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2016-03-13辽宁省锦州市太和高中
辽宁省锦州市太和高中 丁 丽
一、有效教学理念
1.教师的发展,确保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其发展是离不开老师。
2.有效教学的宗旨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教学是否有效要通过学生来表现。老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
3.有效性教学要关注教学效益
老师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
4.有效教学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二、传统教学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1.教学目标仅仅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的教学受传统影响,将训练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略了情感的培养。“熟能生巧”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其结果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很低。教师和家长只能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来弥补,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2.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不能自主发展
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为中心。
3.当前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是一个薄弱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单向的,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使本来应该鲜活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死板。
4.学生学习方式不能转换
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
5.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现实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讨论。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更活跃,但实际的教学效果是学生没有学到任何东西,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究其根本原因,教师的理论本质不是真正的掌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缺乏教学有效性的概念。
三、高中化学在新课理念下有效教学策略
(一)兴趣化教学策略
1.实验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竞争法
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默写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3.开展课外活动法
通过制作教具、模型,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墙报,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厂,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活动,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信息化教学策略
一是内容不只局限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
二是授课者不仅是老师,也可以是工程师、研究人员或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的人给学生作专题报告,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探究性教学策略
1.树立新的课堂观和学生观
探究式教学明确教师是学生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学习目标。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利用推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找规律
化学反应规律是前人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科学结论,如果不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空洞结论学生难以记住,,即使学生机械地记忆也不能应用,要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充分的认识,进行思维和推理促使学生科学探究。
3.在实验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体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实验者或实验条件的不同,得到的实验结论也不相同,对实验后的产物进行现研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是要进行角色转换,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
二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是致力人文关怀,关爱每一位后进生,要关心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
四、合理构建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
第一,师生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交流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的反映,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第二,学生不是单纯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性,学生由于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
第三,“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