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水井增产增注及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2016-03-13曾羽佳长江大学武汉校区石油工程院湖北武汉430100

化工管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长庆油田水驱驱油

曾羽佳(长江大学武汉校区石油工程院, 湖北 武汉 430100)

油水井增产增注及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曾羽佳
(长江大学武汉校区石油工程院, 湖北 武汉 430100)

随着油田的发展,油田开发进入到三次采油阶段,为了最大的挖掘油田的潜能,获得更多的油气资源,石油行业在不断研究油水井的增产增注措施,为提高油田采收率做着不懈的努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一代又一代石油人的科研攻关,各种行之有效的油水井增产增注及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被不断的发掘,并在油气田内推广应用。

三次采油;采收率;增产

目前油气田的开发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次采油:利用油藏天然能量开采原油的方法,如利用溶解气驱、气顶驱、天然水驱、岩石和流体弹性能驱及重力排驱等能量;二次采油:采用人工补充地层能量(如注水、注气、注汽)的采油方法。许多油藏一开发就进入了注水的二次采油过程。这样可以使注水后的采收率有所提高;三次采油:向地层中注入流体(化学剂或气体溶剂)、能量。包括聚合物驱、各种化学驱(活性水驱、微乳液驱、碱性水驱)及复合化学驱、气体混相驱(不是以保压为目的的注气)等。

油藏在经过一、二次采油(天然能量采油和注水采油)后,还有很大一部分原油滞留在岩石孔隙中,如何将这一部分原油采出就是提高采收率的目的。经过注水后滞留在油层中的原油包括两部分,剩余油和残余油。

一个油田开采的效果如何,通常用采收率来衡量,采收率=可采储量/原始地质储量。可采储量综合体现了油藏岩石和流体性质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的影响,油藏采收率的高低与油藏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有关。

1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1)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①提高波及效率类(流度控类):聚全物驱、泡沫驱、复合化学驱、水驱(注水井调剖和采油井堵水)、微生物采油(调剖)。②提高洗油效率类:活性水驱、胶束溶液驱、微乳液驱、碱水驱、复合化学驱、气体混相和非混相驱、微生物采油。③降低原油粘度灯:热采、气体混相驱和非混相驱、微生物采油。④改变原油成分类:微生物采油。

常见的几种提高采收率方法机理:通过向油藏注入化学剂,以改善流体和岩石间的物化特征,如降低界面张力、改善流度比等,从而提高采收率。包括:聚合物驱、活性剂驱、碱驱和复合驱。

驱油机理:聚合物的流度控制作用:聚合物可以使水相粘度增加,渗透率降低,以提高波及系数为主,降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或碱与原油中的酸性成份反应就地生成的表面活性剂,可降低相间界面张力和残余油饱和度,另外:复合驱还有碱驱所具有的乳化携带、捕集、聚并、润湿反转等机理。

(2)气体混相驱油法 混相驱:指向油藏中注入一种能与原油在地层条件下完全或部分混相的流体驱替原油的开发方法。包括:注液化石油气驱油法、富气驱油法、高压干气驱油法和二氧化碳驱油法。驱油机理:气体与原油之间建立混相带,消除界面张力,提高驱油效率。

(3)微生物采油法 微生物采油:通过有选择地向油层注入微生物基液和营养液,使得微生物就地繁殖生长,其代谢产物与原油产生物化作用。

2 国内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概况

①发展历程:1979年开始揭开我国EOR技术高速发展的序幕;1982年,在对国外主要石油生产过10种EOR方法综合分析基础之上,对我国23个主力油田进行了EOR方法适应性初选;1984年,开始与日、美、英、法等国在大庆、大港、玉门等油田进行聚合物驱和表面活性剂驱的技术合作。②主攻方向:从经济和才产量角度综合考虑,化学驱是我国提高采收率的最佳选择。原因:油藏和原油条件决定水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均不高。③聚合物技术发展:目前大庆油田聚合物驱产量已超过1000×104吨/年,已成为世界上聚合物驱规模最大、增产效果最好的国家。

3 提高采收率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

长庆油田注水开发产量占全油田的95%,随着注水开发不断深入,一次井网下注入水平面和纵向上突进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受储层物性和裂缝发育影响,剖面治理难度不断加大。为了提高一次井网下的水驱采收率,大力开展了调剖堵水剖面调整技术研究。

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堵水技术研究,先期在油井中开展水泥堵底水、颗粒型高度固化调剖、聚合物堵水调剖、聚合物+粘土堵水调剖、聚合物+粘土+封口剂等工艺技术研究。

在学习其它油田及高校的先进技术基础上,发展至今以自主研发为主,在调剖机理认识、堵剂体系配套研发、工艺优化、现场试验上均取得长足发展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应用,堵水调剖已经成为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年来 实施调剖井数逐年增加,2005年起长庆油田调剖现场实施初具规模,截至2013年底,已累计调剖1961井次。其中2013年实施475口。实施效果明显:增油降水总体效果良好,2010~2013年累计调剖1656井次,年均增油8.4万吨、降水11.2万方。通过统计数据可以发现长庆油田调剖见效率、有效期等主要工艺指标逐年变好。

4 结语

我国在化学驱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化学驱不论理论研究水平、应用规模、年增产原油量、技术配套均属国际领先。预计年化学驱增油量占全国陆上油田产量的15%。聚合物驱技术在我国各大油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增油效果,此项技术将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我国各大油田广泛应用,但是也有急待我们解决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改善聚合物效果,做好聚合物驱过程中注采调整工作、减少聚合物用量,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开发抗盐、耐温聚合物,解决污水配置和环境保护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我们石油工作者在近阶段开展化学驱工作的努力方向。

猜你喜欢

长庆油田水驱驱油
长庆油田节能技术研究
特高含水后期油藏水驱效果评价方法
长庆油田设备再制造又创三个国内第一
注气驱油技术发展应用及海上油田启示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CO2驱油与埋存对低碳经济的意义
水驱砂岩油藏开发指标评价新体系
长庆油田的环保之争
低矿化度水驱技术增产机理与适用条件
适用于高盐度和致密岩层驱油的表面活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