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2016-03-12姜璠
视点
中国城镇化在机遇和转型中前行
郑德高:人口红利有限城市间竞争将非常激烈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郑德高认为,随着中国城市的继续变化,未来面对有限的人口红利,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可能非常激烈。据了解,过去中国总的流动人口,几乎每年增长1000万左右,而至去年,全国总的流动人口首次出现下降。国际上,普遍以总人口抚养比,即儿童人口+老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来测量“人口红利”。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抚养比低于50%,就意味着其进入了“人口红利”获利期或“人口红利”窗口;反之,则意味着“人口红利”消失。由于“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年龄人口充沛而形成的一种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优势,因此得到广泛关注。
叶裕民:大城市社会服务能力不足人口流动出现新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裕民表示,目前中西部地区已经出现人口大量回流的现象。其中一个原因是来自中西部地区的“拉力”,这份“拉力”来自于亲情的拉力,来自于地方工业化的拉力,来自于地方的服务拉力,特别在为流动人口的社会服务上,中西部地区明显要好于沿海城市。未来超大和特大城市要主动向周边中小城市疏解人口,避免整体效益的下降。同时,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全力推动核心区的功能优化提升,并且联合周边形成组合城市,形成一定规模的责任分工,从而完成城市群的转变。
唐子来:城市发展要跟全球资本进行联系
同济大学教授唐子来认为,在全球资本服务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层级体系,遵循了普遍的市场经济规律。按照这个层级体系,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是中国的三大城市群,第二个层级是成渝地区、长江中游、山东半岛等,而沈阳所在的辽中南地区也属于这个级别。在经济全球化过程当中,国家的城市体系要跟全球资本联系。未来资本将对城市发展变得更重要。
张占斌:避免沦为造城运动尊重群众意愿是关键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表示,过去许多地方的城镇化以修楼盖房为主,但人口的城镇化没有同步跟上,造成很多地方出现“空城”“鬼城”。此次国务院发文重点部署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有利于切实提高城镇化质量,避免城镇化沦为“造城运动”,也可以让更多人共享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成果。充分尊重群众自主定居意愿,坚决打破“玻璃门”,严格防止“被落户”。越来越多的非户籍人口到城市落户扎根,这将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内需增长,但也需要防范地方为了动员人们到城市买房,强迫性地让人们到城市落户。
辜胜阻:提升城镇吸纳力,健全农民变市民推动机制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建议,除少数超大城市外,大幅放宽外来人口在城市的落户限制。同时,进一步推行居住证制度,不断丰富内涵,保障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享有免费义务教育、社会保险等基本公共服务,并作为申请常住户口的重要依据。改善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思路,不仅通过成本分担机制来解决,更要通过重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和监管体系来解决,这样既可以起到发挥原来“沉淀”成本的作用,又可以吸引新技术和社会资本进入,并辅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形成新的增长点。
View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