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农村水利工作

2016-03-13河北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处长郭强

河北水利 2016年1期
关键词:饮水节水灌溉

□河北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处长 郭强

立足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农村水利工作

□河北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处长 郭强

2015年,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强化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圆满完成了2015年和“十二五”规划任务目标,为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供了水利支撑。

1.“十二五”农村水利工作成效

1.1 总体进展情况

一是“十二五”规划任务完成情况。“十二五”规划解决2327.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200万亩,到2015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7。我省以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小农水重点县、现代农业县、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项目为载体,累计完成投资327.05亿元,解决了2660.5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954万亩,超额完成了规划任务。

二是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情况。2012年,省水利厅、省编办、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到2014年全省有乡镇水利站的163个县(市、区)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共建成乡(镇)水利站909个,落实人员3634名。我省乡(镇)水利站均为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属于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和公益性业务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2014年7月,省水利厅组织专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率为100%,优良率为83%。全省现有农民用水户协会4039个,其中在民政或工商部门注册的898个,参与农户182万户,管理灌溉面积1027万亩。

1.2 主要成效

一是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据调查,我省农村供水总受益人口5010万,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4872万,占总受益人口的97%,实现了供水到户的人口达4555万,占总受益人口的91%,中重度氟病区村7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我省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农村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着力构建城乡一体供水网络,在巨鹿、大厂、馆陶等14个县实施整县推进,分片联网,统一供水,建立覆盖全县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饮用水“同源、同网、同质”。

二是促进了农民增收。我省依托小农水重点县、现代农业县、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了一批从水源到田间的节、引、提、蓄、灌等农田水利工程,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降低了农民浇地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如唐山市实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后,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以上,亩均灌溉用水由240m3下降到160m3,亩次浇地费用由原来的15元下降到11元。东光县开展“沟渠坑塘+小型扬水站+机井+节水管道”的井渠双灌模式,原来用深机井灌溉每亩需十五六元钱,改用地表水后每亩只需三四元钱。平泉县七沟镇发展蔬菜固定式喷灌,实行统一种植、统一销售,建成了集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节水农业为一体综合节水示范区,亩均增收9000多元。

三是推动了农村水利科技进步。在肥乡、元氏等49个县开展了县域灌溉预报工作,通过远程实时监测县域气象数据、土壤墒情、地下水埋深、降雨量、灌溉用水量、蒸发量等数据,按照区域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区域ET管理理念,根据区域种植结构和作物非充分灌溉制度,通过电视、网站实时预报灌溉时间和灌水量,指导农民科学灌溉。在丰南、临漳等58个县建立了农田灌溉监测系统,利用计算机、电子信息和遥感技术,对农作物灌溉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控制和管理,实现数据的无线远程采集和监控,为加强农业灌溉用水管理进行了有益探索。

四是缓解了地下水超采问题。“十二五”期间,我省共建设节水灌溉面积1900多万亩,主要是井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年新增节水能力约11亿m3。特别是2014年启动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治理与保护同步,充分利用当地地表水、外调水和微咸水等替代水源,采取结构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机制节水、管理节水等措施,形成了从水源到田间、从工程到农艺、从建设到运行、从体制到机制的综合治理体系。2014年试点项目建设已初显成效,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7.6亿m3,其中工程节水4.08亿m3。

2.2015年农村水利工作及主要做法

2.1 重点项目实施情况

2015年,我省农村水利项目总投资95.26亿元,在155个县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63个县实施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21个县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项目,5个县实施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8处大型灌区实施了节水改造项目。截至2015年12月底,累计完成投资86.55亿元,投资完成率91%,解决了565.7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52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0万亩。

