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联合行为疗法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6-03-14徐良雄高卉刘祖松曾德志黄翠萍
徐良雄,高卉,刘祖松,曾德志,黄翠萍
精神分裂症患者目前主要是通过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的治疗[1],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治疗和各式各样的精神康复措施被临床广泛应用,并且达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2]。我院精神康复中心采取音乐治疗结合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调查本院2013年1~12月住院治疗的处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3];年龄20~50岁;经过1个月的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且处于恢复期;均使用富马酸喹硫平片足量足疗程治疗;治疗均得到家属、或监护人的书面知情同意;排除既往有过敏史、严重躯体疾病、孕妇及哺乳者、酒及药物依赖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各50例,①研究组: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4.6±5.3)岁;平均病程(4.4±1.2)年。②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4.5±5.4)岁;平均病程(4.1±2.4)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2组患者的治疗均给予同种药物富马酸喹硫平片口服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接受音乐治疗和行为疗法。①音乐治疗:研究组根据患者的一般躯体情况,病情目前严重程度、受教育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对音乐的爱好程度进行治疗。首先做好选曲的准备,选择的乐曲前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结合其生活习惯,有目的地进行。如患者比较被动的话,可以听些轻松、激情、欢快,活泼、上进的歌曲。患者病情稳定,对音乐学习有主动性的话,可以组织唱卡拉OK、弾吉他、小提琴、歌曲大合唱[4]。在治疗之后最好让患者之间做到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每周10次参加音乐治疗,每次30min,半个月为1个疗程,共10个疗程。②行为疗法:a.社会交往能力训练。可在社会交往能力训练室进行,工作人员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循序渐进的引导患者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学会去与人沟通,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去了解社会和适应社会。每天1次,每次1h,1个月为1个疗程,坚持5个疗程。b.生活技能训练。循序渐进地教会患者每天早晨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如按时起居、平时整理床铺、收拾衣物、讲究个人卫生、洗衣、做饭、教育小孩、简单的与人交流,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生活规律和日常习惯。要坚持锻炼,必要时做好记录,对于做得好的患者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对其行为进行监督强化,坚持5个月。
1.3 评定标准 ①采用改良版维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modified version,M-WCST)测量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5],由4张刺激卡和48张反应卡组成,患者参照刺激卡对反应卡进行分类,分类顺序为颜色、形状、数量、连续6次分类正确可转入下一分类,记录正确数、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正确分类数,正确数及分类数分数越高,表明其认知功能越好,错误数及持续错误数和非持续错误数分数越高,则表明认知功能越差。②简明精神病(科)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用来测定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疾病严重改善程度[6]。包括被动社交退缩、思维贫乏、意志减退、注意障碍、睡眠障碍、幻觉妄想等项目,每项都有评分,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最后统计临床改善率。
2 结果
2组患者M-WSCT各项目评分比较: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正确数、正确分类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而错误数评分、持续错误数分及非持续错误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5个月后正确数、正确分类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及同时间点对照组评分(P<0.05),而错误数评分、持续错误数分及非持续错误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及同时间点对照组评分(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在第3个月和第5个月M-WSCT各项目评分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经过5个月的治疗后,BPRS量表显示:研究组在被动社交退缩、思维贫乏、意志减退、注意障碍等症状改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对睡眠障碍、幻觉妄想症状的有效率2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M-WSCT各项目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治疗3个月末比较,b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cP<0.05
表2 2组治疗后BPRS结果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伴发有认知功能的损害,而认知的缺损程度是衡量精神分裂症患者远期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这已经成为国内外大多数专家的共识[7]。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变化,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因而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科非药物治疗如:音乐、艺术以及行为疗法等在帮助患者精神康复过程中的作用[8],希望患者在坚持服药的同时,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认知和社会功能,从而更好的促进患者回归社会。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及5个月后,2组患者的正确数、正确分类数、错误数、持续错误数及非持续错误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研究组患者在认知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某些症状的临床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与国内外报道的结果相一致[9]。国内外学者研究证实,音乐疗法是通过物理和心理的作用,对大脑左右半球产生协调作用,对中枢下丘脑、边缘系统及脑干网状结构等产生影响,改善患者的注意力,操作性记忆和执行功能,同时对患者的情绪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阐明了音乐治疗具有改善情绪和大脑皮层的认知功能[10]。行为疗法是由医护人员刻意安排的用来改善患者生活习惯和生活质量的方法,其目的就是能够让患者更好的回归和适应社会[11-12]。通过以上研究表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音乐治疗及行为疗法,确实能够改善患者自我病态体验,重新找回自信,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步掌握生活技能,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达到全面康复的目标,从而更好的去适应社会与回归社会[13-14],患者预后也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综上所述,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音乐治疗结合行为疗法能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较前显著降低,记忆、学习思维等认知方面的能力都能明显提高,是一种疗效显著、切实可行的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重要康复措施之一,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1] 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03-507,995.
[2] 王善澄.实用康复精神医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74-274.
[3] 张喜梅,肖春玲,任凤艳,等.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31(3):150-151.
[4] 李舜伟.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6,12(5): 235-240.
[5]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355-359,137-139.
[6] 汪向东,王西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1-103,120-121.
[7] 向云.精神分裂症与认知功能障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5,14(7):620-622.
[8] 李刚,陈清刚,等.奎硫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5,14(11):1007-1008.
[9] Zimmermann G,Favrod J,Trieu VH,et al. The effect of cognitivebehavioral treatment on the positive symptoms of schizophreniaspectrum disorders:A meta-analysis[J] . Schizophr Res,2011,77(1):1-9.
[10] 姜杨,俞连红,张荣军,等. 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患者的康复作用[J] . 上海精神医学,2010,2(2) :85-87.
[11] 张倬秋,申文武,陈颖,等.精神分裂症“一体化”康复模式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康复,2014,29(6):477-479.
[12] 方莉,陶华,季卫东,等. 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评估[J] . 上海精神医学,2010,22(1) :26-29.
[13] 陈颖,邓红,刘善明,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社会康复[J] . 上海精神医学,2011,23(1) :42-44.
[14] 曾昭祥. 社交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随访研究[J]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8) :112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