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
——记福建省长汀县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
2016-03-14
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
——记福建省长汀县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
滴水穿石 人一我十
福建省长汀县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于2011年,由县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委、县直有关单位及各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主要负责统筹领导全县实施生态县建设工作,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协调各部门各乡镇间的行动;研究决定实施生态县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事项;检查指导和督促生态创建工作。
近年来,长汀县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紧紧抓住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重要批示——“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要总结长汀经验,推动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精神,按照福建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部署和“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要求,以及龙岩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目标来开展工作。
长汀县坚持“一个方向”,即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一条路径”,即加快“从荒山—绿洲—生态家园”转变;“一种精神”,即“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长汀精神,发挥生态区位优势,强化“政府引领,规划先行,专家指导,社会参与”措施,集全县之力,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广、扎实推进等措施实施了 “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等六大生态工程建设。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央和相关部委、省市的关心支持下,取得重大进展。
2012年以来,长汀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是“福建省生态县”,“福建优秀旅游县”、“福建省级卫生县城”,“福建省森林县城”。2013年以来,还被列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全国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东部地区唯一“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2015年4月,又被列入全国首批“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一、分层次构建推进体系
(一)分解目标,合力推进。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长汀县成立了由县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生态文明建设小组全面分解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并将生态创建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有关部门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职责分工,有效联动,合力推进。一是明确和分解创建责任,切实做到认识上提升层次,责任上提升境界,工作上提升水平,推进上提升质量。二是执行和强化工作调度制度,做到调度细,安排实,推动快,效果好。三是坚持把生态创建作为部门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作为部门领导的考核指标,坚持以良好的政治生态推动生态创建。
(二)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在长汀县生态文明建设小组的带领下,长汀县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正确处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关系,找准科学发展与发挥生态优势的结合点,结合实际确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思路,编制了《长汀县生态县建设实施方案》《长汀生态县建设规划》《汀江生态走廊建设总体规划》。《长汀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规划》成为十八大后首个由国家环保部审查通过的县级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三)强化整治,优化推进。一是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产生。二是严格执法,认真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对违法排污、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企业实行严厉处罚。三是有效监管,对入园企业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同时建立环保巡查制度,保持环境安全高压态势。
二、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一)实施植树造林、水土流失治理、封山育林等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建设。长汀县自2009年被列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区的以来,按照集中连片、规划治理、突出重点、打造精品、体现效益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主线,以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为目标,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在防治工作中,长汀县实行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生态治理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农耕措施相结合,不断拓展重点建设工程模式,形成了完整的综合防治和技术体系。
(二)开展汀江流域水环境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紧紧抓住中央、省、市加大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建设扶持力度的契机,深入研究政策,积极做好项目策划、生成、对接、落地等工作。先后组织实施了汀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资金项目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
(三)加大养殖业污染整治力度。长汀县对生猪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高度重视,通过与各乡镇签订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工作目标责任状,采取统一标准,统一尺度,加大养殖业污染整治力度。2013年以来拆除猪舍面积26万多平方米,削减生猪存栏12万多头,COD削减1380多吨。
(四)推进县域流域水环境治理。长汀县每年都制定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计划,并将计划及时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和单位。2011年以来,在工业污染源治理、农业面源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饮用水源保护等方面共组织实施完成汀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40个,投入资金3680多万元,其中省级补助989万元,自筹2694万元。
长汀龙门河道清淤后
目前,全县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26.76%,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县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地下水质量和噪声环境质量都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5平方米;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3.3%,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5.3%,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1%;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有序推进,全县环境面貌得到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三、着力打造六大生态工程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长汀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着力打造六大生态工程。
(一)做大做强生态工业。以建设高标准生态工业园为目标,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重点引进上规模、低耗能、轻污染、高效益的项目和产业,坚决淘汰和拒绝“十五小”和新“五小”污染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实施节能降耗、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构建集约发展、资源节约、绿色环保的生态工业体系。2014年工业总产值162亿元,比增11.7%。其中稀土产业产值35亿元,比增52.1%,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16亿元,比增10.3%。
(二)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着力构建生态农业体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重点扶持设施果蔬生产和生态型畜禽水产规模养殖,推广现代设施设备和技术,提升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发展林下经济、休闲观光农业,大力推行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措施,2014年建成有机肥厂1家,加大对养殖场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力度,推广“草牧沼果”循环种养,提升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全县共有24个种植业农产品先后被认定为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53.66万亩,占全县农作物种植总面积87.97万亩的61%。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地理标志食品总产量39.79万吨,销售产值9.99亿元。
(三)大力推进生态林业和水土保持。长汀曾是全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全县人民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长汀精神,把植树造林、发展林业作为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县建设基础工作、主体内容和首要任务来推进。采取改燃节柴、发放燃料补贴等惠民政策,实行封、管、造并举,乔、灌、草相结合的措施,恢复森林植被、恢复林分,长汀走出了一条特色的水土保持及林业生态建设之路。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国务院批准。全县有汀江国家湿地公园1个,自然保护小区26个。与1986年相比,2012年初的全县森林面积已由275万亩增加到37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已由146万亩减少到48万亩。长汀因此被水利部誉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品牌,南方治理的一面旗帜。
(四)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业。近年来,长汀县充分发挥国家文化名城、客家首府、红军故乡、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的优势,整合、改造、提升长汀旅游资源,着力构建富有魅力的生态旅游体系。以“一江两岸”景观修复工程、汀江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南坑乡村旅游等项目为抓手,大力发展名城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2014年全年共接待游客155万人次,同比增长20.8%,实现旅游总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20.9%。
(五)倾力构建生态家园。认真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深入挖掘长汀的历史、客家、红色、生态“四位一体”文化底蕴,加快汀江生态经济走廊建设,沿汀江自上而下打造六大功能板块。加快推进生态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环境面貌,积极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构建生态优美文明祥和宜居区。全县18个乡镇中15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17个乡镇获得“福建省级生态乡镇”,命名,63个行政村获得“省级生态村”命名,195个行政村获得“市级生态村”命名;第一批44个美丽乡村等生态家园重点项目建设已全面开展。
(六)不断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一是重视生态文化研究,组织邀请省、市党校等有关专家开展生态课题调研,进一步总结创新“长汀足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二是建设生态文化载体。充分发挥博物馆、主流媒体、网络、社会媒体,特别是人民网“长汀生态论坛”在传播生态文化方面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生态文明思想理念,提高公众生态文明认知度、生态知识普及度和生态建设参与度。同时,充分结合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建设并形成了一批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乡镇、美丽乡村为主体的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014年,长汀县成功申报创建国家级环境教育基地1个。三是加强生态文化传播。积极利用“4.22”地球日、“六五”世界环境日和元旦、春节、元宵、五一、中秋、国庆等节庆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活动,强化纪念活动的文化色彩,增加公众接受生态文明教育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
如今, “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长汀正逐步建成。长汀“生态保护、生态富民、生态文明”路径引起各方瞩目。在党和人民的关心支持下,长汀人民勇抓机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围绕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试点县的目标,以建立汀江生态经济走廊为抓手,努力打造“长汀经验”升级版,扎实做好生态环境的恢复、生态资源的保护、生态优势的利用、生态经济的发展等各方面工作,力争把长汀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示范县。
汀江源龙门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