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韵律、舞蹈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016-03-13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红旗小学曾嬿钫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红旗小学 曾嬿钫
进入21世纪以来,当知识经济的大潮涌来时,现代信息技术很快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并迅速发展起来。这也给教育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越。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当前新课标全面推行的前提下,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积极投入到了改革大潮中。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信息也给体育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的大纲中,韵律、舞蹈教学是其中的内容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场地、器材等各方面的原因,这一内容始终得不到充分的开展。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中的体育教育领域对教师角色、职能进行重新定位的同时,积极、大胆地加入当今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行列,是体育教师应该去探索的道路。借此,就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在新课标中的“韵律、舞蹈”这一部分,谈几点认识。
小学的韵律活动和舞蹈教学,要求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身体动作有感情、有节奏地做一些原地或行进间的基本姿势及动作练习。是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及富有节奏的人体动作和造型为主要表现手段,从而抒发学生的思想感情。韵律活动和简单的舞蹈,动作优美、生动、形象、韵律感强,富有较大的感染力。它既能锻炼身体,形成健美的体态,又可陶冶情操,抒发情感。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通过对事物的直观感受产生好奇,从而才会产生求知的欲望。据此,运用以往的教学手段,教师较难做好示范及展现表演效果。学生学习较为被动,练习起来提不起兴趣,觉得枯燥。结果使较优美的练习内容教学起来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教学目的。而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手段之一,这一难题得到了解决。例如,教学一年级的《正确的坐、立、行姿势》时,我把它引入到《少儿芭蕾形体训练》教学中。教学时,先制作好课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优美的芭蕾舞和健美操、拉丁舞的片断,从中通过奔放、热烈、轻快、色彩鲜明的图、文、音,给学生一个直观的看、听感受的刺激,体验到有一个正确的坐、立、行身体姿态、动作,能使人体形体美,身体健康,从而产生美感,并由此产生学习兴趣,为接下去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1.节奏感的培养
“各种声音的长、短组合,形成了节奏。”这和音乐中的定义是相同的。但在展现形式上就有了不同:音乐中的节奏多数是以乐器来展现,而在韵律与舞蹈教学中是以身体的变化来体现的。而要上好韵律活动和舞蹈课,首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听、练节奏。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立”的芭蕾形体训练》时,先把教师的动作示范、音乐摄录下来,制成课件。利用多媒体播放的同时,提出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跟随音乐画面数节奏。如出场步的音乐节奏是什么?重拍应该放在哪只脚上?手位和脚位练习的音乐节奏是什么?动作是几拍一次等。再例如,在教学四年级的体育舞蹈中的少儿“恰恰舞”“牛仔舞”的基本动作时,节奏训练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恰恰舞”的节奏是从每小节的第二拍起跳第一步:“2 3 XX 1”“牛仔舞”的节奏是每小节“XX第二、四拍为重拍等。只有先看着动作画面,记清楚节奏,学生才能在接下来的模仿练习中学习好动作。
2.突出重、难点
多媒体的特点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课件、图片、声音以精细的、多层面的、多立体的画面展示给学生,从而达到了在较短的时间内,靠教师一人所达不到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集体舞蹈《小鸭子舞》时,先播放鸭舍里小鸭子们走路、吃食、戏水时的画面。问:“这是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学生被那可爱的画面所吸引了。教师接着问:“你们观察到小鸭子们是怎样走路、吃食、戏水的吗?它们的动作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好吗?”有了这样的前提,在接下来的随画面进行模仿的环节里,教学就显得容易多了。有了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景,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了启发。并随着教师的逐步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画面勤动手,勤动脚,积极思考,步步深入模仿,课堂气氛活跃。最后,教师再把编排好的队形及动作组合利用制作好的动画课件,形象、生动地由分解动作到动作组合,分层次地教给学生,再有组织地进行训练。由于学生已了解了教师的教学意图,便能轻松、主动地随着教师的引导,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自行排练出一个生动、形象、表情丰富的集体舞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
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小学韵律与舞蹈教学中,直观、真实、具体、生动活泼、形象、精确、合理的特点,有利于在优美的旋律中揭示身体运动规律和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体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肢体运动的表现能力,体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理念,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扩大教学容量,缩短教学时数,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显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