都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模范行为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处处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以身立教。
2.4活动性隐性课程
活动性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开展的具有人文教育意义的活动。我院针对学生身心特点,以特色活动为抓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护理专业针对护理工作特点和自身发展需要开展“现代淑女”教育活动,针对性强、学生参与度高,通过学习、演讲、表演、讲座等多种活动,加强女性修养、礼仪教育,使学生学习了相关知识,感受到女性修养和礼仪的魅力,懂得了自尊自爱,引发了学生对自己言行的反思,促进了自我教育。
2.5制度性隐性课程
制度性隐性课程的载体是基于硬性原则的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制度文化所营造的校园教育氛围,对学生发展起着指向、约束、矫正、激励、整合与保障作用。学生只有通过对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贯彻和遵守,并形成以现实社会为参照系的价值标准、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才能实现个性的完善与发展,从而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我院在行政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有效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如在涉及学生利益的奖学金评定、党员发展、实习就业等敏感问题方面,学校建有相应的制度,以确保各项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同时,学校各项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对学生行为起到了良好的规范、约束作用,促进了学生正确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
3加强学科课程渗透
现代课程观走出了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取向,使知识技能获得过程同时成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3.1增强教师人文教育意识
要保证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广大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对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人文教育意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比较重视专业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不重视。然而,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课程教学在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因此,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人文教育,切实做好学科教学渗透人文教育工作。
3.2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水平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性,必须提高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人文教育水平。因此,广大教师应优化学科教学设计,善于挖掘和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人文教育素材,并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恰当地渗透人文教育。如在讲授免疫学Ⅰ型超敏反应时,可通过因医药卫生人员工作疏忽造成患者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而死亡的事例来告诫学生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任何微小疏忽都有可能酿成严重后果,从而培养其认真负责、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4]。
4发挥校外课程的作用
现代课程观强调校外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我院始终坚持校企合作育人,将优秀的医院文化、企业文化整合到人文教育课程中,并充分发挥校外课程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为保证顶岗实习阶段人文教育的有效实施,我院将人文教育纳入临床实习大纲,加强与实习医院、企业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实习医院、企业对实施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共同探讨和研究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实施人文教育的方法、途径及措施等,确保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人文教育落到实处。校外课程在顶岗实习阶段人文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我院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教育活动,真正实现了“将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1]吴亚萍.基于现代课程观的高职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4(9):7-10.
[2]陈国忠,秦红兵,柳丰萍.基于护理岗位胜任力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2012(21):118-119.
[3]吴贤英.用隐形课程构筑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122-124.
[4]杨朝晔,秦红兵.基于社区药学服务人才培养的人文教育实践[J].药学教育,2016(4):34-36.
G420
A
1671-1246(2016)23-0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