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们的激情点燃语文课堂
2016-03-14樊娟
樊娟
【摘 要】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有了激情的参与,才有认知的渴望,才有表达的欲望,才有智慧的灵动,才会引发学生深深的感悟、独特的体验。
【关键词】语文;激情;热爱
前段时间,笔者应邀参加了全市语文教师优质课的评选活动,感慨颇多。其中发现一个明显的现象,凡是讲课有激情的语文教师,学生深受其感染,学习劲头足,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相反,缺乏激情的教师,尽管讲课条理清晰,板书规范,但课堂往往死气沉沉,学生没有产生共鸣。由此可见,语文教师的激情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是非常重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地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也就是说,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所以,只有教师充满激情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中不断涌动,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成长,才能让生命之花在课堂上尽情绽放,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作为最具活力和灵性的学科,语文课堂需要激情的支撑,有了激情,语文课堂就有了生命力。
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上去展现我们的激情呢?
首先,教师要热爱教育,热爱学生。
激情首先源于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魏书生等都有一段为走上讲台而执著追求的感人故事。他们也正是凭借着对语文教育满腔热忱的爱,才能在语文教育教学上做出非凡的业绩。于漪老师的语文课总是充满激情,这不能说那不是她爱的表达与倾诉。有了爱心带来的激情,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实施教师对学生的点拨、引导。
激情来自对教学的自信。教学的自信源于精心的备课。语文教师要做文本作者的“知音”,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文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试想,一位教师自己都没有熟悉教学内容,怎么能在课堂上启发学生,运用自如呢?所以,只有熟悉教案,才会成竹在胸,充满自信;有了自信带来的激情,才可以营造语文教学的生动气氛,开辟语文教学的崭新天地。
激情还来自高尚的志趣。热爱生活,对教育事业怀有远大的理想,兴趣广泛,性格乐观、豁达,这些应是语文教师的良好素质。志趣广泛而高尚可以使教师底蕴深厚,头脑灵活,幽默风趣,反应机敏。有了志趣带来的激情,可以构建语文教学的全新框架,真正落实关于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第二,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富有激情。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掌握好轻重缓急,做到抑扬顿挫。“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一些语文课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师语言平淡造成的。课上总是一个腔调,没有重音,没有起伏。学生听着索然无味,很容易昏昏欲睡。建议这类老师应该从基本功练起,从朗诵入手,提高口头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做到有声有色地进行教学。例如,讲解重点内容、中心问题时,语气要加重,语调要提高,要适当放慢语速,甚至暂时停顿;讲解非重点、浅显易懂的内容时,语速稍微放快,一带而过;讲成就时,应热情奔放;讲历史教训、问题或困难时,要低沉凝重等等。同时要注意把握好表达激情的“度”,教师的语言激情是发自内心的、饱满真挚的、自然流露的一种情感,而不能声嘶力竭、哗众取宠,亦不能矫揉造作。
第三,课堂设计要形式多样。
1.激情导语入佳境
精彩的课堂就好比优美的文章,文章的开头好了,就能吸引读者,有经验的教师都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精美且富有激情的课堂导语,先声夺人,能使学生对你这堂课一见钟情,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为了一开始抓住学生的心,顺利进行教学,还要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有位教师执教唐诗《登高》时,如此导入: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接下来,老师在《二泉映月》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全诗。伴随着老师如泣如诉,如怨如怒的真情导入,学生神情凝重,捧读入境。教师的情感极大地感染了学生,学生在吟诵时情绪饱满,感情充沛,课堂效果非常好。
2.精思巧问,迸出激情
教学改革的深化使课堂教学有了显著变化,其重要标志之一是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更开放,学生思维空间更广阔,对话式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了。但是,一个教师如果不能把自己的问题有序地、层层深入地组织起来,不能把学生无序地问题、有时看上去甚至是无理地问题随机应变地引向深层,就很难驾驭课堂。只有精思巧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才会活起来。
记得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中有这样一段话:“想要教好的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漪也说过:“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可见,教师的魅力在于激情。点燃我们的激情,让语文课堂流光溢彩吧!
【参考文献】
[1]王梦茹.浅析语文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