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召开600多名“大咖”齐聚福州纵论全球化纤格局
2016-03-12
第22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召开600多名“大咖”齐聚福州纵论全球化纤格局
“第22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在福建省福州市隆重召开。来自全球化纤业届的600多名业内人士齐聚福州,共商新竞争格局下全球化纤产业发展大计。会议为期两天,持续到9月8日结束。
9月7日是会议的“重头戏”——发展论坛。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杨纪朝,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姚穆、俞建勇,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调研员陈新伟,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处长王栋,福建省福州市经信委陈驹,福建省长乐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国晓等嘉宾,以及来自日本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韩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泰国人造纤维工业协会、欧洲化纤联盟等国际化纤机构的负责人和来自国际国内化纤企业的代表等600多人齐聚盛会,探讨全球化纤业当前发展的关键点,谈转型,谋发展,看未来。
中国化纤: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在开幕致辞中首先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化纤届同仁表示欢迎。他表示本次会议以“联动发展的全球化纤工业——创新、协调、绿色、共享”为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杨纪朝指出,创新是化纤工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以及各个生产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符合整个化纤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绿色意味着产业的发展与其周边的社会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多种资源共享、寻求共同发展是应对全球化纤工业持续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当前,全球化纤工业在经历多年的持续调整之后,面临着新的重要转折点,我国经济的“新常态”凸显新的发展特点和要求,我国化纤工业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任务更加艰巨。
杨纪朝强调,我国化纤行业在未来发展中需要更加紧密地与市场发展态势相结合,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倡导创新驱动发展,鼓励全面创新,改善优化市场供需平衡关系,提高有效供给,推动产业集聚,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推动化纤企业更加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提升整个产业链对于绿色的环境意识。随着产业的发展升级,我国化纤工业“走出去”的动力不再仅限于原料和成本,研发和设计能力逐渐成为寻求海外高端合作伙伴的重要动因。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在会上介绍了我国纺织化纤工业接下来的发展重点。高勇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经济发展指标将与GDP发展指标匹配,发展重点在于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绿色发展等方面。其中,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是我国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的重点。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智能制造,在纺织行业落实《中国制造2025》。比如,在纺纱业近期将陆续推广自动化、数控化装备,在“十三五”期间使纺纱车间做到夜间无人值守。在化纤、印染等行业推出智能化制造项目。绿色发展也是“十三五”我国纺织工业发展重点。纺织业废水排放量位于制造业多个行业中废水排放量第三。今后,我国将陆续推出新技术、新装备,落实绿色制造。化纤行业目前推出绿色纤维标志认证就是落实纺织工业绿色发展战略。其余发展重点还包括三品战略、区域结构调整、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比如区域结构调整方面,继续把东部产能向西部转移,把服装、产业用纺织品产能向中部转移。同时落实“一带一路”走出去方针,实现产能的国际转移,尤其是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下一步,将向中亚、非洲等地区转移。
