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圆形基础施工工艺技巧

2016-03-13闫志雄

工程技术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倒角预埋件圆形

周 刚,闫志雄

(国网定西供电公司,甘肃 定西 743000)

圆形基础施工工艺技巧

周 刚,闫志雄

(国网定西供电公司,甘肃 定西 743000)

变电站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应用和控制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感观和创优等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对圆形基础的工艺控制还是施工中的难点和弱点,倒角条和手工倒角两种有效的施工工艺技巧在施工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圆型基础;标准工艺;倒角

1 圆形基础分类

在送变电工程中,变电站基础大体为素土混凝土基础和钢筋混凝土基础,从形状上看有直角基础、多角基础和圆形基础。在变电站常见的圆形基础主要有电容器基础、钢构架基础保护帽、钢管塔基础等,文章主要以电容器基础为例,提出施工中基础浇筑、倒角、伸缩缝的设置等技巧,以供参考。

2 策划到位,超前预控

按照国网(基建/3)186-2015《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管理办法》,在工程开工前,由工程主管部门组织,对标准工艺应用及执行开展全面策划工作,施工单位在策划文件的基础上,逐项编制适用于本工程、本工序的标准工艺控制卡。针对电容器圆形特殊基础,充分重视工程标准工艺应用策划,编制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措施、安全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等施工作业指导文件,经施工技术人员论证,内部履行审批手续后,报监理项目部及业主项目部审核批准后实施,施工过程中对照标准工艺控制卡严格执行。建立培训机制,在全面开展标准工艺培训的基础上,施工班组在施工前应逐项进行培训交底。

3 施工过程控制

3.1 工艺设计

开展工艺设计,设计单位在施工设计中根据参考《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对“标准工艺”应用进行专项设计,从源头落实“标准工艺”要求,固化工艺成果。项目开工前,加强设计审查、交底等环节的质量控制,项目部在施工图会检的同时对“标准工艺”应用进行专项会检,及时发现和纠正设计缺陷,确保“标准工艺”在施工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3.2 材料准备

在单体过程开工前,材料准备是一项重要环节,对于电容器圆形基础,需要充分准备定型钢模、扣件或竹胶板、支撑钢管、倒角条、倒角模具、填充件、胶带等材料及施工工具,在现场有序摆放以便施工中利用。

3.3 基础浇筑

(1)以设计为基础,样板为标准,强化工序质量的过程控制,确保施工质量一次成优。在完成支模、缝隙处理、定型完成后,进入基础浇筑阶段。浇筑的混凝土有商混或自拌混凝土两种,不管使用哪种混凝土,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含泥量≤1%,采用饮用水拌和。混合比、强度必须符合要求,要根据基础方量确保一次完成浇筑的混凝土量。模板采用厚度15mm以上胶合板,表面平整、清洁、光滑。钢模板使用前表面须刷隔离剂。模板拼缝处加海绵条,板缝间要用腻子补齐。浇筑工程中一方面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气温的高低影响混凝土伸缩系数,按照当地气候条件,合理考虑确定浇筑时间,就定西地区而言,夏季浇筑基础,中午温度最高,不适宜浇筑,浇筑时间考虑在一天平均气温时段比较适宜,基础刚浇筑完毕也要防止太阳暴晒;冬季浇筑施工,环境温度要控制在10~20℃为宜,温度过低要采取搭设暖棚等保温特殊措施。另一方面要加强建筑过程质量控制,振捣到位。浇筑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施工,插入间距不大于400mm,上层振动棒应插入下层30~50mm,振动棒自下而上慢慢抽拉,将混凝土中气泡完全释放,基础侧面要匀速缓慢振捣,避免出现蜂窝麻面及漏石现象。

(2)预埋件必须为热镀锌件,采用柔性材料将其周围包裹2~3mm。并提前粘贴在埋件边缘,相当于在浇筑完成后在预埋件周围设置2~3mm伸缩缝,确保电气安装大电流焊接电容器支架时基础由于热胀冷缩而炸裂或裂缝,预埋件采用定型模具固定安装,与基础表面高出控制在2~3mm,按照预埋件钢板大小,可适当设置排气孔,保证预埋件的压实,防止空鼓,在混凝土浇筑时同步完成,一次成型。电气设备安装完成后用耐候硅酮胶封闭;预埋地脚螺栓必须一次现浇成型,不得采用二次灌浆方式。并按照见证取样要求,留置数量不应少于1组试块。

