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籍设计中的人文精神表达
2016-03-13于应魁王嘉行
于应魁,王嘉行
(武汉理工大学 出版社,湖北 武汉 430070)
论书籍设计中的人文精神表达
于应魁,王嘉行
(武汉理工大学 出版社,湖北 武汉 430070)
书籍是人类文明物化的载体,好的书籍设计能使这种特殊文化商品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意蕴美,因为好的设计符合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内在思维方式,能够使书与读者建立一种有机联系,有助于向读者传达书籍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融合。通过对在书籍设计领域颇有造诣的两位设计者的设计作品的解析,探讨了书籍设计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进一步说明了人文精神在书籍设计中的作用及意义。
书籍设计;鲁迅;朱赢椿;人文精神
一、书籍设计的本质在于人文精神的艺术审美表达
现代书籍设计是设计家对内容准确地阅读后,随之对主题感性的萌生、悟性的理解、知性的整理,经过周密的计算、精心的策划、节奏的把握、工艺的运筹等一系列有条理、有秩序地整体构建出设计者心中的“构筑物 ”[1]。书籍设计是一个协同工程,针对上述定义,书籍的设计者既可能是作者本人,也可能只是参与了某个环节的设计,但这并不影响对书籍设计的整体性理解。书籍设计对于文本内容来说具有同等价值,一本好书如何更好地实现精神审美和信息表达功能,这就需要借助于书籍设计,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文本内容是死的,但设计是活的,我们要通过设计将文本内容激活,或将文本内容中活的源头恰当地表达出来,设计就是要使审美和功能建立有机联系,从而挖掘图书的深层次的精神价值,其实这对于数字出版物同样适用。随着读者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更注重精神的体验,设计是行动,文化是支撑,表达是功能,满足是目的,好的设计一定是有文化精神支撑的,文化服务的主体是人,设计的最终目的也是服务于人的需求,所以深具人文精神的书籍设计才能打动读者。
书籍其实是一种寓无形精神于有形物体的特殊文化载体,它代表一种阅读文化和趣味,追求书籍的形神合一,是图书生产链中设计者、编辑、作者的一个美好愿望,也是读者的一个殷切期待。如何设计文质兼备的图书,为读者营造一个阅读空间,这就要求设计者将人文精神贯穿于设计的始终,将人文关怀有效地转换为书籍设计语言,提升图书的精气神。
一本书设计得有没有意味、有没有书卷气,能够很直观地看出来,每本书都有它的特质,即它的主题内容和精神内涵,好的书籍设计就是因为把握住了图书的精神属性,找准了其文化内核,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设计,本文以鲁迅、朱赢椿的设计作品为代表来论述书籍设计中的人文精神表达。
二、经典书籍设计者鲁迅的书籍设计艺术与人文精神表达
鲁迅设计的书籍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思想和历史文化变迁,具有强烈的现实关照,意在启迪社会大众,所以鲁迅的设计语言实现了文化重建和价值目标选择的统一,其既尊重本土文化,又重视时代精神,为每本书籍找到了自己的灵魂。
毛泽东主席称“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还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其实,鲁迅先生在书籍设计领域也颇有造诣,这位具有现实主义情怀、民族忧患意识和文化批判精神的文学和思想大家,其设计的书籍作品带有强烈的启蒙思想,流露出其崇高的文人气质和质朴的思想情感,这些书籍设计作品是其一生的文化追求和精神奋斗的表达。鲁迅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积极尝试对中国文化进行重构,提出了新思想需要新表达,自觉担负起思想启蒙和文化救亡的历史责任。他在书籍设计中有意识地将思想层面的东西引入设计之中,希望通过这种设计形式在传播中能够起到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的启蒙作用,让更多国人觉醒,实现其美育救国的主张。
(一)时代元素的介入
