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我国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016-03-12400014重庆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
400014 重庆市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
文献检索我国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刘玲张际蒲晓芳
400014重庆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
1文献的纳入标准及检索方法
1.1文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研究地区为中国大陆。(2)研究对象为心血管疾病病人。(3)研究设计为临床试验研究。(4)主要干预方法为实施健康教育。(5)中文文献。排除标准:(1)非实验性研究(如综述、经验总结、个案报道、病例回顾研究、观察性研究、队列研究等)。(2)未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1.2文献检索资源及策略以检索词“心血管疾病/心脏疾病、健康教育”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2年~2013年)、CNKI(1990年~2013年)、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97年~2013年)和万方数据库(1994年~2013年),剔除重复文献。
1.3文献整理与分析首先由筛选人员阅读目标文献的题目和摘要,删除不符合的文献;其次浏览相关文献的全文,对其研究目的、材料、实验方法、结果等进行质量评价,删除与主题关系不密切的文献;最后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我国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及其效果等。
2结果
2.1文献纳入结果按照设定的检索词,通过对相关的中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目标文献166篇,删除重复文献,共获得目标文献82篇,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对剩余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对比分析,最终获得有效文献11篇。其中,我国首篇探讨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的文章发表于1998年[1],此后每年发表的文献数量逐年上升,提示国内学者对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2.1.1研究设计在纳入的11篇文献中,有7篇[1-7]为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其中有2篇[3-4]详细阐述了随机分配的方法(奇偶数法,随机数字表法),1篇[8]按照病人意愿分组,1篇[9]为类实验设计,研究者虽然提及按照入院年份分组,但未提及具体的分组方法,1篇[10]未提及具体的分组方法,1篇[11]采用干预前后自身各指标变化作对比。所有纳入文献均未提及是否采用盲法、分配隐藏、是否存在其他偏倚的来源,1篇[3]报告了失访/退出人数。
2.1.2研究样本量在纳入的11篇文献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组的样本量为40~398例,其中40~90例的有6例。所有研究的分组均包括男性病人和女性病人,其平均年龄为(51.07±14.28)岁。
2.1.3健康教育的方式及内容在纳入的11篇文献中,有10篇[1-4,5-10]采用口头教育(小讲座、病友联谊会等,其中1篇[5]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表),7篇[1,3,7-11]采用发放书面的健康教育单/手册,4篇[1-2,4,8]采用播放录音、视频,2篇[3,9]采用电话随访,1篇[9]采用家庭随访,1篇[3]采用提供咨询电话,1篇[11]采用短信平台。其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其优缺点分析见表1。
2.1.4健康教育持续时间和频率有6篇[1-2,4-5,9-10]为住院期间,5篇[3,6-8,11]延续至出院后。有3篇[3,8]出院后的院外随访时间持续为1年,1篇[7]出院后的院外随访时间持续为6个月,1篇[6]出院后的院外随访时间持续为3个月。就频率而言,有3篇提供了相关信息,分别为每周1次[1]、每2周1次[7]、每月1次[3]。
2.1.5结局指标为了评价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需要一定的评价指标:有4篇[3-5,8]采用治疗和健康相关行为依从性(遵医行为),有4篇[4,6-8]采用生活质量(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关系、环境因素等)评价, 有3篇[1-2,5]采用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2篇[1-2]采用住院天数, 有2篇[8,11]采用疾病相关的特异性生理指标,有 2篇[2,10]采用病人满意度,有1篇[9]采用不良生活习惯改变情况,有1篇[3]采用病人再入院率、死亡率比较。
2.2效果评价利用统计学分析表明,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定的健康教育措施,采用一定的结局指标,所纳入文献中的试验组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明显提高[1-2,5],住院天数减少[1-2],满意度增加[2,10],再入院率、死亡率明显下降[3],治疗和健康相关行为依从性明显改善[3-5,8],生活质量明显提高[4,6-8],疾病相关的特异性生理指标明显改善[8,11],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高脂饮食、不运动)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试验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健康教育场所局限,延续性不够在纳入的11篇文献中,健康教育的场所主要集中在住院期间,延续至院外的健康教育的时间不超过1年,这跟我国传统的医疗模式有关:大多数病人出院后就结束了和医院的医患关系,只有在复诊时才能得到专业咨询。和其他科室疾病不同的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大多数为慢性病,是出院后近期再入院的高危人群,需要长时间的治疗,而它的专业性又特别强,病人出院后仍需继续长时间服药,而照护者(特别是儿科)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怎样保证出院后的用药安全、治疗的依从性、病人的满意度以及减少再入院率和并发症,怎样保证病人出院后能继续得到正确的高质量的照护,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健康教育的需求有必要从医院延伸至家庭。
2.3.2健康教育方式单一在纳入的11篇文献中,绝大部分利用了传统的口头教育和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方式以供不同类型的病人的需求。
2.3.3效果评价体系不健全在纳入的11篇文献中,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体系是随意的,没有一篇文献的评价体系是经过科学论证证明其合理性、全面性。由此产生的统计数据得出的结果也很难让人信服。
2.3.4健康教育实施者单一所有纳入文献的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均为护士。心血管疾病产生的不仅仅是生理的问题,还有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显然护士群体不能满足病人全面的康复指导。
2.3.5病人参与度不高我国的健康教育主要集中在住院期间的口头教育,受人力资源、病人的作息时间等影响,院外的健康教育部分受教育方式、场所、病人的经济状况等影响,病人的参与度并不高。
3讨论
