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上电子战中的软杀伤武器系统

2016-03-12海军驻宜昌地区军事代表室刘天华

电子世界 2016年24期
关键词:发射装置电子战反舰导弹

海军驻宜昌地区军事代表室 刘天华

海军驻中南地区光电系统军事代表室 叶 巍

海上电子战中的软杀伤武器系统

海军驻宜昌地区军事代表室 刘天华

海军驻中南地区光电系统军事代表室 叶 巍

介绍了反舰导弹日益增长的威胁,论述了国外海军的新型电子战软杀伤武器系统。分析了国外海军强国电子战软杀伤武器的性能和应用发展情况。探讨了国外软杀伤武器的发展趋势。

海上电子战;软杀伤;反舰导弹

1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反舰导弹正在变得更快、更隐身和更加机动化,在目标分辨和抗干扰方面也变得更加智能化。因此,为了对抗这种日益增长的威胁,世界各国海军在海上电子战中的软杀伤反舰导弹自卫技术和武器装备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在灵巧性和数量方面不断增长的反舰导弹威胁。

2 各国海军海上电子战中的软杀伤武器系统

据报道,自1967年以后全球共发生了241次反舰导弹攻击,其中113次成功,127次被软杀伤系统挫败。舰船舷外投掷式软杀伤技术一直在试图跟上反舰导弹威胁的发展,不仅发射系统从固定式发展成瞄准式系统,而且所使用的载荷也在逐渐适应多任务作战。以下介绍一下国外一些发达海军国家的软杀伤武器系统。

1)德国

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研制了一种市场领先的新型瞄准式“多弹药软杀伤系统” (MASS)。MASS具有反鱼雷能力,能装填多达4枚法国DCNS公司的“篇章”诱饵。现有的发射装置无需改造就能方便地填装几乎任何供应商的独立新型反鱼雷升级设备。MASS采用单型可编程引信弹药,具有质量轻、舰船影响小、信号特征低的特点。MASS采用低雷达截面积稳定瞄准式32管发射装置,使用莱茵公司81 mm口径旋转稳定型全向诱骗多谱诱饵,覆盖雷达、红外、激光、光电、紫外(毫米波可选)波段,能应用在诱骗、迷惑和扰乱模式。全球已有超过12个国家的海军正在使用或订购了MASS,最新用户是新西兰。新西兰订购了具有远程能力的双管发射装置,拟安装在两艘装有萨伯公司激光告警接收机的“安扎克”(Meko)级护卫舰上,以对抗不断增长的非对称威胁。莱茵公司还在与以色列IAI/埃尔塔公司合作,集成能探测更小来袭威胁的基于“海上守卫”(NavGuard)雷达的导弹告警系统。

2)英国

英国切姆林对抗技术公司是全球领先的130 mm口径对抗弹和诱饵载荷生厂商之一,它在2009年决定投资研制一种今天被称为“百夫长”的先进软杀伤武器系统。“百夫长”是12×130 mm管装全瞄准式发射装置,它对舰船的机动性要求极低同时反应时间更快。除能与海军现有的130 mm红外与雷达制导导弹对抗弹以及其它载荷兼容外,“百夫长”还特别设计能够与先进的射程可变的新型多载荷弹系列联合使用,以打击未来威胁并适应未来方案。“百夫长”还能在其它作战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包括部署反鱼雷对抗措施和方案以对抗非对称恐怖分子和海盗威胁。“百夫长”具有重量轻和安装面积小等特点,能适应从巡逻艇到主战船只的各种平台。瞄准式发射装置与射程可变能力的结合使其载荷在三个坐标轴上可控。通过在瞄准点采取稳定措施来抵消舰船运动的影响,位置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样,导弹导引头中会得到更好的舰船特征复制,软杀伤性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3)法国

由法国萨基姆公司和法国拉克鲁瓦对抗技术专业公司联合研制的“达盖”(Dagaie)和“达盖”Mk2诱饵系统已在全球广泛销售。在其成功经验上,萨基姆公司开发了新一代“达盖”系统。“新一代达盖系统”基于模块化结构、在俯仰和方位上可瞄准的双轴发射装置,到目前为止,已被法国海军的新型“地平线”(Horizon)型驱逐舰和欧洲多任务护卫舰采用。“新一代达盖系统”能应用射频和红外载荷,采用12管结构、可发射拉克鲁瓦公司的新一代Sealem和Sealir诱饵火箭弹系列。拉克鲁瓦公司还研制了Sealad有源舷外诱饵和Sealat声学反鱼雷诱饵。事实上,采用8个发射管的低雷达截面积发射装置的新一代“达盖”已部署在新加坡海军的“无畏”(Formidable)级护卫舰上。萨基姆公司还正在出售“达盖”NG型,填装62mm口径Sealem诱饵和80mm口径Sealir诱饵。萨基姆公司模块化瞄准式发射装置系列的“新一代达盖系统”包含一个低雷达截面积单元,采用了拉克鲁瓦公司62和150mm诱饵的Seaclad新一代系列。法国海军的“地平线”新型驱逐舰和“欧洲多任务护卫舰”上安装了常规12管结构的发射装置。