鲁迅为自己的文学作品《呐喊》一书设计了封面,该设计从图形到色彩以及书法变体的运用都恰到好处,封面的整体形态能够精准表达本书的精神内涵,有效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象征意义,极具视觉冲击力,能够唤起那个时代人们内心深处的回应与情感共鸣。此封面设计整体构图简洁,以深红为背景色,设计只采用红、黑两色,强烈的色彩对比正好暗指那个惨淡的时代背景,红色象征革命的流血牺牲和敌人的凶残杀戮,红色背景上的黑框象征牢笼般的黑屋,在革命洪流面前仅存的黑屋;黑色方框中有鲁迅先生亲自书写的“呐喊”二字,设计封面时对这两个隶书字体进行了变形,着意放大了“口”字,正好符合呐喊的真意,将呐喊置于黑色方框内,不仅是为了表达现实,更是为了表达抗争,就是想通过这个意象号召人们去撕裂和冲破这个黑屋,打破寂灭,迎接光明。这个封面设计强烈的人文关怀很好地介入了现实,表达了鲁迅的战斗精神,相信在那个社会背景下能够在读者中产生共鸣,激发其改造社会的动力。
(二)传统元素的运用
传统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具有丰富的寓意,实用美观,深具人文价值,代表着深层次的精神象征,符合东方审美美学,是优秀设计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鲁迅先生根据书籍内容的指引在书籍设计中也特别善于运用传统纹样元素,既表达了内容主旨,又使书籍产生了别样的意趣,使读者能感受到心境与意境合一的审美情趣。鲁迅设计的《心的探险》一书的封面可谓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选用了汉画像、汉代石刻云纹这样体现本民族特色的传统纹样,整幅画面结合得非常巧妙,传递出清雅而又不失厚重的艺术气息,能够深深打动读者。这样的设计思想与鲁迅深厚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他以这种形式引导读者去发现美,去回归内心。另外鲁迅先生在书籍设计中也特别喜欢用书法体,比如《热风》《不三不四集》《南腔北调集》等书的书名和署名都是他亲自书写的,字体刚劲有力,笔画匀称、富有弹性、开合有度,虽寥寥几个字,却颇显格调和意境,显示出鲁迅深厚的书法功底,使封面风格看上去简洁而不简单,沉稳从容又不失灵动。书法独特的气质,不仅具有装饰性,更在于通过韵味去打动人的内心,美的东西是可以直指内心的。
(三)流行艺术的引介
“价值观念的重构和文化信念的重塑过程是鲁迅设计思想的重要内容,鲁迅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启蒙叙事首先体现在他对西方艺术作品和国际流行艺术风格的大量引介”[2],进而他将传统元素注入新的思想内涵,融入自己的社会理想和文化主张。鲁迅虽在不同场合激烈批判过中国传统文化,但他从来没有否定过传统文化,只是其宽广的学术视野不为传统文化所囿而已,其实内心深处具有强烈民族文化情怀。鲁迅设计的《引玉集》一书的封面风格,可以说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代表之作。这本书主要是介绍苏联木刻版画的,鲁迅为了使封面设计与木刻内容相统一,就在封面淡黄色的背景居中的位置印上一幅非常醒目的红色木刻,书籍的名字和木刻版画的原作者的名字都设计在木刻之中,红色图章式样的色块和手写的墨色书法字体充满了东方审美的艺术风格,木刻中英文字母的巧妙排列和率性运用可以说精妙至极。可以说,如果没有深厚的中西文化背景和对现代艺术开放的心态,就不可能设计出这样的作品。
三、经典书籍设计者朱赢椿的书籍设计艺术与人文精神表达
朱赢椿是我国当代本土书籍设计界比较成功的一位设计师,媒体曾评价他设计的图书代表了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最高水平,这虽是媒体对他书籍设计作品的溢美之辞,于他而言确也实至名归。他在书籍设计领域获得了诸多奖项,有的设计作品还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足见其设计作品得到了业界和读者的充分肯定。之所以将其设计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如下考虑:首先他是当代书籍设计界的一位优秀代表,有着独特的设计理念,所设计的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内涵,他通过这些设计向读者提倡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人生态度;其次他是一位出版人,对作品题材和内容的理解有恰到好处的把握,切合了特定读者的审美取向和欣赏习惯,引领了一股阅读风尚,可以说,其设计的书籍作品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一)自然生态关怀的彰显
