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沙群岛旅游开发SWOT分析和发展模式建议

2016-03-13李佳芮刘书明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年4期
关键词:西沙群岛旅游开发机遇

李佳芮 张 健 刘书明 孙 苗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



西沙群岛旅游开发SWOT分析和发展模式建议

李佳芮张健刘书明孙苗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300171)

【摘要】利用SWOT方法对我国西沙群岛旅游开发和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西沙群岛的现状与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从总体规划、建设理念和管理体制方面对西沙群岛旅游开发和发展的模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西沙群岛;旅游开发;机遇;挑战

引言

西沙群岛是南海四大群岛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地貌资源、生态资源、人文资源等旅游资源别具特色,发展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发和发展西沙群岛旅游,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巩固国防安全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沙群岛旅游开发和发展,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开放开发西沙旅游,有序发展无居民岛屿旅游”。2012年4月,《全国海岛保护规划》重申我国要“积极稳妥的开放开发西沙群岛旅游产业”,开发和发展西沙群岛旅游已经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2012年6月21日,海南省三沙市的成立,进一步为西沙群岛旅游开发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当前开发和发展西沙群岛旅游已势不可挡。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就对西沙群岛进行了多项科学调查和研究,对西沙群岛旅游开发也进行了诸多探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西沙群岛旅游开发和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分析,并进一步从理念、规划、管理体制等方面,为西沙群岛旅游的开放、开发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1西沙群岛概况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中北部,海南岛东南方,是南海诸岛与我国大陆距离相对较近的群岛,为海南省三沙市管辖,这也是我国在南海具有实际管辖权的群岛之一。西沙群岛共有海岛32个[1],均为远离海南岛岸线以外的离岸岛,海岛陆域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平均每个岛0.249 平方公里。多年来,西沙群岛与世隔绝,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岛上居民很少,除了渔业,很少有其他生产活动,没有任何污染,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西沙群岛地处热带,热带植物丛生,四季植被茂盛,晴空万里,海水清澈,灌木郁葱,珊瑚多姿,岛上盛产椰子、木瓜和香蕉等水果。西沙群岛也是鸟类的天堂,据估算[2],主要有鲣鸟、燕鸥、军舰鸟等20多科60多种10万只以上的海鸟。西沙群岛上有典型的珊瑚礁群岛景观,造型各异,惟妙惟肖;有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永兴岛上,包括收复西沙纪念碑、将军林、海洋博物馆、西沙展览馆、兄弟公庙遗址等。虽然西沙群岛拥有这些资源优势,但由于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特殊地理位置的限制和国防安全的需要,长期以来西沙群岛传统的经济活动基本仅限于渔业捕捞生产,经济开发活动的强度很低。

2旅游开发SWOT分析

2.1优势分析(Strengths)

2.1.1旅游资源品味高

西沙群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年平均气温26~27℃,属热带季风气候,除了四季如春、温暖宜人的气候外,还拥有独具热带风情特色的岛屿风光:清澈幽蓝的海水一望无际、丰富多彩的珊瑚礁林奇特壮观、细腻舒适的沙滩绵长诱人、四季常青的热带植物美丽茂盛,可以说西沙群岛同时拥有观光旅游胜地应具备的海水、阳光、沙滩、空气等自然要素和绚丽多彩、特色各异的热带岛屿风光。另外,西沙群岛远离大陆,人迹罕至,特有的神秘性令人神往。2005年12月,《中国地理》杂志举办“十佳岛屿”网络投票活动,西沙群岛荣膺第一名,可见神秘、神奇的西沙群岛对人们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西沙群岛是我国第一个对游客开放的国防前哨海岛,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厚的自然资源,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其旅游资源品位颇高,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3-4],非常适合开展热带海洋生态游和爱国教育旅游。由于西沙群岛地处热带海洋,海洋生物繁多,颇具观赏价值,是国内其他旅游海域所不能比拟的。珊瑚礁盘巨大,绚丽多彩,形态奇特,极其适合海底观光旅游;海区内具有种类丰富的热带鱼类,名贵鱼类也不乏其中,是适合海洋垂钓的最佳场所;空气清新,海水清澈,没有任何污染,最适合旅游休闲度假。在西沙、南沙、中沙群岛中,目前只有西沙群岛具备开发旅游的条件。近些年,开发海洋旅游成为国际旅游市场关注度较高的产业,泰国普吉岛、苏梅岛,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海岛区,南太平洋上的斐济、大溪地,都已成为海岛旅游的热点地区,西沙群岛完全可以与此媲美。