高勇强调,在纺织产业链中,化纤行业“十三五”的发展重点应该着力于三个方面:一是继续去产能。聚酯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十三五”期间聚酯行业面临去产能任务。二是在常规品种上如何增加品种、提升性能。三是在高性能纤维方面,在已经形成的品种比较完整的基础上,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在新闻发布会环节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我国化纤在常规领域的高性能和差别化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但基本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对象,类似进入“无人区”的感觉。因此,我国化纤产业需要扛起研发大旗,促进全球化纤业的发展,进行研发投入,包括产品研发和基础研究的投入,这就更需要全球产业进行共同和交流。
欧洲化纤:
国际黏胶和合成纤维委员会、欧洲化纤联盟理事长Frédéric VAN HOUTE指出,从全球来看,涤纶的优势地位更加明显。2015年全球涤纶纤维产量5160万吨。欧洲产业布局更加均衡。2015年,欧洲化纤产业总体产量平稳保持在340万吨,WE保持平稳,CEEC保持增长,预计2016年度适度增长。2015年,土耳其化纤产量下降,处于恢复期,预计2016年有所增长。在服用领域,欧洲化纤产量降低,预计2016年有所恢复。在家纺领域,部分欧洲国家化纤产量缓慢恢复。在车用领域,预期2016年欧洲化纤产量保持平稳,特别是轮胎用化纤平稳增长。在产业用领域,预计欧洲化纤用量在2016年保持增长态势。
Frédéric VAN HOUTE也讲到了全球化纤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尤其是涤纶产业全球产能的过剩问题。他指出,其他多个亚洲国家正在开发新增产产能。化纤产能的过剩导致价格和利润率下降,也使国际市场上化纤业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频发。在这种情况下,意味着投资决策应基于整体市场需求和整体考量后进行,而非只考虑自身情况。今后,欧洲化纤应加强与消费者和供应者之间的沟通,以进行应对。在欧洲,化纤产业不断更新先进设备,企业也都加强管理,欧洲也有一些新厂建设,市场仍处于扩张状态。
Frédéric VAN HOUTE还指出,接下来全球化纤产量进一步增长。尽管面临很多挑战,欧洲仍然是主要化纤生产区域。全球化纤产能过剩能将通过有责任意识的行为解决,仍有许多优势。纤维的创新仍然是欧洲纺织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欧洲接下来对于纤维和纺织品的研发会进一步深化。
日本化纤:
日本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主席部员键山博哉表示,日本化学纤维行业未来的发展策略一是专注于高性能纤维和高功能纤维在新产业和应用程序方面的开发,二是促进全球化,三是增强环保责任,四是进一步实行结构优化。在高性能纤维方面,日本仍然保持着很大的市场份额。日本化纤随着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已经签署了16个贸易协定,希望扩展全球市场份额。日本化纤企业在亚洲广泛投资,建立工厂。比如,东盟和日本之间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加速了日本化学纤维、纺织企业在亚洲的“国际布局”。
键山博哉预测,全球纺织品需求预计将在继续增加,尤其是对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增加。他强调,日本在高性能纤维和高功能纤维方面仍保持优势。目前面对全球商业环境的变化,要注意分析复杂和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增加环境和社会的责任和意识,并通过全球化寻找更多发展机会。
韩国化纤:
韩国化纤协会会长朴胜勳介绍了韩国化纤产业现状和功能性纺织品发展趋势。2015年,韩国化纤产能为172万吨,产量为134万吨,出口额为23亿美元,进口额为1.2亿美元。其中涤纶长丝进口量最大,占比为38.4%。涤纶短纤进口量最大,占比为38%。我国是韩国化纤产品最大的进口国,近几年韩国对越南的出口化纤量也呈增长趋势。
朴胜勳还介绍了功能性纺织品大的开发趋势,包括舒适性的吸湿快干,弹性轻薄,抑菌除臭等保健纺织品,包括防晒、隔热保温和红外光线/身体热反射等温度控制型纺织品。韩国纺织业未来发展的优势为:在前沿和基础领域有协调的产业结构,与主要贸易伙伴拓展自由贸易区,加速企业重组,加大政府支持等。劣势包括用工成本增加,缺少专业技术人才,而且在服装领域缺少全球品牌。韩国接下来将增加研发投入,发展高附加值功能性纺织品和新材料;通过战略性使用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将协同效应最大化;将从供给端驱动材料发展转变为需求端驱动材料发展。同时,创建基于环境和安全问题的需求。
另外,9月7日下午,陆续举办9场专题论坛,包括:法国纺织业界投资合作交流会、纺织化纤的检测与标准、先进的维纶技术、腈纶发展论坛、纤维领域的先进技术、绿色制造与智能制造、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发展论坛等。这些论坛聚焦全球纤维行业发展的新需求、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市场、新合作、新格局,呈现了全球化纤产业在各个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成果。会议同期还在会场外举行“化纤纺织科技成果展示”。
(摘自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