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山区小流域沟道生态与防洪结合治理
2016-03-13伦秀梅
伦秀梅
(辽宁省凌源市水务局,辽宁 朝阳 122500)
刍议山区小流域沟道生态与防洪结合治理
伦秀梅
(辽宁省凌源市水务局,辽宁 朝阳 122500)
在治理山区小流域沟道时,应严格遵循“人水和谐、当地景观协调、行洪高效、生态安全优先”原则。整治清理河道,对改善生活及沿线水环境、保障河道泄洪能力、恢复河道行洪宽度、保护河道下游水质等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以某山区小流域沟道为实际案例,先是分析了小流域沟道存在的问题,而后在此基础上刍议了小流域沟道治理思想及措施,旨在丰富山区小流域沟道治理理论。
山区;小流域沟道;生态;防洪;治理
某山区所处地理位置周边环有山脉,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岗台地、丘陵、中山、冲积扇平原等。整个山区总面积约为2 000 km2,平原面积所占比例为34.5%,山区丘陵面积所占比例为65.5%。沟道两侧遍布住户,且此地发生暴雨的频次极高,洪水对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具有很大的威胁。对于此类山区来讲,小流域沟道在行洪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如何加强山区小流域沟道生态与防洪结合治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小流域沟道存在的问题、小流域沟道治理思想及措施两个角度进行浅析,旨在提供参考。
1 小流域沟道存在的问题
1.1小流域沟道行洪能力有所欠缺
该地区小流域所处位置为主沟道处,两个塘坝分布于主沟道,村庄下游及上游各有一个塘坝,沟道以暗涵的形式穿过村庄,超过村庄范围其恢复为明渠[1]。下游塘坝处的沟道属于暗涵范畴,其穿过景区直接与售票处相连接。
此小流域沟道属于自然状态所占比例极大,其水文形态等级较高。浆砌石护岸在村庄下游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详细基数按,下游塘坝在遇过水方面存有很大的不足。在人为因素作用下,小流域沟道出现侵占河道、沟道宽度被缩小现象。为约束小流域沟道的宽度,人们会建立挡土墙,其所采用的原料为浆砌石。此种情况下,小流域沟道的行洪能力会大大降低,极易引发洪水安全事故。众所周知,山区在土地资源方面较为匮乏,玉米等农作物市场种植与沟道地势较为平缓的无语,以致出现侵占沟道现象。此外,沟路结合形式在村内较为常见,也就是说,沟道与道路相互毗邻。很多沟道子在人为作用下变得更加窄,防洪能力更差。
1.2小流域沟道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
小流域沟道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3个方面:
1.2.1散排的污水
就该地区小流域位置而言,其地处河流上游位置。从等级角度来看,该地区河流属于水源二级保护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范畴。由此可知,该流域水源与下游水质存有密切的联系。当前,该村在排放污水时主要体现出“就近”原则,对环境质量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现阶段,未经处理的污水会随着降雨流入小流域河道,严重影响着河流水的质量及生态环境质量。
1.2.2随意堆砌的垃圾
某地区与其镇政府相距24km左右,多为崎岖山路,很难做到集中运送、处理生活垃圾,更无法实现“村收集、真运输、区处理”的目标[2]。在现实生活中,村庄内居民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大都倾向于选用以下两种方式:将垃圾倾倒于河沟、堆置于住宅角落。当下雨天气,垃圾会受到雨水冲刷的影响,污染物会随着雨水流入沟道、渗入土壤,进而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
1.2.3严重的水土流失
通过实地调查,笔者发现小流域沟道沿线存有坍塌或裸露现象,但其在程度方面存有很大的区别;呈裸露状态的地表,其存有水土流失现象,在程度方面亦存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放任其继续发展,则行人及行车安全将会受到边坡坍塌的负面影响。
2 小流域沟道生态与防洪结合治理思想及措施
2.1小流域沟道生态与防洪结合治理思想
在治理小流域沟道时,应将保护生态环境及山区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置,通过建设青山绿水以推动特色经济发展。对于小流域沟道生态与防洪结合治理思想,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水土流失及流域内行洪问题加以解决。继此之后,对污染问题加以解决,并加大山区旅游业发展力度,以促使该地区旅游经济效益与景观价值大大提升。
对小流域沟道的行洪、过水能力进行核算,在村庄防洪安全得到有效保证的前提下,注重村庄下游小流域沟道水文形态等级的提升。此外,提升五级沟道(受人为因素强烈干扰的沟道)的等级[3]。在整治小流域沟道过程中,应拆除其两侧的护岸(由浆砌石构造而成)。加大河道自然形态的恢复力度。将塘坝建设于小流域沟道周边,构建水环境景观,以丰富旅游资源,进而提升山区旅游业经济效益。笔者所调查的山区属于自然保护区范畴。与此同时,其为下游住户提供水源,其的质量直接关乎着下游生活用水、企业用水等的质量。为减少或避免水源受到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垃圾污染、污水。此外,整治裸露地、两侧坡面的生态环境,以降低水土流失环境问题发生的概率,并促使山区环境景观效果大大提升,进而有效推动山区旅游业发展。
2.2小流域沟道生态与防洪结合治理措施
2.2.1注重小流域沟道的行洪安全