2.1.2政策扶持力度大

对西沙群岛进行旅游开发,对维护国家权益和扶持三沙市经济社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因此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西沙群岛旅游开发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早在1993年海南省公布的《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大纲》已将西沙旅游区列入海南省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的六大旅游中心系统之一。近年来,海南省和三沙市对发展旅游产业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提出了将旅游业发展成西沙群岛的支柱产业的目标,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此外,国家海洋主管部门和旅游主管部门,对西沙旅游的发展均给予了政策方面的倾斜,为西沙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2劣势分析(Weaknesses)

2.2.1基础设施薄弱

西沙群岛是我国的军事要地,因其距离大陆较远,致使西沙群岛与外界缺少常态化的交通设施和手段,淡水、能源等必要生活生产物资的补给非常不便,电力、通讯、医疗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十分薄弱,难以满足较大规模的开发要求。近年来,虽然开展了海水淡化和新能源开发等工程建设,但由于成本高、难度大,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依然存在。

2.2.2生态系统脆弱

西沙群岛海岛远离大陆、面积狭小,每个海岛都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生态环境地域系,它的岛陆、岛滩、岛基和环岛浅海四个小生境,都具有特殊的生物群落,从而构成独立的生态系统。相对于内陆而言,对抗外界的干扰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较弱、稳定性差,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环境较易遭破坏。

2.2.3旅游季节性强

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底,西沙群岛的气候条件最为温和,没有台风,海上风浪很小,是适合旅游的时间,此外的半年,天气条件恶劣,不适合开展旅游活动。这会造成游客数量的季节性波动,旺季时游客众多,对海岛脆弱的生态环境形成巨大压力,淡季时游客减少,又可能导致旅游资源的浪费和旅游设施的闲置。

2.2.4整体规划不足

开发海岛,发展海洋经济,应当遵守规划先行的原则,西沙群岛开发利用也不应例外。我国2012年颁布了《全国海岛保护规划》、《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海南省又陆续编制了《海南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南省海岛保护规划》等,但都尚未对西沙群岛进行过整体的规划。

2.3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与开发其它区域的旅游产业相比,开发西沙群岛旅游所依赖的资源和受到的制约因素很多,这就意味着其开发过程十分艰难和复杂。但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西沙群岛旅游开发进程将会不断加快。

2.3.1时代发展所趋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改变,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远离都市的喧嚣,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正逐渐成为当今旅游发展的新趋势。西沙群岛具备湛蓝清澈的海水、灿烂温暖的阳光、洁白细腻的沙滩,更拥有无与伦比的神秘感和神圣感,无疑会对游客带来巨大的吸引力。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建设取得迅猛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休闲度假正成为时代主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也强调“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这些无疑会对西沙群岛旅游发展提供重要的驱动力。

2.3.2科技进步提供良好保障

西沙群岛旅游开发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当代建筑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可以保证在西沙群岛这样远距大陆、生态敏感的海岛上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有效的能源保障;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具有开放性和全球性的特点,使得西沙群岛旅游产业在宣传、营销和收益分配等方面形成高效的产业运行方式;同时,高科技的应用也可以使游客扩展更大的娱乐空间和自由度更高的旅游体验,进一步提升旅游的品位和内涵。

2.4威胁分析(Threats)

2.4.1区域竞争

西沙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交通、技术和人才引进都难与周边靠近大陆或面积较大海岛相抗衡。近年来,海南本岛和南海周边的东南亚各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配套设施也较完善,在国内外游客当中积累了一定的口碑。西沙群岛与这些已成名的旅游区有相似的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之间的空间竞争将会十分剧烈,严重威胁到了西沙群岛的旅游业发展。

2.4.2国际经济形势

目前,世界整体经济还处于不景气阶段,复苏迹象仍不明朗,金融风险的压力仍然较大,商品价格和汇率波动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影响我国对外开放的不确定因素,对刚刚进入起步阶段的西沙群岛来说,国际化道路将任重而道远。

