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忘江湖:只为娱情不为名
2016-03-12李阳
李阳
汉字传承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并形成了书法艺术。书法是我国特有的艺术门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近30 年来,促成了我国前所未有的群众书法热。“书法热”带来了我国书法事业的繁荣、发展,同时进入大众文艺的书法也正面临着摆脱传统文脉的缺失……
因此,需要让书法进行回归,重塑书法艺术的人文精神和抒情方式。以人文艺术的审美来发扬这项文化遗产,更要去传承其中所承载的文化精神。
林语堂先生认为中国的书法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精神。他在《吾国与吾民》中,对中国的书法艺术给予极高的评价:“吾们还可以说他提供给了中国人民基本的审美观念……在书法上,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
书法艺术是一种包含人文精神的艺术。唐代柳公权说“心正则笔正”,宋代苏轼说“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而明末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古往今来,强调书家的人格地位,书品即人品的人格主义的评价方法长期影响着书坛。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各自有属于自己的美学内涵与价值。书法是一种标榜的艺术,书法作品在彰显艺术魅力的同时,书法家的人格、学识因素也会凸现出来。
在时代高速发展的当下。当书法的实用价值逐渐被淡化,艺术价值则逐步被重视。通过国内大小展览的投稿竞争,最终使得“技术性”书法家成为国展的精英甚至状元。从最初的文人抒怀,到现在的追名逐利,将艺术性的书法元素最为了一种技术手段和赚钱的工具,其中所需要的文化内涵所欠缺,只有文化的外衣。由于种种现像的出现,在现在的评审中增加了学识、文学功底的考察。这是在呼唤将书法作为日常的书写,作为日课而作,回归书法原有的传情达意、表现自我感情的载体。
傅山先生在《作字示儿孙》中写道:“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这正如“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一样。书法是表现人文情怀的艺术,也是作者个人品格的一种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分子应有的一种品格、一种情怀,是这个阶层的精神特征。书法是一门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高雅艺术,如果不强调作品丰富的内涵,不提升其精神品质,一味地浮躁铺张,则只会消耗书法的艺术生命。眼下有人提出了书家“学者化”的口号,提倡加强书家人文素质和传统国学的综合修养。正如说:“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不读书而能臻绝品者,未之见也。”
呼唤书写的回归,无论是从展厅到庙堂,从庙堂到江湖。书写不仅仅是一项实用技能,更是一种人文情怀。观之古往今来的书家大儒,均为德艺双修、德高望重之贤者。我们不应轻易忽视他们留下的文脉,而要认真地、顽强地传承下去。
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一种传承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