朱赢椿的书籍设计作品对自然界关注颇多,主要体现在他对自然界现象和规律的观察上,这其实是他内心世界的一种外化,他从小动物的生存状态去体察人的生活状态,是他追求自然生活的一种反映。例如《蚁呓》这本书的设计,此书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图书”特别制作奖、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展“最佳书籍设计奖”,该书的设计理念源于他对蚂蚁这种小动物的细致观察和对蚂蚁生活习性的深刻了解。书中鲜活地呈现了蚂蚁搬家、蚂蚁间的战争、蚂蚁的生存策略等画面,这个设计作品意在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交流,人对自然界中小生命的一种敬畏;进一步来说,此作品也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一种观照,由物及人,通过自然界中小生命的生存轨迹触发人类对自己生命意义的思索,让人们学会放下一些东西,寻求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大道至简、虚实相生,书中百分之八十的留白设计即是对此理念的最佳诠释,留白在带给读者轻松视觉体验的同时,也为读者创造了反思的思想空间,提升了该书的整体意境。
《蜗牛慢吞吞》这本书的设计,是他采用工笔手绘的方法来表达蜗牛的生命状态,但该书的设计思想在本质上表达的是对人性的反思,希冀人们能够端正心态,抚慰内心,将自己的生活节奏慢下来,收摄内心,不要因为过多的欲求而使自己躁动不安,人要学会消解僵化平庸的生活习性,去发现身边不经意的美好,从容地面对生活。《光阴》这本书讲的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他书中设计所用的插图是由朴实的农民画家所作,因为他们在农耕文化的影响下最能真切地感受到季节的变化,聆听自然的律动,所以这些插图的表现力非常强,能够深刻表达本书的内涵,图文交融、相互支撑。《空度》一书是朱赢椿在自己受伤后疗养期间用相机记录下的湖畔自然景色的分秒变化之作,可以说这是出版史上最简约的艺术品,该书的设计风格可以说是没有设计的设计,简到极致,整本书空无一字。有人评价该书“以黑白灰纪录了一条芦苇边的小船从早到晚的色调变化,留白充分,令人遐想。快速翻动书页时画面会瞬间活动起来,犹如电影的镜头。动与静的奇妙结合,体现出了空灵的禅意。”[3]关于出版《空度》的意义,朱赢椿解释道:“这本书记录的是一天的变化,而这一天也就是人的一生,人来到世界,从黑暗来到光明,最后闭上眼睛回到黑暗之处。这就是这本书独一无二之处,用对一天的记录,描绘一生。”[4]这种设计理念正是反映了对大自然的尊重和体认,提醒远离自然的现代人要去顺应自然规律,找到自己的生活脚步。他将自己内心最高、最真实的情感通过这种设计形式诚恳地表达出来,让读者从中能够产生情感认同,打动人的设计就是好的设计,这就体现了书籍设计所传达的人文精神。
(二)人类社会情怀的抒发
朱赢椿书籍设计作品的另一大关注对象是人,从人的主体性本位出发去设计作品,进而赋予作品以贴切的精神内涵。我们通过其四本书籍的设计来具体体现其人类社会情怀的意蕴。
《私想者》一书是以木刻版画和杂文相结合的幽默的方式来反映现实中的社会人生,发人深省。他在设计这个作品时采用了完全手绘的方式,抓住了木刻版画深沉、浓郁的风格特点,用以表达这个从北大荒走出来的版画家的精神特质,手工木刻的凸凹设计手法不仅表明了作者的职业特征,而且彰显了写作者粗犷有力的思想。
《肥肉》一书讲的是“从8岁到88岁百位作者共同回忆‘肥肉’,在这时光的片段中,有美好,也有无奈,有辛酸,也有大笑,集中呈现了‘肥肉’这个油腻而有趣的话题背后的大时代小民事。胃,是时代密码,也是集体记忆;一碗肥肉,‘吃’透世相。”[5]从书中各位作者对肥肉的讲述,我们能够感受到人生百态,发现生活中的真滋味,我们更能读懂中国。本书的设计做到了以小见大,能以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断面去解读时代的变迁和世道人心。
《不哭》一书是一位记者在全国各地采访弱势群体的手记,记录的都是该群体的凄惨境遇。朱赢椿在设计这个作品时,大胆采用废纸作为印刷材料来制作此书,而且一本书中采用不同的纸张、开本尺寸和色调来表现这个群体中不同人的命运。如对一个被父母抛弃的烧伤幼儿的设计,他在书中就选用了最白的纸,而且开本尺寸略小于全书的其他部分,这就是为了引起读者对这个儿童命运的关注,让其生命不再苍白无力;再比如,他采用冷色调来表现在工地池塘淹死而得不到赔偿的儿童的命运,凸显生命的冷峻。这本书的收入全部捐给了孤儿院,以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本书出版后引起很大反响,很多读者读到这本书后,自发地筹集资金和物品来帮助这些孤儿,甚至还引起了外国专家的关注,他们亲自带着医疗设备义务为孤儿院的残障儿童进行医治,等于说给了这些缺陷儿童第二次生命。