我省是全国首个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省份,在国家未出台相关办法、规定的情况下,我省制定了项目申报指南、项目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项目验收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明确了项目操作程序,规范了项目管理,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针对项目投资大、工程类型多、设计单位能力不一等问题,我省分别制定了地表水项目和高效节水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提纲,统一了相关表格,并对灌溉用水计量设施提出了技术要求,保证了实施方案编制质量。同时,要求各地将实施方案技术审查、财政评审和备案审查同步开展,实行“三审”合一,提高了审批效率。省水利厅委托水利部中国灌排中心制作了“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将实施方案编制、审批、招投标、项目建设等各阶段信息录入管理系统,同时将已建的河渠、坑塘、桥、闸、涵、泵站、机井、田间灌溉单元,以及工程建前、建中、建后的影像资料录入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对项目建设实行动态管理。2015年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水利项目总投资53.02亿元,截至2015年12月底投资完成率达到89%,工程完工后将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2.38亿m3。

2.2 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建设情况

2015年,我省元氏县、兴隆县、沧县、成安县、临西县、枣强县确定为全国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县,计划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农田水利项目实施方式、明晰和移交工程产权、创新运行管护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各试点县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对县域农田水利工程数量、运行管理、经费来源、水费收取等现状进行调查摸底,计划结合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小农水重点县和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项目建设在农田水利工程建管一体化、项目管理公开公示、项目补助方式、产权确权和移交、农民用水户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精准补贴等方面进行探索。

2.3 主要做法

一是落实主体责任,强化项目管理。各项农村水利工作都落实了责任主体,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了发展改革、水利、卫生等各部门分工,并建立了基层建管责任制,将领导责任、部门责任、技术责任落实到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建立了分级管理制度,省级负责项目统筹和技术指导,市级负责项目审批和督导检查,县级负责方案编制和组织实施;大型灌区项目各级水利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都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和项目组织实施机构,积极协调地方关系,筹集配套资金。

二是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工作效率。2015年,我省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审批权由市申报、省审批,下放到县申报、市审批,2015年项目实施方案2月10日前全部完成了批复。同时,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结余资金和绩效奖励资金的审批权限由省级下放到市级,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水利项目除跨市的引调水河渠工程由省级审批外,其余项目全部由市级审批,省级备案,加快了项目实施进度。

三是积极沟通协调,落实配套资金。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我厅积极与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协调,千方百计筹措配套资金。2015年,我省在确保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配套资金足额到位的基础上,自筹资金4.45亿元,解决了规划外89.6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省政府张庆伟省长、杨崇勇常务副省长、沈小平副省长亲自协调财政、发改等部门,将大型灌区1997~2014的年省级缺口资金2.08亿元,一次性落实到位;将2015年大型灌区项目省级配套资金比例由总投资的9%提高到了16%。有关市县积极与农业开发银行沟通协商,共利用过桥贷款3.11亿元,解决了市县配套资金缺口。

四是加强监督指导,加快建设进度。我省按照国家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的要求,加大了督导力度,对进度滞后的项目县进行现场督导和约谈;对项目完成情况实行了周通报、旬通报和月通报制度,并通报印发各市、县人民政府和水利部门。省级建立了分片包市督导检查制度,分6个组,每组分包2个设区市,对农村水利项目进展情况督导检查及了解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主要问题,帮助各地协调解决。同时要求各市也制定督导方案,与省级检查相结合,做到项目县督导检查全覆盖。省级组织33名设计、结构、概预算、施工等方面的技术骨干,成立了5个技术指导专家组,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水利项目的勘测设计、建设管理、建后管护进行指导,提高了项目建设进度和工程建设质量。

3.2016年农村水利工作展望

3.1 工作思路

以中央新时期治水工作方针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兴水惠民决策部署,按照水利部关于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和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适度扩大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范围,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积极推动先建后补、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调动农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的积极性。

3.2 工作安排

一是农村饮水工作。结合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采取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设计、规范建设管理、加强督导检查等措施,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和扶贫攻坚,加强水质净化处理,提升水质化验、检测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集中供水率、供水保证率和工程运行管理水平。

二是农业节水工作。以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水利项目为重点,按照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微咸水,高效利用地下水的要求,实施渠道防渗、高效节水灌溉、坑塘清淤扩容、河渠清淤疏浚及水系连通工程,实现压减农业灌溉地下水开采量和保障粮食安全两个目标。

三是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对改革试点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试点县的督导检查和总结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障改革工作扎实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2016-01-11

猜你喜欢

饮水节水灌溉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简易饮水鸟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