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 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
——基于国内几种主要集群培育模式的分析
2016-03-13苏瑞波
文/苏瑞波
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 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
——基于国内几种主要集群培育模式的分析
文/苏瑞波
0 前言
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作为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重要旗帜的火炬工作,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与经验总结,已经证明了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能够有效整合区域创新主体和要素,是促进科技与经济更紧密结合,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途径。泉州微波通信产业集群、昆山小核酸产业集群、辽宁激光产业集群都是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特色鲜明,它们的做法与经验,值得广东省乃至全国其他省市借鉴。
1 集群概况
1.1泉州微波通信产业集群
泉州是我国重要的微波集群产业基地,形成了以泉州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火炬计划(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基地为主要载体的聚集发展态势;其具有地方特色的移动通信中继设备主要功能模块、整机及系统工程分别占国内约25%、15%及20%的市场份额,对讲机产品占全国市场的60%、占全国出口份额的80%。
1.2昆山小核酸产业集群
2008年,清华科技园、昆山工业技术研究院、昆山高新区合作共建了国际上第一个以小核酸技术为主题的科技园“中国·昆山小核酸产业基地”,打造出以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小核酸生物技术研究所为中心的产业体系。目前,基地积聚了国内近80%的小核酸及其相关企业,提供了全国80%的小核酸服务及科研试剂供应,90%的小核酸原料及药物。
1.3辽宁激光产业集群
鞍山高新区激光科技产业园是辽宁激光产业集群的核心载体,规划面积36.77平方公里。截至目前,辽宁激光科技产业园入驻企业累计达到165户,有高新技术企业9家,各类技术研发、检测中心20余家,研发人员400多人。
2 做法与经验
2.1泉州微波通信产业集群:依托社会力量推进集群建设
福建泉州地区民营经济发达,是福建省的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1.1依托社会力量,建设新型科研究机构
2013年,泉州市提出构建更具活力的民营经济创新体系,建设新型科研机构。这一创新探索主要是由一个或几个行业科技型骨干企业发起并作为投资人,有一个或几个高等院所或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共建或依托,按照“实体办院、投管分离”、“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管理、专业化运营”的原则运作。这些新型研究机构的建设,有力推动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社会化”科技创新体系的形成。例如,微波技术研究院以泉州数字微波通信产业联盟7家骨干企业为发起人和出资人,联合金融服务机构和产业联盟内科研院校成员单位参建,所有投建方以货币形式联合投资注册成立“泉州微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微研院”的运作实体,院长、执行院长分别外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西安电信四所、华侨大学权威专家担任。
2.1.2以民营企业为主体,推动产业联盟实体化
泉州微波通信产业集群成立了“数字微波通信”产业联盟,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以骨干企业为核心,具有明显的群体特征的产业联盟,成功升级为全国性产业联盟。目前,共有全国十三个省、直辖市的71个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校加盟成为联盟成员单位。联盟成立了“联合微波”实体公司,联盟成员中,如泰克公司等有资质的一线品牌企业发挥其在移动通信一级市场具有准入资质、可直接参与运营商整机和安装工程投标的优势,把其部分业务和关键配套部件由其它成员和上游企业来承担,实现联盟成员上下游协作配套,合作共赢。
2.1.3多方联合,共同开展技术攻关
联盟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主导,联合产业上下游企业和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进行分配,实现内部分工协作,共同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公关,引进技术成果落地转化。近年来,集群企业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00多项,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在数字对讲机芯片、数字射频技术和北斗应用方面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了近百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得各种专利近千项。
2.2昆山小核酸产业集群:瞄准世界前沿培育新兴产业
小核酸产业作为世界前沿产业,其发展需要高起点。
2.2.1高端平台支撑
昆山先后投入2.6亿元建设“公益性”、“非盈利”的小核酸应用研究和孵化实体——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小核酸生物技术研究所。小核酸所已经建成了当前中国最大的小核酸研发设施,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小核酸应用研究、工程化研究和产业孵化实体,共有10个院士和教授专家冠名实验室,3个专项技术研究室。
2.2.2高端人才引领
2006年,中央千人计划的北大教授梁子才在昆山创建了苏州瑞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为发展小核酸产业的第一颗火种。小核酸基地依托国内外领先的示范技术,成为中央“千人计划”和中国小核酸领域最顶尖的一批专家学者和技术企业的理想栖息地。中央千人计划的梁子才教授、盛泽林博士是小核酸基地引进和培育的领军性人才的代表,张礼和院士、席真教授、王均教授、赵屹博士等10个专家冠名研究室先后在昆山小核酸研究所建成并投入研发。
2.2.3高端会议造势
自2008年起,“中国小核酸技术与应用会议”、“亚洲小核酸会议暨中国小核酸技术与应用会议”、“小核酸领域优势研究室高级研讨会”等在昆山召开,形成了小核酸学术和产业界每年在昆山召开一次小核酸领域专业会议的惯例。会议集结了国内小核酸研究和开发应用方面的几乎全部优秀人才,共同探讨核酸研究的前沿课题,推动这一崭新领域在中国的发展。这些高端会议不仅是推动中国小核酸技术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成为推动小核酸领域高端人才和关联项目集聚发展的有效途径,强化了昆山在小核酸领域的引领地位。
