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2016-03-12王德堂夏先伟肖先举

广州化工 2016年1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院校科技

李 敢,刘 颖,王德堂,夏先伟,肖先举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技术学院,江苏省化工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 徐州 221140)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李敢,刘颖,王德堂,夏先伟,肖先举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技术学院,江苏省化工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徐州221140)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使命,时代的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职院校面临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严峻考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新环境不浓厚、师资力量缺乏、创新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多渠道的创新能力培养环境、鼓励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进一步完善创新体制的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创新能力对于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世界竞争力的关键要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型和应用型管理人才的重要机构,肩负着重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将直接关系着应用技术领域的创新水平。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讲,创新能力就等于就业能力,没有创新能力也就没有就业能力,更谈不上发展潜力,所以高职院校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是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高职院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并没有实现实实在在的创新教育。因此,要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认清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所面临的严峻困难,走出一条具有高职特色的创新之路,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创新意识不强

广义上的创新意识由创新欲望和创新人格两部分组成。创新欲望来自于人的内在需求,是创新活动的基础,而创新人格为创新能力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保障系统。创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学会主动获取新知识,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并将这一能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社会和个人创造价值。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应该具备主动性,能够主动地学习基础和专业知识,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地参与各项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而高职院校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自信心不强,缺乏冒险意识,虽有创新潜能,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缺乏创新的欲望和创新的毅力,表现为在课堂上不敢大胆发言,不敢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质疑,提出独到的见解,课外科技活动中不能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成功应用到实践中,做到灵活的应用,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不主动参加学术讲座或者学术论坛活动,即使参加科技活动也不能从一而终,刚开始有新鲜感,耐不住寂寞和反复,几次活动后便打退堂鼓,造成创新资源很大浪费。由于受思维定式和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很难辨证的、全面的、发散的、逆向的思考和解决新问题,创新能力低。高职学生科技创新“体验型”多,成果转化少等诸多问题。

1.2创新环境不浓厚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和和社会的支持。高职学校的文化氛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场地、设备设施、经费、指导老师缺乏等问题,而且出台的关于创新教育的鼓励性政策较少,只能为少数学生提供科技创新项目或技能大赛的机会,很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为没有足够的施展舞台和机会而得到很好的提高,造成学校整体科技创新氛围不浓厚,创新精神不能得到很好的延续。高职学校是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创新应用型人才,所以学生的创新成果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巩固、强化和提高。学生实践实习是挖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法。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多数专业不对口,学校联系的实习单位虽然对口,但往往因为人数多而流于形式,而且企业在招聘时往往只关注学习成绩、证书等,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提及。

1.3师资力量缺乏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也教学改革的实施者,要成功的进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水平。目前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整体水平不高,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但是实践操作能力严重缺乏,不富有创新精神,有些教师虽然下厂锻炼,但往往只是走走形式,交交材料,动手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提高,所以很难圆满完成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工作。高职专职科研教师承单着巨大的科研压力,由于专科学生在校时间短,课程多,时间分散,没有充足的精力加入到教师的科研中,同时由于专职科研教师较少,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教师往往更倾向于自己亲自做科研,学生只是打打下手,从而忽略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忽视学生创造精神利创新能力的培养。专职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和家庭问题,根本抽不出时间进行科研或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训练活动。

1.4创新体制不完善

对学生的考核,往往只重视考试分数、获奖加分等,对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能力没有考核,导致学校考核审核什么,学生就应付什么,不利于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

而对专职教师的考核中,往往只是在职称评定时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指导大学生创新大赛或毕业论文获奖,而没有制定教师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相应指标,再加上教师上课任务重和高职院校对科研的不够重视,教师没有充足的精力和场地吸引和指导学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

2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2.1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主动性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很多学生对未来职业很迷茫,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市场调研,了解未来职业的发展前景,从而坚定学习和实践创新的信心。学生要树立自信心,就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系统化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教师要教会学生从图书馆获取资料的方法,高职院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图书馆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以满足学生对广博知识的渴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里咨询教师在创新过程中和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要及时进行心里疏导,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和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采用问题式、案例式、探讨式等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了解、分析和归纳最新的教育成果,并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把最能体现学科前沿的知识和有益的经验教给学生,教给他们最基本的科研和创新方法,从而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若干富有探索性的教学情境,引导、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和科研活动,使学生在进行科研实践中感受利理解知识产生、传播、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兴趣,培养学生质疑和探索的精神,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某一问题的争辩、切蹉和探讨,能激发起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的兴趣。

