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生物增氧越冬在二九〇农场的探讨
2016-03-13吴勇黑龙江省绥滨县二九农场老干部办公室黑龙江绥滨156200
吴勇(黑龙江省绥滨县二九〇农场老干部办公室 黑龙江 绥滨 156200)
鱼类生物增氧越冬在二九〇农场的探讨
吴勇
(黑龙江省绥滨县二九〇农场老干部办公室黑龙江绥滨156200)
二九〇农场地处高寒地带,鱼类生长期短,越冬休眠期长。在这个地区要养好鱼,将渔业生产发展起来,很重要的是解决鱼类越冬问题。这些年我们生产秋片鱼种每年是几十万至一百多万尾,一直致力于解决越冬问题。通过推广实施生物增氧越冬技术,越冬成活率达84.5%,出池率达到70.8%。目前我们生产的鱼种不但解决鱼种自给问题,并支援了各兄弟农场,销售给鹤岗的矿区、林区以及邻近的县场40多个单位。同时,扭转了前几年生产鱼种亏损的局面。
一、越冬条件
1、越冬池:越冬池位于北纬47°35′50″左右,冰封期160d左右、冰冻层1.11m左右。4个74亩池塘,底质坚硬,不渗水,有底泥,厚10-15cm左右,能注水深3-4cm。
2、水源:机井2眼,抽地下水越冬,其水质经过化验含铁1-2.5mg/L,氨氮0.4mg/L,亚硫酸盐0.001mg/L,硫酸盐40mg/L,氯化物<30mg/L,硬度8,pH值6.5-6.8,没有发现其他有害化学成分和气体。
3、设备:设有简单的化验室,备有显微镜和分析天平各一台,以及对水含氧量和有害气体的分析与化验用的器具和药品。而且配有一名专职化验员,以便掌握浮游生物量,设法控制浮游动物,增殖浮游植物工作。
二、生物增氧措施
主要根据“冰下生物增氧越冬技术”,结合二九〇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其做法是:
1、清塘注水:在注水前将越冬池内的杂草以及养过鱼的施粪点、投料点的残粪、残料等清除干净,以免冰封后在冰下分解耗氧和产生有害气体。对养过鱼改作越冬池的抽干水,出完鱼,结合清除残粪残饵进行清塘,亩用生石灰125kg;新越冬池,注水10-20cm,亩用生石灰100kg,都是全池泼洒,提高pH值,杀死生物和病原体,减少越冬期耗氧和发病率,隔一两天注水一次,其老水与井水比例是:1:2至1:3,或新老水井水接近对半。针对越冬池生物多的情况,在冰封前按1ppm全池泼洒一次敌百虫。
2、越冬密度:越冬鱼种2.5万kg。12亩越冬池,有效水深2m,越冬鱼种6600kg,亩放550kg,每平方米0.875kg;另两个越冬池有效水深1.7m,越冬鱼种18400kg,亩放368kg,每平方米0.55kg。
3、扫雪透光:生物增氧越冬技术明确指出:利用生物增氧的越冬池,先决条件之一是冰下水体中光线的透光程度,只有水中满足一定光照条件,浮游植物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产氧。为此做好扫雪工作,扩大透光面积,尽力满足冰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的需要。
4、掌握溶氧变化:为了摸索氧变化依据和规律,在封冰后,我们坚持一天测一次溶氧。越冬期溶氧是随着冰下透光强弱和浮游植物多少变化而变化。就我们测定生物量的水平,浮游植物数量(个)在70万一100万个/L,浮游植物在150万个/L,其溶氧一般在20.48一24.36mg/L。从溶氧变化看,要保持溶氧高又稳定,其主要方法一是掌握冰下生物变化,设法抑制浮游动物。观察发现浮游植物只有30万个mg/L左右,这种情况就是缺肥,影响生物繁衍,我们及时采取了冰下挂袋,亩施含磷多的化肥2.35kg,其浮游植物生物量6~7d就提高。由于我们根据溶氧变化,随时观察生物变化,及时调节水质,生物增氧越冬,效果是较好的,在搞生物增氧过程中也体会到很重要的,是调节水质,控制浮游动物,增殖浮游植物,扫雪透光,冰下溶氧会高和稳定,鱼类越冬才会安全。
三、探讨
1、调节水质是搞好生物增氧的条件
越冬池注水前清塘很重要,最好用生石灰,用生石灰清塘不但杀死底栖动物和一切生物,同时改善底泥通气情况,加速有机质的分解,这样能减少越冬期间水呼吸量耗氧和降低底泥有机质分解耗氧。而且,生物增氧越冬初期水以瘦些为好。实践证明,调节水质是搞好生物增氧鱼类越冬必备的条件。
2、扫雪是搞好生物增氧的关键
通过越冬的实践证明,扫雪对生物越冬是不可少的关键性措施,生物增氧越冬必须抓住这个关键,不论明冰、乌冰,下雪大小,都应及时组织力量清扫干净,不能拖延,防止冰雪交融,影响透光妨碍增氧。由于扫雪及时,透光率高,光合作用好,其溶氧除个别时间外都在10mg/L以上,多者达24.36mg/L,据此我们以为扫雪透光是生物增氧越冬的关键。
3、鱼种体质健壮是搞好生物增氧的基础
鱼种越冬成活率高低是很多因素决定的,但越冬鱼种的体质好坏,也就是肥满度如何和鱼体是否伤损也是很重要的。由于我们越冬的鱼种肥满度较好,但越冬出池率不算高,其原因是在并池越冬时操作不细没有按出鱼种规程办,拉网少,捕不净,出现泥水捞鱼,挂泥浆鱼,后期翻水捡鱼,造成挤压碰伤,鳃丝塞泥,体内受损等等。这些受伤挂浆鱼,在封冰前气温突变时,死鱼不少,鱼每天捞出100多尾。
4、加强管理是搞好生物增氧的保证
我们搞生物增氧越冬,体会到它不但效果好,也经济。通过调节水质和扫雪,其溶氧也较高,以往我们曾搞循环水增氧降低水温,出现鱼麻痹,冻伤。另外水流刺激,迫使鱼顶流流动,消耗体质,对越冬不利。1981年越冬秋片鱼种41.2万尾,采取循环水增氧办法,在1982年春将水抽到近“干锅”,多次打网只捕些杂鱼和几十尾头大体小的鱼种。所以生物增氧是我们高寒地区鱼类越冬的好方法。但必须加强管理,对水质进行分析,搞好生物增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