《真相》一书讲的是南京慰安妇幸存者的生存状况,注重用照片来呈现慰安妇的相关调查实录,反映她们的悲惨遭遇。朱赢椿在设计该书时,封面采用了红与黑这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以突出这段残酷的历史;腰封采用了报纸的版式,寓意历史不容篡改,真相必须得到揭露,公众需要了解这些被遮蔽的历史,那些历史罪人应该尊重事实勇于道歉,否则应该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书的切口着意设计得不整齐且被染成黑色,以突出这个群体命运的残缺和沉重,警醒世人不要忘却这段历史,能够引发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高尔基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这不仅体现了图书出版的社会功用,而且体现了图书出版对文化传播及对社会发展环境塑造的作用,而具有人文精神的书籍设计是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一环。
(三)设计手段的精妙运用
朱赢椿在书籍设计所采用的设计手段十分精妙,根据图书形式体现内容特色,两者实现相得益彰的效果。图书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构成了其形态,现在的图书表现形式不仅服务于内容,而且有时自身也成为作品内容的一部分,形式和内容已经不那么泾渭分明了,但好的书籍设计绝对不是为了单纯追求形式,而是通过形式来反映和提升图书的品味,所以深具人文精神的设计手段非常重要。例如《蚁呓》一书的封面设计采用写意的形式去表现作品的主题,上面虽然只放了几只蚂蚁,但一下子就把主题点明了,而且把封面生动化了,脊背上是蚂蚁在拖动“蚁呓”这两个字的笔画,非常有趣,不仅使脊背显得生动盎然,而且这只蚂蚁的躯体还有填补汉字笔画之妙。《肥肉》一书的封面被设计成一块带皮的五花肉,形象逼真,与真肉相仿,考虑到不同读者的观感,封面还特别设计成双封面,将书的前勒口反折过来,并用内页提供的肉票贴纸进行固定,就可以得到第二个封面,这个封面看起来就不那么油腻和生猛了。这本书的背脊上不仅设计有食品质检合格章,而且随书还附赠可供真实消费的易果网logo肉票,《肥肉》这本书可以实实在在地当真肉卖了;《未删的文档》的封面设计与前面提到的两本书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设计者将电脑的光盘刻录机这一工业化的产品变成了书籍的形态,使这本书的风格与众不同,比较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不裁》一书的内容是博客短文的集成,从出版角度来讲没有必要转化为图书,但通过设计者的用心设计,却让其拥有了图书的生命力,该书在设计上采用的是毛边纸,边缘保留了纸的原始质感,没有裁切过,封面上设计成缝纫机缝制的效果,两条细细的平行红线将封面、书脊、封底连成一体。因为书的边口是封起来的,所以此书成为一本边裁边看的书,目的是让读者有一种短暂的等待和喜悦,享受这种特殊的阅读过程和审美趣味,而且在书的前环衬设计的一张书签还可以随手撕开作裁纸刀用。通过这样的设计,使本书成为了一本畅销的休闲小书,让读者从中体会到了参与的快乐。《元气糖》一书的设计,封面是一个塑料包装,书像一个糖果包装一样被封起来,很是可爱。封面材料是医学上用的材料,无毒。无论冬夏,拿到手上都是软软的,天冷的时候也不会冰手,选材很人性化,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图书的观感,更提供了一种贴心的触感。《不哭》的书籍用材设计,无论封面还是正文用纸基本上都是采用废纸材料,内页用牛皮纸、广告纸和报废纸,借用这些不同的纸张来表现不同人的命运。封面用纸采用的是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裱皮鞋盒子用的纸,拥有粗布式的纹理,用以象征粗厉的人生,可见这本书倾注了设计者强烈的人文关怀,用其特有的设计手段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最后谈一下《没有脸的诗集》的设计,这本挑战传统图书设计规范的封面设计,竟然没有封面,封面即内文,内文即封面,第一页就是一首诗,第一首诗的名字就叫没有脸的诗集,其简约的设计风格恰好使诗集的形式和内容融为一体,内容和形式都太契合诗意了!所以,这种不拘一格的设计正好体现了诗歌的精神气质,是相当成功的设计。以上这些成功的设计都体现了设计者的人文精神。
