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区制
2016-03-12编辑设计刘小玲
编辑 雷 芝 设计 刘小玲
街区制
编辑雷 芝 设计刘小玲
围墙 WEIQIANG
从拆除观念之“墙”开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出台后,“推广街区制,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城市减灾专家、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金磊表示:“‘街区制’是一种城市管理的更新,是解决宽马路、大街区‘城市病’的策略之一。”逐步拆除“围墙”,打破小区间的“围城”,重在拆除人们心中的观念之“墙”。
“街区制”并非高深的概念,也不能说是舶来品。居民住宅临街而建,古已有之,中外皆然。但是,我国30多年的高速城市化使街区发生了变化,城市中已难寻开放空间,小区封闭式的“围墙”管理几乎成为唯一选择。
封闭与开放,并非完全取决于实体的墙,而是重在城市管理是否有社会化综合治理良策。金磊认为,“街区制”不仅要符合现代居住模式,还要体现传统风貌和地域文化特征与习俗,具备完善的城市交通体系、合理的用地配置、安全舒适的开放空间、连续开放的绿色环境,更要满足住区邻里空间回归城市的诉求。在多数发达国家,城市住区的开放性使之早已告别“睡城”,成为充满活力的开放社会。
有人质疑,无围墙“街区制”安全吗?金磊提出,无论是不再建新小区围墙,还是逐步拆除旧有小区及大院围墙,都不可“一刀切”,都要以调查研究为先。
对城市管理者及城市公众而言,“街区制”是城市空间精细化治理的良策。面对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面对城市“窄马路、密路网”的规划新需求,面对破墙通路等规划整治的策略,金磊提出建议:借“街区制”建设之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应系统研究城市交通各类拥堵的真正“症结”,万不可将解决拥堵方案仅仅寄托在“拆围墙”上;要更科学描摹城市家园的未来,人性化的规划不仅要安放我们的生活,更要创造关涉“心灵”的栖息地;要逐步拆除“围墙”,打破小区间的“围城”,使“街区制”建设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顾及民众合法权益。
北京 BEIJING
北京在西城区试点“拆墙” 5米宽小巷拓成18米
“打开”街区、加密城市路网的试点,已经在北京启动。近日从北京市规划委获悉,在西城区三里河区域中,一条处在建筑物、大单位夹缝中的5米宽便道,将拓宽成为城市支路。北京市规划委近日已经启动公示。这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后,北京发布的首个试点项目。
凌乱的架空线、灰突突的电线杆、各种高矮不一的招牌,使三里河南二巷看上去和20世纪90年代遍布城市的任何一条小巷差不多。西城区三里河一直都是部委聚集、道路路网密度偏低的地区。西城区政府也一直在为该区域的交通问题发愁。这次将小巷提升成市政路,是为了改善三里河南横街与月坛南街之间的通行条件,与三里河南横街、月坛南街形成较为完整的道路循环系统,缓解周边居民交通出行难题。
北京市规划委计划将这条现状为长220米、宽5米的小巷拓宽为18米的规划道路,将其原综合商业金融服务业用地及基础教育用地的性质调整为道路用地。
根据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这次的规划调整正在进行公示,听取公众意见,公示期限不少于30日。如果公示通过,该项目有望在近期启动实施,为这个较为拥堵的街区疏通“血管”。
长沙 CHANGSHA
长沙政府自拆围墙建公园 致力打造“千园之城”
从2015年4月起,长沙市全面开启“拆围透绿”工作,要求区县政府自拆围墙还绿于民,并完善相关便民设施,将机关大院变成市民休闲的社区公园。围墙被拆除后,长沙县委政府机关大院与一街之隔的“星沙文化广场”,成为该县最大群众休闲广场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长沙市还通过拆除公共场所及闲置用地的围墙,以及采取铁腕手段拆除大量违章建筑等举措,大幅增加城乡绿量,逐步形成绿网体系。“造绿为民、造绿惠民,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城市绿化公共福利。”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说,要通过修路、增绿、添景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把公共空间还给市民群众,全面提升宜居宜业宜游指数。
自2015年以来,长沙市打响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拆违控违攻坚战。要求以斩钉截铁地态度、壮士断腕的魄力和务求实效的精神,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实现中心城区1000万平方米违法建筑“一年内基本拆除、两年基本清零”的目标。2016年,长沙市把“拆违复绿”作为重点,力争让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
让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尽快将长沙建成“千园之城”。据介绍,长沙市将以植树、种草等方式推进街心公园、社区公园、村镇公园等小型公园的提质改造,着力提升公园建设标准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