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看成岭侧成峰
——贺铸《青玉案》的多维解读

2016-03-13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300191

名作欣赏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多义性青玉案

⊙艾 翔[天津社会科学院, 天津 300191]



横看成岭侧成峰
——贺铸《青玉案》的多维解读

⊙艾翔[天津社会科学院, 天津300191]

摘要:本文通过对贺铸代表词作《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的文本细读,体察作者的内在旨意,先后品读出为爱情作、自抒悲情和暗讽时局三重意蕴。

关键词:贺铸 《青玉案》 多义性

只有才兼文武、高远抱负和人间情怀皆具之人,才能担当词的创作,这种人在浩浩历史长河中屈指可数。由于作者工于写情,更会令读者眼花缭乱:儿女之情荡气回肠深情款款,足以与昔之思妇伤春词比肩;政治情结凝练沉重深伏义里,毫不比往者怀才不遇词逊色。倾力造一面,名显一时之众人,已属不易;而词人同筑二者,且旨意皆传唱千古,不可不叹才力之大。

词之伊始为写作者的一次艳遇,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盼望艳遇。“凌波”出自曹子健《洛神赋》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以凌波代心仪之女,精心揣测聚焦美人之足,好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作者急盼其至的强烈心理,眼巴巴地希望其足向此而来,求窈窕之神态毕现。正所谓“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过横塘路”潜伏了多少遗憾。此处之“过”非今之“经过”“越过”之义,古取“来到”“莅临”之谓,所以若以现代汉语解读必会使原作中那种失之交臂、功败垂成、长久难以平复的切肤之哀大打折扣。虽然未能得手却依然“但目送,芳尘去”,这是聊以自慰的最后手段,至少还能目送美人归,然而不知不觉却在自我修复的同时自我伤害,集中体现在“但”字上。除了目送还能怎么样呢?任何进入这种情感的人都会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四处碰壁而不得解脱,因此造出密不透风、层层叠叠的抑郁心境。《诗经·卫风·氓》在女主人公倾诉苦痛后来了句狠话:“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其实是一种自我暗示式的情绪发泄,不至于苦积人怨,就如同篆刻名章时一定要在边框上凿通一个缺口,不致过于压抑,此可谓之规律。英国惊悚电影《深渊》直至结尾也没让伤痕累累的女主人公逃出隐藏着食人异族的地穴,因而颇受争议,无怪乎文艺作品多不采取这种形式。而《青玉案》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美人既远,仍不变心,依然是望“芳尘”,而不是“由她去吧”,一直在竭力维持抑郁情绪,将忧思进行到底——这种压抑直至结尾从未得以释放,反而愈演愈烈。

目送也有尽头,目标消失于天际便走入心际,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开始追问此女青春伴何人、妙姿居何处,但这对于作者来说是无从知晓的,于是作者便觉得佳人芳踪也只有同样惑人、同样招怜的春神才知道。不幸的是,从后面的草、絮、雨得知此时已是暮春,那么关于佳人的信息势必也要随着春之离去而石沉大海,无处可寻了。情感到此时已不似先前之沉重了,但却不是解脱,只是转为悲凉。

下片已天色黄昏,说明词人颙望已久而忘记了时间,自然延续了上片情感,手法上并未有甚奇处,当然有气脉贯注而下,并且上片的压抑情绪毫无阻拦地开进了下片,使全词浑融和谐,适于诵读。此处或许会有疑问,既然天已“暮”,何故云犹“碧”,一方面自然是为了增强诗歌的审美性和艺术表现力,毕竟“碧云”的视觉效果要优于“乌云”,此处抒写的不过是儿女情长,不需要“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的震撼力;另一方面古人常以“碧云”指代女子发髻或直接借代佳人,隐约之中作者神经衰弱、魂灵出窍,见那女子形象缥缈于天,更显痴心与怅惘。之后的“彩笔”用了南朝江淹的典故。其实这里显示出了两种矛盾的心态,其一自负于自己的才华,因江淹得彩笔便才华横溢妙句纷呈,犹然一股恃才傲物之气,与同样武盖天下的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鹧鸪天》)异曲而同工;其二呈现出纵然是才高八斗也只能写出“断肠句”的哀苦之情,这是很无奈的。虽然矛盾,却完美地统一在了词句词境之下,二者丝丝入扣。当前一层意义进入现实,碰到“才子佳人”的千古佳话,便无可避免地陷入了空有才而佳人不在的苦痛,那么纵然才贯宇宙又有什么用呢?然后迅速滑向后一层意义,使二者整合无痕。此乃前之“目送芳尘”手法的再次运用,转舒(喜)为悲,本以为得以解脱却将自己更加逼向绝境。

蓄积能量是为了增强高潮处情感的爆发力。直抒胸臆问闲愁几多,不平则鸣自古皆然,看不出有什么奇诡之处,而且比之于前面诗句意象突然减少,节奏突然放缓,并且由于是自抒情怀也使紧压的情绪略微松弛,似乎作者要丢弃一切技巧,将词句尽可能地淡化。紧接着就是千古绝唱的结尾:“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正如前人分析过的,分别以草、絮、雨喻愁之广、愁之多、愁之长,意境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具有更丰富的情绪和更深远的意境。另外,“川草”在旷野,“风絮”在城中,“梅黄时雨”乃江南氤氲水气之中,连续切换三个镜头,并且都是旷而无人的视野,更体现出词人跨越时空的思念和肝肠寸断的哀思。止笔于此余音袅袅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久久难以从中超脱。