四、鲁迅与朱赢椿书籍设计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对以上两位经典书籍设计者鲁迅与朱赢椿书籍设计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我们需用人文精神去为图书量体裁衣,深入挖掘图书的特质,为其注入思想灵魂,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读者的青睐,才能打动读者的心扉。实现书籍设计形式、图书内容和读者的高度融合,才可称之为优秀书籍设计作品[6-7]。在书籍的商品特性日益凸显的今天,为了吸引读者,很多书籍设计过分注重广告效益,追求所谓的艳丽和新奇效果,而脱离书籍的主题内容和精神内涵,使读者阅后产生被欺骗之感,这对图书的伤害很大,书籍设计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缺失会损伤图书的生命力,这样既影响知识载体的文化价值,又影响其商业价值。所以,在书籍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要秉承人文精神,用具有精神内涵的设计语言引发读者心理上的情感认同,进而表达书籍的精髓,实现图书的双重价值。
[1]吕敬人.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2.
[2]豆占一.鲁迅书籍设计艺术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4:31.
[3]2013年“中国最美的书”获奖图书赏析 [J].印刷技术,2014(4):42-48.
[4]朱赢椿实验性概念作品《空度》首发被喻为图书奢侈品[EB/OL]. (2013-09-26) [2015-05-01].http://www.rednet.cn/.
[5]李峥嵘.肥肉引发的集体回忆[N].北京晚报,2014-01-03(03).
[6]卜祥维.三联书店书籍设计中的人文气质与整体之美[J].艺术科技,2014(4):343.
[7]王方.人文文化与本土意识:论书籍设计中人文、本土意识的回归现象[J].青年记者,2007(18):119.
(责任编辑王婷婷)
On Humanistic Spirit in the Design of Books
YU Ying-kui, WANG Jia-xing
(The Publishing House,WUT, Wuhan 430070,Hubei, China )
Since books are materialized carrier of human civilization, a good book design can bring this kind of special cultural commodity its own unique charm and connotation beauty, because a good design conforms to the people’s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and ways of thinking to establish a kind of organic contact with readers, convey to the book readers to expres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content and form. On the basis of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esign works of two accomplished designers, this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humanistic spirit in the works, and illustrates the humanistic spirit in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book design.
books design; Lu Xun; Zhu Yingchun; humanistic spirit
2016-03-14
于应魁(1964-),男,河南省偃师县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编辑,主要从事图书出版研究;
王嘉行(1984-),男,河南省周口市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编辑,硕士,主要从事图书出版研究。
G236
A
10.3963/j.issn.1671-6477.2016.05.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