通过社团积极开展各种科技文化活动,营造宽松和平等的环境氛围,构建适合学生成长成才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主动性,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积极寻求创新能力的锻炼平台。班主任和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知名学者、教授、成功的企业家等学术论坛、知识讲座、成果展或参加技能知识比赛、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吸取成功之道,使学生了解科技前沿,开阔了视野,渐入学境,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创新激情和兴趣,不知不觉中自信心增强,在逆境中成长,为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营造良好的多渠道的创新能力培养环境

在管理体制上建立起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渠道, 学生可通过校长书记信箱、师生座谈会、科技创新沙龙、旁听课题鉴定会等形式直接参与专项问题讨论过程,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保护其批判质疑精神。

学校应建立校园创新基地,如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等,并依靠品牌学科专业优势,并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使学生得到跨专业跨学科的合作机会,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更大地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丰富了学校的创新成果。

仅靠在校园里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共建校企科技创新基地,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到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为社会服务的本领,也可以提前为企业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员工,实现校企互惠互利、双赢的效果。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家长的鼎力支持。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引导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言传身教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提高孩子自我创新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2.3鼓励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

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关键在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了建设一支具有主动性的、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为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走出去,引进来”,鼓励教师到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培训、深造,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使教师在职称和学历上不断提升,邀请知名教授、专家开展科研讲座,避免走弯路,引进不同知名高校的博士、博士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入校从事科研工作,以带动全校科研氛围,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生源下降的情况下为教师减负,降低教学工作量,由专职教学教师逐步转为半教学半科研,乃至专职科研教师,加大投入,鼓励教师从院级科研课题做起,不断提升科研能力,逐步到省、市级等高级别课题,鼓励教师到生产一线进行社会实践锻炼,在社会大熔炉中为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技术服务等,提高为社会服务的本领,为教学积累足够的经验。

2.4进一步完善创新体制

为了充分调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激发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将科技创新活动与学生的发展积极挂钩。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高职院校必须进行考试考核方法改革,把创新技能考核作为学生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可以抵消一部分学分,或规定最低创新学分不得低于多少,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综合能力,实现创新教育的普遍性。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避免试卷、作业、出勤等定成绩的传统模式,采取给题库网上答卷、产品工艺设计、就某一产品或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研、撰写研究报告等,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

作为对高职院校的科研教师的考核要“重过程,轻成果”,不能一味的追求申报了多少课题,多少专利获得授权,发表了几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引入了多少经费,而应该重视科研人员在学校发展和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上所起的作用。同时要加大对科技创新活动、科研成果的激励奖励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3 结 语

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参与。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还处于摸索阶段,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己任,开创性地运用知识,不断创新,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创新人才。

[1]瞿万波,李燕.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3(10): 46-48.

[2]徐九春,蒋丽芬.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J].江苏社会科学,2013(S1): 77-80.

[3]曹燕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9): 54-55.

[4]龚媛媛.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11): 103-104.

[5]舒畅.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3(11): 68-69.

[6]薄爱敬.高职院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9): 200-201.

[7]李馨雨,王志学.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2): 43-46.

[8]隋郁.高职院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9): 196.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ie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LI Gan, LIU Ying, WANG De-tang, XIA Xian-wei, XIAO Xian-ju

(Chemical Engineering Institure, Xuzhou Colleg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Jiangsu Province Engineering Technolo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f New Chemical Material, Jiangsu Xuzhou 221140, China)

Cultivatinginnovativetalentsandimprovingtheinnovationability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isanimportantmission.Thetimesdeveloprapidly,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innovativeabilitieshavebecomeincreasinglydemanding,highervocationalcollegesfacestheseveretestofthestudents’creativeabilitytraining.Thequestionsaboutthecultivation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enterprisingabilityshowedthatstudentsdidnothaveastrongsenseofinnovation,environmentinnovationwasnotstrong,teacherswereabsent,innovationsystemwasimperfect,andtostimulatestudents’innovativepositiveinitiative,tocreateagoodmulti-channelsofinnovationabilitycultivationenvironment,encourageandcultivatehigh-qualityinnovativeteachers,tofurtherimprovethesysteminnovationcountermeasureswereputforward.

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innovativeabilities;cultivation

2015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性项目“基于专业社团的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SDJ490)。

李敢(1976-),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十余年有机产品的合成生产与研究,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助剂协会指导老师。

G640

A

1001-9677(2016)013-0189-03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院校科技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