据刘逸生考证①,苏轼的和词作于五十五岁,彼时贺铸四十岁,则可知贺词乃词人四十或者更早之作。同时词上片出现“锦瑟”一词,瑟本是五十弦,因声过悲,减为二十三或二十五根,故此可视作暗指彼女年方二十开外。由此《青玉案》可以说是一首非常本色的爱情词。

把前文的解读放在一边,换一个角度审视,词作就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借佳人自况而抒发不得志的写法古已有之,屈原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又有辛弃疾“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摸鱼儿》),这是由《论语》“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生发出的写作技巧。“锦瑟年华谁与度”慨叹自己空有一身本事而无人赏识;之后的“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则暗示自己身份,但凡有台榭水池、雕梁画栋的多是大户人家,贺铸本是宋朝帝室后族,又曾娶宗室之女为妻②,地位显贵自不必说。两句之内说尽自己才华之高与门第之高,按古制择选人才不外科举取才、门荫取贵两种,本来不论哪一条贺铸都是出类拔萃的,但偏偏双双落空仍旧不得志,这大概是词人最气恨不过的了。可以设想在词人看来,自己比贬入冷宫的陈皇后更不如,陈皇后虽有一片痴情和坚固后台,终究没有子嗣,而自己不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没有道理沉沦下僚,只能哀叹除了春(神)没人在意我了。下片“彩笔新题断肠句”一样暗含愤懑之情,有彩笔之才却只能写断肠句,一方面上承无人识才之哀,另一方面叹才华荒废无用武之地。词至末尾连续三个比兴组成的博喻,分别坦言自己就像烟草一样默默无闻不被重视,像飞絮一样无依无靠飘飘荡荡,像梅黄时雨一样毫无生息地虚度时光——这些也正是“闲愁”之源。前句问闲愁多少,看似答非所问,却又层层递进跌入巨大的哀伤。愁之源如此之多,愁之重可想而知。

再次放下第二个维度的解读,不要预设,细读再三,又感悟到以词他况(异于自况)的用意。凌波仙子可解作任何可以发现词人才华的人,谏官、考官,一切可以推荐自己的文武百官,甚至皇帝。可惜的是他们没有一个来“我”这,于是便只有怅然地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然后就以屈原在《离骚》中表现出来的“舍我其谁”(虽为孟子语,屈原更早有此心理)的自负说:看你们能和什么样的人共事,言下大有宋人郑广“满朝文武总一般”的豪傲之气。之后的四句说朝无贤才,当你们忘乎所以地沉溺于优越生活的时候只有春(神)看在眼里了,有怜悯更有蔑视。

下片的乌云升、天空暗既是对朝政的讽刺,又是对时局的诅咒,更是对国祚的预测,最后作者点明了云乌天暗的原因,即得势之众皆无益于国,这正是词人“闲愁”良多之根本所在。川上之草、风中之絮、梅黄之雨,多则多矣,终无大用。借以暗指朝中人,所以三句实乃一句,一再重复的目的在于希望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同时一唱三叹也表现出了作者的痛心疾首。可以说,这种理解方式最接近作者的武人本色。

除了词人自设的三层旨意外,词中的引涉大多超越了典故的功能,词的潜文本的多维性,使之在相同的篇幅内彰显出比同样曲格作品更加丰富的信息量。“凌波”句指向曹植,曹植曾作《求自试表》希望建功于两军阵前。词人在写作时不仅引入了凌波仙子的意象,更引入了《洛神赋》背后那个渴求功名却怀才不遇的曹植形象。“锦瑟华年”典自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既借用了原词所带有的哀婉,又借用了作为情诗解读时生发的情调。下片头两句分别化用江淹《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与其得彩笔而发才情的传说,强化江淹在句中的地位,催使读者与其名作《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联系起来,自己一语不发便道出黯然神伤的心境。末三句虽未用典,却用了三个极具暗示性的意象:草、絮、雨,此三者的代表诗句可谓妇孺皆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辛弃疾《摸鱼儿》)和“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瓂《浣溪沙》),从而成功牵引出了孤寂、闲闷与幽怨三种情感。《天龙八部》中慕容世家有一绝招“斗转星移”,能将别人打来的本门武功转送回去,造成自己身兼天下武艺的错觉。贺铸的这首词正是这样,用关联影射将人们思维迁出,将他作精华引入,使作品同时表达多重经过历史千锤百炼的情感与精神,加之自己着力打造的三层意蕴,己力人力,双力合击,力道深厚。

贺铸身负文人气质,深谙创作真谛,广识前人创造,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同时,他又身负武将风范,从而不拘常理,眼界开阔,奇正相生变幻无尽;才兼文武,遂有《青玉案》之绝唱。

① 刘逸生:《宋词小札》,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8页。

② 《唐宋词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883年版,第253页。

作者:艾翔,文学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史。

编辑: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多义性青玉案
王旺球
游襄阳米公祠
《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冬至寄远
微评
《艺术与视知觉》表现力与中国古典诗学中意象
马雅可夫斯基讽刺喜剧《臭虫》再解读
浅谈古典诗歌意象的多义性解读
以“1”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探究
锦诗:青玉案·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