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最美的家乡河
——洛河
2016-03-12陈亚辉洛阳市水利局
□陈亚辉(洛阳市水利局)
我心中最美的家乡河
——洛河
□陈亚辉(洛阳市水利局)
洛阳居天下之中、九州之腹,境内河山控戴,五水并流,形胜甲于天下。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无不与洛阳的水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水量丰沛的伊、洛河水系,使洛阳成为中国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史学界公认,河洛文明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和摇篮;专家们则有一个说法,伊、洛河文明就是中国的“两河文明”。
洛河是一条文化之河
河洛文化博大精深。孕育、发展和繁荣于河洛地区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主流。其最主要的标志就是河图洛书,河图洛书可视为中华古文明的第一高峰和重要里程碑。孟津有龙马负图寺,据说是“河出图”之处;洛宁有“洛出书”碑,据说是神龟负书出的地方。伏羲在洛水与黄河交汇处指手画开,使天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开中国哲学之先河;皇帝扁舟于洛水之上,古洛军民高唱“与汝歌舞兮,上帝之风”;仓颉在洛水河畔观天察地,创造了高贵的中国文字;大禹从洛水之神龟上读出了天地之奥妙,分九州于长水;夏启、商汤的子孙们在洛水之阳即洛阳建都;周公营建洛邑,成王在成周王城举行定鼎大典,“凤凰翔兮于紫庭”描写的正是当时震撼九州的盛况。历史遗存丰厚完整。洛阳位处洛水之北而得名,洛阳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起,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分布在洛河沿岸的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兴衰,是中国早期都城遗址最杰出的代表、流传至今最重要的遗址、中华五千年文明最重要的物证。邙山陵墓群汇集两周、两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等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古代墓葬,有数十万之众,号称“无卧牛之地”。洛阳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00余处。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等每年都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东西文化交流桥梁。洛阳是隋唐时期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北宋时期大运河的西端终点,大运河(洛阳段)作为大运河跨地区联合申遗项目,于2006年10月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洛阳是丝绸之路东方起点,汉唐时期自洛阳出发,穿越河西走廊,直达地中海,为人类历史上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交流、互动做出了贡献。“洛阳唐三彩”生产至今已逾1000多年的历史,有着“东方艺术瑰宝”的美誉。“河洛大鼓”以洛阳琴书为基础而发展形成并一直传唱至今。洛阳杜康酒被赞为酒祖杜康。这里是儒学的奠基地、道学的产生地、佛学的首传地、玄学的形成地、理学的渊源地,各类文化思想在此相融共生。
洛河是一条生态之河
洛河为黄河10大支流之一,是黄河三门峡以下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蓝田县灞源乡木岔沟,流经陕西省的洛南县和河南省的卢氏县、洛宁县、宜阳县、洛阳市区、偃师市、巩义市,在巩义市神堤村汇入黄河。洛河干流全长446.90km,流域面积(含伊河)18.88万km2,多年平均径流量37.60亿m3。洛河在洛阳境内流域面积11.20万km2,干流全长195 km。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184-公元1984年的2 000多年中,洛河流域共发生洪水灾害372次;从公元前1809-公元1881年的3 690 a间,共有旱灾145次。新中国成立后,加快防汛抗旱工程建设,积极组织抗旱救灾,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近10 a来,洛河治理步伐进一步加快,治理理念进一步转变。洛河治理投入达到30亿元,治理理念也逐步转向生态治理。特别是建成了长达30 km的洛浦公园,并通过引调水和水系连通工程,建成了近百公里的城市生态水系,在城市区形成景观水面,洛阳水城风韵初步显现。如今的洛河呈现世人眼前的是洁净的水面、粼粼的波光、长长的绿带、亲水的平台,她像一幅展不尽的山水画卷,像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2014年,洛阳市成功争创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目前,洛阳市以四河同治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河道治理力度,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档次,以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支撑洛阳现代城镇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洛河是一条民生之河
千百年来,洛河用她的乳汁滋润着河洛大地,哺育着河洛子孙。古时,她航运发达、水产丰富。如今,她更多承载着灌溉、发电、供水、养殖的功能。目前,伊洛河流域共有万亩以上灌区37处,有效灌溉面积6.40万hm2;万亩以下灌区970处,有效灌溉面积0.93万hm2。全市建成小水电站84座,装机7万kW,发电量达到1.50亿度以上。在伊洛河干支流上建设各类水库130余座,为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目前,作为保障城乡供水的故县水库引水项目,引水线路全长135公里,设计引水流量5 m3/s,项目投资17.50亿元,采用PPP模式融资建设。该工程自2015年开始实施,目前已完成任务量的70%,计划2017年建设完成。2014年,洛阳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11.20万t,全市商品蔬菜生产基地4.51万hm2,产值43亿元;水果种植5万hm2,产值15.90亿元;水产品总产量5.08万t,总产值达到8.59亿元。
洛河是一条发展之河
洛阳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发展。依托得天独厚的伊洛河水资源优势,洛阳正在向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目标中快步前行。洛阳“一五”时期全国156项重点工程有7项在此建设,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左右。现已形成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高端石化、电子信息、旅游业等五大主导产业,正在积极培育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六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科技服务、牡丹、健康养老、高效农业五大特色产业(简称“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拥有洛阳石化、中信重工、一拖集团、中铝洛铜等众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中移动(洛阳)呼叫中心、平安保险数据中心等一大批高端服务业项目落户洛阳。洛阳还是全国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和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高端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区顺利获批。现有部省级科研院所14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各类研发机构900余家;两院院士6名,专业技术人员18万余人,科技人才密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科技领域居全国先进水平,高速铁路、载人航天、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中都有“洛阳制造”和“洛阳技术”。
(责任编辑:宋大春)
201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