(3)混凝土顶面(包括预埋件)标高及水平度用水准仪控制,表面用铁抹原浆压光,至少赶压三遍完成。基础四周及顶面做圆弧倒角,使用塑料角线。

(4)基础倒角普遍采用的是提前在面板上粘贴倒角条和手工倒角。使用倒角条有两种施工方法,①将倒角条提前粘贴在面板上,模板组合好后内侧粘PVC板,粘贴前表面清理干净,满涂稀释后的树脂胶。10~16min后待涂胶呈干膜状态时,将PVC板由一边向另一边赶贴,并用橡皮锤敲击,以便粘贴牢固,不留气体。粘贴后用手推刨沿模板四周将板边刨齐、倒口,以免支模时PVC板因挤压而碎裂,支模前将PVC外层保护模揭掉。PVC板接缝处采用热熔工艺消除接缝。阳角采用定制PVC阴角线固定于模板内侧。在处理基础面时人工慢慢对倒角条内部混凝土振捣充实,尽可能的将气泡排除,防止出现麻面,拆除模板时要防止损毁“双脸皮”这种倒角方法工艺控制受限于倒角条质量及倒角条内部砂浆的密实度,较难控制;②基础面完全收光后,混凝土凝固到一定时间(控制时间)采用倒角条顺圆形模板内侧、基础边缘将弧形倒角条慢慢压下,人工轻轻击倒角条背面,使其一侧面紧贴模板,另一面与基础面保持水平后再次对倒角条与基础面结合处进行收光处理,确保“双脸皮”的效果。

手工倒角应在表面第一次收光后大约1h后进行(要严格根据混凝土凝固时间控制),使用预先特制的倒角模具,紧贴模板进行手工重复压摸面,以至倒角成型,采用清水砼倒圆角工艺,颜色均匀,倒角圆润、无气泡修补、光滑、层次感强、美观。此工艺方法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他是要通过多次培训、实习演练才能得出的成果。

3.4 成品保护

制定成品保护措施,做好防护措施技术交底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成品保护意识。保证“标准工艺”应用成果的完整性。在混凝土浇筑、倒角工艺完12h内采用薄膜覆盖并浇水养护,养护不少于14d,并设专人检查落实。

4 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文章通过对圆弧形基础采用倒角条和施工倒角两种施工方法、施工工序、工艺控制的介绍,整个施工过程制作影像资料,交流材料,落实“标准工艺”应用、改进及创新成果PPT汇报材料,便于前来参观人员交流学习,查找分析“标准工艺”示范工地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标准工艺”应用、改进、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提升工艺水平的建议,从而进一步完善施工工艺。

5 提高与完善

为加强“标准工艺”应用与创新水平,工程竣工后,应及时总结施工中良好的做法,收集过程资料,讨论改进措施,提出工艺亮点,编写创新成果,结合影像资料,组织有关专家开展现场鉴定评价,提出意见,不断改进提高,形成图文并茂的工作总结。

6 结束语

文章阐述圆形基础浇筑施工、倒角工艺的控制,通过不断实践、创新得出结果,是施工单位、施工人员技术力量、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更是是创新管理和现场实际的有机结合。总体来看,手工倒角施工工艺简单,效果易控制,值得不断推广应用。

[1]陈中流.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的非线性分析[J].四川建筑. 2016,(6).

[2]刘炎炎,杨凤军.圆形基础竖向承载力研究[J].四川建材.2014,(2).

TU7

A

2096-2789(2016)12-0220-02

周刚(1982-),男,甘肃白银人,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闫志雄(1972-),男,甘肃通渭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基建工程管理。

猜你喜欢

倒角预埋件圆形
锚筋预埋件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零件倒角初探
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零件倒角初探
为什么窨井盖大多都是圆形的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幕墙槽式预埋件现场监理探讨
对工程预埋件施工工艺的探索
对工程预埋件施工工艺的探索
圆形题
基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零件倒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