2.4.3建设成本

长期以来,受原油、铁矿石、煤炭等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急剧飙升、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和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国内生产资料价格总体呈大幅度快速上涨的走势。西沙群岛的旅游开发需要大规模的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和配套基础设施,其钢铁等生产资料均需岛外运输,生产资料价格等相关成本十分巨大。

3旅游开发和发展的几点思考

3.1理念方面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强调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在开发和发展西沙群岛旅游时,要牢牢把握国家发展理念,以生态旅游为导向,倡导利用新技术和新能源,将现代文明和最原始生态的自然风光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岛制宜,依靠先进科学技术,将海岛的旅游环境容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确保海岛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完整性、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海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5]。

根据国际的通常惯例“先入为主”,大多数的专家学者认为对西沙群岛的开发有利于我国宣示对南海的主权,也有利于中国南海其他岛屿问题的解决。因此西沙群岛旅游的开发和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保证军事设施的安全,同时通过旅游活动,增强旅游者的国防意识,把西沙群岛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基地。

3.2规划方面

由于西沙群岛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保持岛屿原有的地貌特征,确保岛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不会遭到破坏,并使游客能够体验到大自然无尽的魅力,尽情的享受美好的休闲时光,因此我们要对西沙群岛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要秉承“区域联动、特色各显、品质高端、兼顾民生”的原则进行开发规划,促进其地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3.2.1区域联动

区域联动就是将西沙群岛作为海南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海南本岛和西沙群岛旅游资源的内在联系和地理空间的邻近性,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加强区域旅游业的联合与协作,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开发优势资源,共同建设旅游设施,开发旅游市场,树立区域统一的品牌形象,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享,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以达到合作各方的多赢和共荣。

3.2.2特色各显

西沙群岛旅游和海南本岛间在讲究资源整合的同时,必须也要凸显特色。特色是旅游开发的灵魂,旅游产品富有个性和地方特色才能够有长久的、旺盛的生命力。西沙群岛的海岛旅游资源开发可以按照“一岛一特色”的开发原则来打造每一个海岛,充分发挥西沙群岛热带海洋、海岛的特色旅游资源优势,结合每个岛屿固有的景观和资源,深挖海洋文化内涵,突出参与性和体验性。例如,充分挖掘东岛的“白鲣鸟”,石岛的“蛟龙出海”,赵述岛的“草海桐”,中岛的“海龟”等,使之成为具有相当竞争优势的拳头产品和西沙群岛旅游形象的集中体现。每一座海岛只建设一个旅游景区,并由一家单位单独开发,每个海岛都要突出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有的功能定位。

3.2.3品质高端

由于西沙群岛旅游资源具有稀缺性、生态脆弱性和作为国防要冲的敏感性等特点,因此发展西沙群岛旅游业,一定要遵循高起点、高标准、高品味和高效益的原则。在做规划期间,就要与国际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标准相接轨,立体开发和深度利用旅游资源,使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协调发展;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内外的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手段,使旅游的开发和服务接待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生态型旅游项目要加入文化元素,文化型旅游项目加入生态元素,休闲型旅游项目加入动态景观元素,娱乐型旅游项目加入知识趣味元素,科学地发挥其生态环境、科学研究、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价值,适应新时代旅游发展的目标。发展旅游业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优化产业配置,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项目的实施、资金的投入,都要从市场竞争、高效发展的高度出发,力求获取最好的经济效益[6]。

3.2.4兼顾民生

西沙群岛旅游的开发和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和“权益”效益的同时,还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特别注重兼顾民生效益。发展旅游业可以更好地改善民生,2009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明确提出“旅游业的社会功能定位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民生产业”。西沙群岛的民生效益主要体现在提高驻岛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精神文明素质等方面。为此,首先要保障驻岛居民的就业,改变西沙群岛居民单一依赖渔业生产的就业模式,鼓励和引导他们抓住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发展的机遇,扩展就业渠道、丰富就业岗位。同时,还应切实改善岛内交通及医疗卫生状况,扩大岛民思想意识和科技文化交流,增加人民生活情趣,增强幸福感等。在注重发挥旅游业经济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旅游的民生功能,努力提升旅游业的发展境界,使旅游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民生产业或社会福祉事业。