当某地一个塘坝与另一个塘坝与之间的小流域沟道为暗涵时,塘坝下游暗涵表层为村庄主要出行道路,且有住户分布于两边,在进行拆迁时会有很大的难度,据调查,此段暗涵满足行洪能力的要求,因而无需对其开展治理工作。另一个塘坝下游起着景观节点的作用,为保证景区防洪安全,须将现有的暗涵舍弃,另辟新地开挖新的符合行洪要求的明沟[4]。明沟位于两段暗涵之间,其在人为因素影响下,明显变窄,在经过详细计算,重新设计了明沟断面,将其修整拆除。新设计、建设的沟道应满足过水能力所提出的要求。当沟道处于地形较宽位置时,其断面为复式。为叠护河道两岸可采用自然石,其坡度比值应符合1∶1的要求。此外,种植大量草本及灌木,以实现保水保土及美化景观的目标。在治理小流域子槽沟道时,首要任务是整形及清理。继此之后,将种植土回填至小流域沟道底部两侧,以为后期水生物的种植奠定坚实的基础。
2.2.2注重小流域沟道治理的生态清洁
对于某些边坡(具备稳定性、土层裸露、破坏严重等特点)采取护坡措施。如此,小流域河道的观赏性及安全性会有所增强。在实际调查中,笔者发现位于小流域河道下游的边坡呈现出陡峭的特点,且裸露于外部[5],例如:植被在边坡破面上占据着很大的份额。此种情况下,在边坡坡脚位置修筑干砌石。对于防护效果的保障,应尽力减少或避免植被生长环境受到干扰,对小流域河道原地貌加以维持,以确保防止破面土壤侵蚀与视觉景观方面的功能。对于裸露且土层较薄的荒地,应将种植土覆盖于上面,大量种植植物,以对小流域河道环境加以美化。
对于污染环境的治理,应注重控制源头。就污染治理内容而言,其包括污水治理与垃圾治理。对小流域沟道垃圾进行整治清理,为各个村庄配备环境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垃圾桶,配置垃圾处理设备及建设垃圾处理站以清理生活垃圾。就垃圾桶配置来讲,其容积一般为25L。将“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其他垃圾”印在垃圾桶桶身,以便分类收集垃圾。集中运送、处理垃圾。待生活垃圾处理完成之后,其可转变成无公害化肥料。如此,生活垃圾资源可再利用,换句话说,可最大程度利用生活垃圾。
2.2.3注重生态景观效果的提高
为提高生态景观效果,笔者建议将小流域河道原有的浆砌时挡土墙拆掉、清除,对两侧护岸采用自然石码砌,以促使自然生态景观重现,对其自然的水文形态进行恢复,以完美结合其的自然景观及生态治理。
在考虑景区规划发展的前提下,对小流域内村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打造。于景区入口位置铺装块石、增设景观、撒播草籽。如此,便能保证雨水正常下渗。将具备观赏价值的花卉与灌木种植于小河道两侧。众所周知,山区气候一般较为寒冷,因而应选择、种植耐寒的绿植。与此同时,设置景观小品。景观小品除了能够为有人提供休憩的公共空间,还能丰富景观层次,给人以美感。此外,最好是于沟道较为平坦的一侧修建步行道,其主要采用石板。步行道可起着连接景观与景观的作用。将沟道两侧的乔木保留,为游人创设优良的林中漫步环境,以促使其身心得到放松。
塘坝已修建了某些基础设施:拱桥、木栈道等,在旅游基础方面存有一定的优势。笔者建议于塘坝至涵洞之间的区域修建一条人行步道,主要采用的建造材料为自然片石。该人行步道的建立,既可作为景观游览路线,又可作为村民生产道路。此外,该道路可将塘坝现有的路桥相连接,可顺沿步行道路到达景区售票处。子将汀步设置于横穿沟道部分。与此同时,修建自然石步道,以连接景区与景区。
3 结 论
综上所述,山区小流域具有土层浅薄、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较好特点。当暴雨时节,小流域极易出现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现象。当前,社会主义经济迅猛发展,山区村庄规模不断扩大,以致很多民居毗邻小流域沟道建设。此种情况下,会出现束窄工程、沟道侵占等现象,此种形势下,防洪空间对所在、沟道连续性被及沟道生态完整性被破坏,极有可能引发洪水灾害现象。小流域沟道生态清洁治,可有效治理垃圾、小流域内污水,以达成污水不进沟、垃圾不出沟目标及实现资源化利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污水减量化目标,进而对污染的源头加以控制。如此,小流域沟道水文形态等级会得到有效提升、生态环境及水质会得到有效改善。与此同时,加大治理河滨带及裸露边坡的力度,可改善小流域内生态环境及改观小流域沟道区域的村庄面貌,并有效护理边坡水土流失及裸露地表。希冀,我国加大对山区小流域沟道生态与防洪结合治理的重视、投资力度,以保护水源质量及生态环境,且推动山区经济发展。
[1]王晓英,王翔宇,曹生群.山区小流域沟道生态及防洪结合治理浅析——以房山区芦子水小流域治理为例[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5(06):28-30.
[2]张红萍.山区小流域洪水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
[3]高海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沟道治理工程的生态水文效应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
[4]张晓明.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系优化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5]李翔.黄土高原地区大昌汗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设计[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1007-7596(2016)06-0167-03
2016-04-24
伦秀梅(1967-),女,辽宁朝阳人,工程师,从事水利工程勘查设计、水利工程管理水土保持工程规划、设计、管理工作。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