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引领教与学质量提高*
2016-03-12赵天琦田少萍陈晓东孟繁雨
赵天琦,田少萍,陈晓东,孟繁雨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围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引领教与学质量提高*
赵天琦,田少萍,陈晓东,孟繁雨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种教学因素综合效应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其教育的培养模式、政策环境、教师及学生双方的监督、问责和激励机制等,在教学改革中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为此,我校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导向,围绕教师如何教,学生怎样学引领教与学互长,在教改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实践证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提高大学生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育资源环境;创新能力;政策机制
实施教育创新的目的,就是要探索当前形势下人才培养和教育的规律,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规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制及教学运行机制;加强改善教学培养条件,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建立师生的科研和学习模式创新、问责和激励机制创新,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强化师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发展大学生教育创新改革,科学统筹、健全机制、创新模式、不断探索完善,为开创高等教育的新局面,促进教育更好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1 深入大学生教育规律的研究,建立新型大学生教育培养模式
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的规律,借鉴和探究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和经验,探索符合国情的学生培养模式。几年来,我们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大学生科技创新、教材教案、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导师指导方式管理运行方案等教育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全面探索。
2 优化网络等教学资源配置,改善学校大学生培养条件
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和信息资料查新等网络环境建设,学校教务处组织审查和资助部分优秀专业教师,结合他们的一线教学实际和教学内容,开展授课的网络化课件建设和教学,如:各学院教师把基础和专业课内容设计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依托“学校课程中心”和“学校在线学堂”等校内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并辅以课后的习题、题解、参考书、FLASH动画库及与本课程相关的工厂生产视频等实用知识内容, 极大方便了学生在校园网上浏览学习和学习资料下载,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互动,批改作业等,节省了学生学习查资料的时间。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上的仿真软件库,节省了学校购置实验设备的费用。学习效率也显著提高,达到了优化了学校得资源配置的目的,改善了大学生的学习环境条件。
3 建立学术交流大型仪器共享等平台,优化教学资源环境体系
我校还了整合校内实验室装备等软硬件资源;加强校图书馆平台建设,加大教学用书购置力度,有组织地引进一批国外先进教材或教案;发挥校内知名专家、学者优势,建立优质的本科生教学资源共享体系:如高水平系列学术讲座、精品课程等多媒体课件、精品教案库、信息和学术交流网站以及其他网络资源利用平台[1-2]。与国内外高校联合培养和校际间互访交流;理工科学生还开设了大型仪器综合平台及相应的仪器操作培训课程指导班,各专业均建立起了开放实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大学生今后科研创新打下基础。
4 加强政策创新,营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
从政策和和经费上对部分在“大学生创新实践”中脱颖而出的有科技创新能力和愿望的学生进行专门指导和重点扶持,配备相应的教师、实验室和经费支持,积极发挥导师和知名学者的指导作用,达到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3-4]。组织学生定期参加由各学科带头人主讲的学术前沿科技知识讲座和设立学术创新论坛,营造浓厚的创新学术氛围;每学年定期在“大学生创新实践”中评选出优秀的学生,给以相应的表扬和精神和物质奖励。
5 建立完善教学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
5.1强化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调整相关课程设置,减少各课程间的重复内容及陈旧内容等不合理部分,引进新的知识内容;注重年青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建设;改善教学内容方式;尤其是加强考试成绩考核评分标准等环节建设以及教学质量的教学督导质量评价制度,细化考核要求,规范考核程序,明确教师考核职责,严查学生考试纪律,建立中期考核环节和引入学生分流淘汰机制;提高考试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发挥考试在培养学生中的质量监督和优胜劣汰的筛选作用,使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
5.2实施教师交流与合作计划
实行教师评价制度,制定教师管理办法,将教师考核制度常态化;选派和鼓励年青教师赴国内外知名高校访学、交流,加强学术前沿的把握,扩大研究视野,提高教师教学创新业务能力;加强教师参与社会实践能力建设,支持其到实践教学基地和对口行业进行交流和合作。
5.3建立教师激励与问责机制
建立完善教师问责制,落实教师课程全程考核制度及教学督导制度,并完善审查工作。对新入职的教师要进行为期一年的集中外语及教师标准化等基本技能培训和教师资格考试。对不合格者免发教师资格证。对督导中发现和查出的教师违纪违规及教学质量综合评定连续差评的,视情节给予通报,停课,停发教学奖金,取消教师资格等处理;对教学评比中成绩优秀的教师,在评职和教学业绩上给予院或校级相应奖励。
5.4完善学生扶持与激励机制
建立长效、多元的学生激励政策[5-6]。充分发挥助学及奖学金对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的引导、激励作用。完善各类资助奖励评比制度和评选办法,规范过程管理,保证评定的公平、公正、公开。且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学生的不同学科综合成绩,加大提高对特殊学习成绩和部分经济条件差的学生的扶持奖励力度。解决了部分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极大地激励了大学生学习和创业创新的积极性。
5.5完善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不断完善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健全促进就业创新的体制机制,落实好就业创新“一把手”工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拓展就业创新领域。以学生为本,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创新就业竞争力。通过“阳光就业指导计划”、“创新创业引领计划”、“就业困难群体援助计划”等以信息化为依托,以举办企业就业招聘进校园等活动为学生就业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成熟、完善的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和实训基地建设。
6 结 论
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质量教育是随着现代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发展的。创新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现代社会科技发达、现代化程度提高及竞争激烈的时代必然产物。当前,我们社会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教育体制不断创新和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尤其随着当今社会生产力和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会越趋于精细,职业实践的难度会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教育质量及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应紧紧围绕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一核心,不断完善各种教学要素,以引领和适应时代改革的需求。
[1]单美贤,桑学峰.共享、协作与融合创新:教育资源环境的发展追求[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4(11):120-124.
[2]李国强,陈碧芬.数学课程资源的认识、开发与利用[J].教育与管理,2012(06):96-97.
[3]张爽,沙飞.高校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J].教学研究,2013(36): 15-18,21.
[4]曹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35-36.
[5]陆明克.新常态下职业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再解读[J].职教通讯,2015(16):6-10,25.
[6]国卉男.我国地方终身教育政策机制创新的解读—以福建省的终身教育政策文本为[J].当代教育科学,2015(13):36-39.
Learning Quality Improvement in Innovation AbilityTrainingofUniversityStudents*
ZHAO Tian-qi, TIAN Shao-ping, CHEN Xiao-dong, MENG Fan-yu
(Institute of Chemistry, Jilin University, Jilin Changchun 130012, China)
Thecultivationofthecollegestudents’innovationabilityistheresultofthecombinedeffectofmanyteachingfactors.Sincethereformandopening,thecollegestudents’educationdevelopmenthasmaderemarkableachievements,butthetrainingmodeofeducation,thepolicyenvironment,teachersandstudentsbothsidesofthesupervision,accountabilityandincentivemechanism,etc.,inthereformofteachingstillneedfurtherperfectandimprove.Takingcollegestudents’innovativeabilitytrainingasobjectiveorientation,aseriesofinnovationintheeducationalreformpracticeexplorationwasmade,theremarkableeffectwasobtained.Practiceprovedthatthecollegestudents’innovativeabilitytrainingwasthekeytoimprovetheteachingqualityofcollegestudents.
educ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innovationability;policymechanism
吉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 (No:450060473336)。
赵天琦(1963-),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基础实验和教学及精细化学品有机合成研究等工作。
G642
A
1001-9677(2016)013-01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