2.3辽宁激光产业集群: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进集群建设
2012年,辽宁激光产业集群从零起步,从无到有。这其中,政府的顶层谋划和牵头引导发挥了重要作用。
2.3.1高屋建瓴,顶层谋划
2011年11月,辽宁省委、省政府分别成立了省、市两级激光科技产业园建设领导小组。省领导小组由省领导任组长,鞍山市市长和辽宁省科技厅厅长任副组长。鞍山市政府、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发展改革委等17个成员单位的副厅级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设在省科技厅和鞍山市政府,办公室主任由辽宁省科技厅副厅长和鞍山市副市长兼任。市级领导小组由鞍山市市长任组长,由鞍山市副市长,鞍山高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任副组长。
2.3.2政府牵头,全产业链招商
在确立激光产业之初,辽宁省科技厅作为辽宁激光产业发展的牵头单位,积极联络、带队拜访国内外激光科技院所和机构、指导和谋划产业发展规划,并把促进激光产业园发展作为市厅会商协议的重要内容,指导高新区不断明确全产业链发展方向。目前,集群集聚了激光元件、激光器等165家激光企业,哈工大研究院等8家高等科研院校,形成了从激光技术、激光器件、激光装备,到激光加工、激光通信、激光医疗、光机电一体化、智能终端等激光应用全产业链的有效连结。
2.3.3公私合营,组建新型研发机构
鞍山高新区通过与华科大合作,搭建了激光技术推进和展示中心——鞍山华科大激光技术有限公司;通过与哈工大合作,建立了哈工大鞍山工业研究院,形成了激光应用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由哈工大 (鞍山)研究院及区内激光企业发起组建了激光应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电科四十六所等科研机构也在高新区建立了激光加工材料分析检测等公共技术平台。
3 对策建议
目前,广东省已经形成了深圳、惠州、中山等3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广州、珠海等2个国家级试点培育,11个省级试点的多层次集群建设体系。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广东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顶层设计,多层次构建“竞争力集群”。
组建省、市两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领导小组,主动对接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全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发动具有连续性、演变性、战略性的集群策动。争取到2020年,实现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珠三角地区全覆盖,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粤东西北地区全覆盖。其中,珠三角地区集群建设要重视国际化,争取在国际技术标准制订、产品定价等关键环节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粤东西北地区集群建设要重视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争取围绕产业链条,科技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聚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推进“企业+新型研发机构”模式,提升集群发展效率。
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现场会精神,设立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资金专项,鼓励至少两家企业和一个新型研发机构共同合作。通过“企业+新型研发机构”模式,分担研发风险,提高合作效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积极推动广东省企业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研究开发院,努力吸引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特别是央企、跨国企业)来粤建立分支机构。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孵化企业、服务企业、集聚人才和深化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及枢纽作用,成为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创新载体。
(3)实施高端人才战略,提高集群人才集聚能力。
加快建立全球华侨华人人才市场,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专家力度,将各地高新区打造成为华侨华人创新创业首选目的地。完善吸引华侨华人人才的激励与支持政策。依托华侨华人渠道,推动本土人才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落实省人才发展“扬帆计划”、“珠江人才计划”等,大力引进创新团队。借力“留交会”“高交会”等人才与成果交流平台作用,引进掌握国际领先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
(4)加快培育中小企业,增强集群发展活力。
对生产过程进行拆分,由企业间的分工合作替换单一企业的集中生产是产业集群模式的基础和优势所在。广东省在今后集群发展中也应转变过于注重发展大企业、规模型生产的思路,鼓励集群中的重点企业将生产过程拆分给小型企业,鼓励小企业朝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小企业与小企业间、小企业与大企业间的相互配合,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配套,建立以重点骨干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使大批中小型企业参与生产环节,进入高端市场,整体提高地方中小企业群的生产活力和竞争力。
(5)发挥行业协会润滑剂作用,加强集群互动与交流。
作为政府、企业之间的“润滑剂”,行业协会在集群建设中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经济新常态下,各地政府要调用行业协会的各种职能,促进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与合作。重点调动各级各行业协会的积极性,在领头企业的号召和政府资助下,鼓励行业协会采取组织论坛、研讨会、技术洽谈会等会议,参加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建设公共信息平台等方式,促进成员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与其他区域的相关产业集群的信息交流。
苏瑞波(1982-),男,助理研究员,本科,任职于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与政策研究、科技战略研究、孵化器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