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本贯通医用物理学“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的研究

2016-03-13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2期
关键词:中本医用模块

陈 珺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上海201318)

中本贯通医用物理学“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的研究

陈珺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上海201318)

分析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学生的基础,根据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结合医用物理教学实践,阐述中本贯通医用物理学“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的应用。

中本贯通;医用物理学;“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

2014年中本贯通的试点在上海正式启动。中本贯通即中职教育与应用本科教育的贯通,中职生在毕业后可以通过转段考试升为本科。通常,中本贯通的学制是7年,按照“3+4”学制从中职院校的3年“直升”为本科院校4年,中本贯通的专业一般是操作性较强的技术技能型(如护理专业、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中本贯通的中考生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面试,根据中考成绩择优录取,通过后进入中职院校学习,第三学年结束时,参加统一的命题考试,按照“50%文化课成绩+50%技能测试”录取,合格者直接进入本科学习,未合格者取得中职院校的毕业文凭。

1 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的特点

中本贯通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中职和本科两个阶段分工明确,并且相互融合,中职3年重点培养文化基础和专业实践能力,积累操作经验,本科4年重点学习专业理论基础,由实践到理论,再到更高层次的实践能力。

首先,中本贯通比以往中高职贯通再专升本的“3+3+2”学制有一定的优势,时间缩短了1年;其次,中本贯通和普通本科相比有很大的优势,中本贯通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普通本科院校专业口径比较宽,培养模式比较全面,但并不专注于考生技能的培养,多年来形成了大批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局面;第三,中本贯通最大的优势是它并不影响考生的能力与学历,考生通过7年的学习生活,不仅能学习到文化知识与操作技能,毕业时也可以拿到两张证书,一张是本科文凭,另外一张是技术从业资格证。

2 研究背景和现状分析

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当前职业教育还处在以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为依托、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阶段,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实践与理论脱节,同时“重知识理论、轻技术能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难以满足“今毕业立就业”的需求。

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使学生熟练掌握某一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因此,在校学生的培养模式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理论够用为原则,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要促使职业教育由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努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能力,使绝大多数的毕业生能够就业。中本贯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使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医用物理学是把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保健的一门交叉学科,同时又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基础学科,教学内容较抽象,学习难度大,学生应具备高中物理基础和相关医学知识。此课程通常安排在第一学年,学生只有初中文化基础,存在认知水平的局限、生活经验的匮乏和医学知识的贫瘠等问题,要进行医用物理学的中本贯通教学难度很大。为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科学地编排教学内容,把“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引入医用物理学课堂中去。

3 “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

ME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CBE(能力本位教育)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执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工作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两种模式的共性是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其区别是CBE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突出强调工作任务胜任力;MES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

“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是在借鉴双元制、CBE、MES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职业教育实际研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该模式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强调为学生的发展打基础,使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职业转换和职业适应能力。“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强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要重视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所培养的学生应是一名中高级技术人员,同时具备继续学习的潜力[1]。

“宽基础”是指按现代职业技术要求,所设课程不是针对某一职业,而是针对相关职业群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基本技能,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为学生继续学习打基础,着眼于专业技能的训练,着眼于就业能力和转岗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较丰富的公共基础学科和专业基础学科的知识。模块课程必须以“应用”为主旨来构建,强调专业的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应以“适度、够用”为标尺,不能片面追求学科知识的广博,同时应尽力在有限的教育教学时间中发挥基础教育的最大效益[2]。

“活模块”是指为适应职业群所设计的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而且以专业技术训练为主,以职业资格为导向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组织教学内容,着眼于能力的培养。“活模块”涵盖了一个职业群中的几个甚至更多的职业所对应的知识和技能,以市场调研结果和行业要求为依据,以岗位技能要求为核心,制订相应的专业“模块”。另外,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到专业特点、就业实际,又要兼顾到终身发展的需要。学习内容既考虑就业方向,也注重学生个性,更着重对应职业资格标准的强化训练[3]。

4 “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在医用物理学中的实践

首先将医用物理学教学内容分成教学模块和补充知识两部分。教学模块由17个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直线运动、力和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机械振动、机械波、功和能、分子动理论、流体力学、气体的性质、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光的本性、原子物理与核物理。这17个模块覆盖了高中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和部分医用物理的内容,其中直线运动、力和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恒定电流为所有医学类中本贯通必选模块,其余的为“活模块”,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或课时的不同而灵活组合。如护理专业可以选择机械振动、机械波、流体力学等;检验专业可以选择流体力学、光的本性、电磁感应等;医学影像专业可以选择光的本性、原子物理与核物理等。

补充知识由阅读材料和专题知识两部分构成,每个模块后面都有阅读材料,主要是模块知识在人体或医学中的应用,包括人体的平衡、人体的机械运动、人体运动系统、人体能量、影响血液流动的因素、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心电图等。这种安排改变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使授课内容具有了实际意义。

专题知识有多普勒效应、肺泡的物理特性、半导体生物传感器、激光在医学中的应用、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X射线、放射性核素的临床应用等,属于拓展性阅读。拓展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阅读的出发点不一样。课外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是非常自由的,而拓展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以物理学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为出发点,所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也可以是适宜于比较阅读及学法迁移的材料。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综上所述,“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是把传统的各类课程归类于不同的模块之中,课程的主体内容仍然是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构建的,真正地实现了“做中教,做中学”,但关于依据什么选择教学内容、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按照什么标准和方式进行组合等问题还需要不断探索。

[1]徐涵.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与典型模式评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3):52-55.

[2]蒋乃平.有中国特色的职业能力内涵——“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再论之九[J].职业技术教育,2008(4):45-49.

[3]王琳.“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评价[J].职教通讯,2012(25):35-37.

G40-03

A

1671-1246(2016)22-0025-02

猜你喜欢

中本医用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比特币的谜底,很多年后才会揭开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中本贯通”政策的逻辑、隐忧及理性实践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