3.3管理体制

作为海南岛旅游的延伸和扩展[3],西沙群岛的旅游开发将加快整个西沙群岛的开发与建设,更好地维护我国在西沙群岛及其海域的权益,促进海南省旅游业的更加兴旺,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实行特殊的旅游管理运作机制。

3.3.1国家管理部门

国家要制定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通过制定管理法规和标准,对海岛资源、生态保护、交通运输和旅游管理等做出明确的规定,规范海岛旅游开发行为,完善海岛旅游开发的制度措施,促进海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优惠政策与措施,鼓励外来投资,加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并完善交通运输体系;明确各个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适当强化旅游部门的管理权威和职能,赋予旅游部门更多的管理权限,以加强对西沙群岛旅游工作的领导和宏观调控[7];组织专业团队对海岛开发进行科学、全面地规划,加强海岛开发的调查和论证,明确可开发海岛的规模、方式、期限以及生态保护措施等。

3.3.2地方管理部门

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可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积极探索海岛开发的行政管理模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应依法加强对海洋综合的管理;旅游部门应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对海岛旅游开发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对不达标准、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重罚,以保护海岛生态环境、维护海岛良好的秩序。

3.3.3旅游行业方面

相关企业在开发利用海岛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海岛生态保护,以生态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提高西沙群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海岛各自特点进行特色开发,重视与本地文化的结合;在借鉴国外旅游海岛的先进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海岛开发经营管理模式,重视海岛旅游宣传促销,为广大游客提供人性化服务,有力提升西沙群岛旅游的吸引力。

4研究小结

开发和发展西沙群岛旅游,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巩固国防安全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当前开发和发展西沙群岛旅游已势不可挡。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就对西沙群岛进行了多项科学调查和研究,对西沙群岛旅游开发也进行了诸多探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首先从理念方面看,要牢牢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生态旅游为导向,倡导利用新技术和新能源,将现代文明和最原始生态的自然风光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西沙群岛旅游的开发和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保证军事设施的安全,同时通过旅游活动,增强旅游者的国防意识,把西沙群岛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基地。其次,从规划方面看,对西沙群岛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要秉承“区域联动、特色各显、品质高端、兼顾民生”的原则进行开发规划,促进其地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再者,从管理体制方面看,作为海南岛旅游的延伸和扩展,西沙群岛的旅游开发将加快整个西沙群岛的开发与建设,更好地维护我国在西沙群岛及其海域的权益,促进海南省旅游业的更加兴旺,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此必须实行特殊的旅游管理运作机制。

参考文献:

[1]海南省海洋厅,海南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海南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研究报告[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2]吴娟,李悦铮,江海旭.基于SWOT分析法的西沙群岛旅游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7):773-776.

[3]彭援军.旅游资源丰富的西沙群岛(之一)[J].海洋世界,2002(03):42-43.

[4]彭援军.旅游资源丰富的西沙群岛(之二)[J].海洋世界,2002(04):23-24.

[5]赵玉杰.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述[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28(1):79-82.

[6]夏林根.西沙群岛旅游开发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1):240.

[7]邓灿芳,安应民,游长江.塞舌尔群岛和西沙群岛旅游资源开发对比研究[J].新东方,2011(6):11-15.

作者简介:李佳芮,硕士,工程师,从事海洋生态、海洋信息化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X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88X(2016)04-0092-04

SWOT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Model of Paracel Islands Tourism Development

LI JiaruiZHANG JianLIU ShumingSUN Miao

(National Marine Data and Information Service,TianJin,300171)

Abstract:The advantages,disadvantage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Paracel Islands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are analyzed by using SWOT method. On this basis,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quo of Paracel Island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ain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National strategy,from the overall planning,construction concept and management system,the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l of Paracel Islands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Keywords:Paracel Islands;Tourism development;opportunity;challenge

引用文献格式:李佳芮等.西沙群岛旅游开发SWOT分析和发展模式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41(4):92-95.

猜你喜欢

西沙群岛旅游开发机遇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