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储层构造裂缝预测研究

2016-03-14曹积万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

化工管理 2016年21期
关键词:岩心定量储层

曹积万(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 盘锦 124010)

储层构造裂缝预测研究

曹积万(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石油、天然气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全球性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在低渗透油藏的研究领域中,储层构造裂缝预测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本篇论文主要对储层构造裂缝预测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储层;构造;裂缝预测;研究

上世纪六十年代,相关研究发现,天然裂缝发育部位的油气资源相对来说较为富集,而且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受裂缝控制的现象较为明显。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迅速发展,裂缝型低渗透油气藏受到了研究领域的普遍关注与高度重视,众多研究人员纷纷对裂缝的形成机理、发育规律以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1 储层构造裂缝预测研究的主要内容

1.1参数定量表征

对地下裂缝的空间发育特征进行定量预测,就必须先要明确表征裂缝发育程度的相关参数。裂缝参数的多少、裂缝参数值的高低,不仅在是否能够对裂缝发育进行全面描述这一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也是建立裂缝数值模拟过程中的基础数据。地质体的岩石变形特征、力学性质以及受力状态在一定角度来说决定着裂缝参数的多少、裂缝参数值的高低,一般情况下主要通过观测获取这些参数,地质分析、统计等属于次要方法。

1.2空间分布预测

储层构造裂缝预测研究,并不是对某一两条裂缝进行研究,而是所有构造裂缝所构成的裂缝系进行研究,因为岩层内部的格式椭圆裂痕是随机分布的,所以当其处于一个应力场的作用下的时候,破裂形式、破裂方向取决于局部格氏裂痕、局部应力场的分布状况,但统一应力场仍控制着其优势方向。基于此,裂缝预测指的是裂缝系、裂缝群的优势发育方向、发育程度,主要包括:第一,裂缝含油气性;第二,裂缝区的渗透率、孔隙度;第三,裂缝的延伸方向、发育程度;第四,裂缝发育的层段、地区。

1.3裂缝识别与描述

对裂缝进行正确识别与描述,就必须从观察岩心开始,换一句话说,裂缝研究过程中,岩心描述属于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裂缝型油气储层具有影响因素多、非均质性强的主要特征,不同的储层,其裂缝成因也有所不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裂缝识别与描述增添了难度。裂缝识别与描述,需要对非构造裂缝、构造裂缝进行正确区分。在一般情况下来说,局部构造运动是形成构造裂缝的主要原因,其与地层力学特性、构造位置、构造样式等有着非常大的关联,方向性特征十分明显,裂缝面的擦痕较为常见,且具有稳定、延伸长的主要特征,主要分为挤压性裂缝、剪切裂缝、张性裂缝这三大类。在一般情况下,岩体的冷缩或膨胀是形成非构造裂缝的主要原因,像,变质收缩裂缝、异常压力裂缝、成岩裂缝等,此类裂缝具有下列几个特征:延伸短、规模小、裂缝面不平整以及分布杂乱等。此外,也要根据地质资料中的响应对构造裂缝进行正确认识和描述。主要包括对裂缝发育地区、裂缝发育层段进行识别;对裂缝参数进行测量并计算;最后再确定裂缝的类型,并对裂缝的形成时期、影响因素以及成因进行分析。

2 储层构造裂缝预测研究的主要方法

2.1地质学研究方法

在储层构造裂缝预测研究领域,地质学方法是一条基本途径。第一,应当以岩心裂缝的观测作为基础,并将构造特征当作入手点,对天然储层裂缝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区别人工缝与天然缝、测量岩层产状、岩心定向、分析裂缝发育和构造主曲率之间的关系;第二,上述工作完成之后,利用得到的基础地质数据,构建裂缝岩体力学模型,并通过构造应力场分析技术的有效利用,以应变能密度、岩石破裂准则为主要根据,进行裂缝定量化、裂缝方位表征;第三,根据岩心裂缝力学模型、实测数据,并利用多元统计法,对裂缝参数空间分布规律进行预测,并构建裂缝参数与含油饱和度、渗透率、孔隙度的定量关系。

2.2应用地震裂缝预测技术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地震裂缝预测技术是解决如何对储层岩体裂缝的分布范围、产状以及发育程度进行预测这一技术难题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由裂缝所诱发的各向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岩石的地震波传播特点,因此,通过利用地震资料,识别、预测、表征地下裂缝的分布范围、密度以及走向,有着一定的可行性。叠后地震属性分析、转换波裂缝检测技术以及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这三种地震裂缝预测技术方法具有良好的实践价值,且相关实践也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在裂缝型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来说,储层构造裂缝预测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裂缝参数定量表征、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等是油气勘探开发、石油地质学的一个重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研发与应用,为促进储层构造裂缝预测研究的不断深入提供了技术支持。随着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不断丰富,相信未来储层构造裂缝的研究会更加深入,对储层构造裂缝的了解与认识也将会不断完善。

[1]鞠玮,侯贵廷,冯胜斌,赵文韬,张居增,尤源,詹彦,于璇.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_3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J].地学前缘,2014,06:310-320.

[2]徐会永,冯建伟,葛玉荣.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形成机制及定量预测研究进展[J].地质力学学报,2013,04:377-384.

[3]高帅,曾联波,马世忠,何永宏,巩磊,赵向原,许文国,唐小梅.致密砂岩储层不同方向构造裂缝定量预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5,03:427-434.

曹积万(1983-),辽宁省盘锦市人,工程师,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岩心定量储层
输导层
——北美又一种非常规储层类型
基于边界探测技术的储层识别与追踪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基于储层构型研究的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表征
海上低渗储层防水锁强封堵钻井液技术
一种页岩岩心资料的保存方法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Acellular allogeneic nerve grafting combined with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the repair of long-segment sciatic nerve defects: biomechanics and valid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s
慢性HBV感染不同状态下HBsAg定量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