3.1扩展健康教育的方式在传统的口头教育和发放书面材料的基础上,综合电话随访(包括提供咨询电话)、家庭访视,大力发展基于网络平台的健康宣教[12-14],如QQ群、短信平台、微博、专科网站(包括科室及人员简介、专科基础知识和技能、各种专科疾病的相关治疗和护理知识、心理护理、护患沟通等,综合运用影音、图片、文字等手段)等,尤其是专科网站的建设,使信息权威和集中,为病人带来方便和信赖感,也实现了信息共享,使医疗资源最大化,同时能减少交叉感染,变被动照护为主动照护,是护理专业照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15]。这样既发扬了各种健康教育方式的优点,弥补各自的缺点,又让病人根据自身情况有更多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有利于提升医护人员的社会地位以及门诊复诊率。
3.2规范健康教育的流程建议制定专科疾病健康教育路径[16-19],规范健康教育流程,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
3.3规范效果评价体系建议利用多种方法(专家函询、病人调研、小组讨论等)规范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体系[20-21],拓展效果评价指标如病人感知的出院准备度、病人的自护能力、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成本效益分析等。
3.4多学科协作,共同实施健康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的全面护理,在健康教育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医师、护士、心理咨询师、康复师、营养师、社区工作者等多学科人员的协作和努力[22],共同促进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平衡。
3.5政策层面的支持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如人力资源的配置、经费的来源等。
本研究主要是对我国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实施的现状和效果进行研究,纳入的文献来源于中文数据库,样本平均年龄偏大,没有专门针对儿科心血管疾病患儿的文献,文献质量不高或病种涵盖的范围较小,因此提出的建议只是针对纳入文献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在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很多都是凭当前经验在开展,因此,本研究只适用于当前阶段,还需要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董瑞馨,马希玲,杭素芳,等.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护理学杂志,1998,13(6):377-378.
[2]熊祖军.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5,13(6):362-363.
[3]陆舞英,谢桂香,金晓红.院外追踪健康教育对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2):45-47.
[4]田震静,吕烨辉,付爱丽,等. 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502-504.
[5]孙秀红.健康教育路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效果[J].河北医药,2013,35(5):780-781.
[6]李顺群.家庭健康教育对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8):65-66.
[7]李秀容.对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实行门诊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12):474.
[8]冯静,顾晔.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院外健康教育效果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3):507-509.
[9]余波杰.慢性心血管疾病的社区护理和健康教育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318-319.
[10]王秀兰,王凌云,李素茹,等. 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6):950-951.
[11]赵月玲.体检中心健康教育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效应[J].全科护理,2009,7(11c):3096.
[12]覃美青,谭鹤长.微博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2):178-179.
[13]黄菊,高敏.“网络护士”在推进护理事业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2):188-190.
[14]刘贝,张琳.胸外科开展多样化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3,28(22):87-88,94.
[15]万巧琴,么莉,侯淑肖,等.基于医院延续护理开展现状与问题的质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0):38-41.
[16]常海霞,吴星,哈丽比努.坎加库力. 临床路径式健康教育在少数民族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9):673-675.
[17]张宏静.健康教育路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6):104-105.
[18]张艳燕,王领会,靳海荣.临床护理路径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8):588-589.
[19]梁婷,都冬梅.康复路径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1):1155-1158.
[20]丁建玲,李萍,侯铭.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5B):1700-1702.
[21]方良玉,王建宁,涂发妹,等.乳腺癌围术期健康教育路径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1,26(2):73-76.
[22]苏维,黄乐松,刘智策,等.多学科协作工作模式的实施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8):607-608.
(本文编辑冯晓倩)
(收稿日期:2014-08-18)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2.019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和以人为中心理念的深入,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对提高病人的自我照护能力、疾病的治愈率和康复率、对护士的满意度都大有裨益。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泵,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威胁人的生命。很多心血管系统疾病需服用强心利尿等特殊药物,正确的健康宣教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关于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国内没有统一的模式,很多都停留在经验上。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对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进行了探索。本文通过对我国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的文献进行回顾,了解健康教育在此类病人中实施的现状及效果,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我国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进一步规范化提供理论依据。现综述如下。
基金项目:2013年~2014年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临床护理)(国卫办医涵[2013]544号)
通信作者:张际
刘玲:女,研究生在读,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