4)意大利

意大利芬梅卡尼卡集团正在销售旗下奥托·梅莱拉公司的“欧德拉斯”(Odls,也被称作Sclar-H)诱饵发射装置。“欧德拉斯”被部署在意大利海军最新的前线舰船上,包括“加富尔”(Cavour)号航母、“水平线”型驱逐舰、欧洲多任务护卫舰以及最近交付给阿尔及利亚海军的平板两栖与后勤支援舰上,其中奥托·梅莱拉公司负责发射装置、英国塞莱克斯ES公司负责诱饵发射控制器。除了能精确布放可对付雷达和红外制导导弹的105-118mm口径诱饵弹,它还能被用于海岸轰炸。“欧德拉斯”具有可与舰船电子战系统连接的局域控制装置,它包含2组瞄准式发射装置,每组装填15枚火箭弹和4个迫击炮台。根据意大利海军对即将履约的新型前线舰船的先进电子战需求,奥托·梅莱拉公司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提出一个新型号。即采用与“欧德拉斯”瞄准式发射装置相同的布局和安装面积,但设计上做了修改,具有20个迫击炮台,不仅能发射市面上可见和研制中的各种130mm红外和射频诱饵弹,还能发射采用130mm发射装置、火箭推进的大型载荷部署装置。因此,它能够应用各种载荷,包括反潜武器和其它定制载荷等。新型“欧德拉斯”还能发射非致命对抗武器,并能进行改造以适应海军的前线舰船而舰船本身无需结构改造。

5)以色列

以色列埃尔比特公司正在销售“德西维尔”(Deseaver)Mk II诱饵系统。除以色列海军平台,该诱饵还装备在印度海军的新一代前线舰船上,包括“加尔各答”(Kolkata)级驱逐舰和“卡莫尔塔”(Kamorta)级隐身反潜轻巡洋舰。具有低雷达截面积值、可横向转动的72管瞄准稳定型发射装置可快速而准确地进行诱饵布放,甚至是在剧烈的规避机动过程中。最新型的“德西维尔”系统采用新型计算机、增强型显示器和改进型软件功能,能发射多达10不同类型的诱饵火箭弹,提供所有软杀伤模式(迷惑、冲淡、转移和质心诱骗)中的多层防御能力。

以色列海军使用的诱饵弹药的研制与生产绝大部分来自以色列拉斐尔公司,该公司可提供包括远程箔条火箭弹(LRCR)、中程箔条火箭弹(MRCR)、BT-4近程箔条火箭弹、“热阱”(Heatrap)红外诱饵和“宽带速移反雷达诱饵”(WIZARD)等在内的全套产品。这些可编程的诱饵弹也被拉斐尔公司的“综合诱饵系统”(IDS)采用,IDS具有可实时优化的诱饵布放能力、固定或瞄准式发射系统以及计算机控制的诱饵控制器。IDS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适应各种平台尺寸。

3 国外软杀伤武器的发展趋势

1)大力发展复合诱饵弹

随着电子对抗、隐身技术的发展,单一寻的制导技术受到某种程度上的限制,复合制导导引头以其所具有的一系列优点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是反舰导弹导引头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目前,双模复合制导导引头已获得初步应用(复合制导方式主要有:雷达/红外/激光制导、红外/紫外制导、红外/TV制导、红外/毫米波制导以及双波段或多波段红外制导等(因此,今后使用单一弹药诱饵弹进行反导已无法奏效(可以预见,用以对付复合末制导反舰导弹的复合诱饵弹,今后将得到大力发展(例如,目前俄海军舰载SK-50箔条/红外/激光诱饵弹可同时实施雷达、红外、激光等光电制导导弹的对抗。

从反舰导弹末制导发展趋势看,毫米波/红外复合诱饵弹和多功能红外烟幕弹将首先得到大力发展(美海军正在研制的这种复合诱饵弹,在箔条的不同部位涂敷毫米波发射涂层和红外气溶胶涂料,可同时对抗毫米波雷达、红外寻的点源、面源及红外成像制导的导弹。多功能红外烟幕能覆盖从可见光、激光直至中远红外波段。可用来对抗光电复合制导反舰导弹。

2)提高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舰载假目标发射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如美国MK36 SRBOC系统能自动响应空中威胁、能自动发现哑弹并及时采取最佳替代措施、能自动检测和识别诱饵弹、能自动定时判断故障等(再如,法国“达盖”MK2发控设备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使其除了能有效地对付导弹的组合攻击外,还能在10秒内自动连续多次发射对抗5枚不同方位的来袭导弹。

3)装备向规范化、模块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在各种舰级的作战舰艇上,根据作战使命和战术需要装备的舰外诱饵,以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例如,美国航母舰级上装备的舰外诱饵,无论是类型、型号,还是装备数量,都完全一样(也就是说,在美国所有航母上都装有4座! MK36 SRBOC系统及鱼雷对抗防御系统。

4 结束语

当前,重要国家的海军正在致力于研究对抗反导弹的新型技术和武器系统,以提供更好的防护措施来应对新威胁。据悉,美国海军已经制定了先进舷外电子战(AOEW)项目,旨在开发一种持久的舷外对抗反舰导弹能力,用于下一代协同电子战任务来应对当前和未来的反舰导弹威胁。Mk59 Mod 0的引入是此项目的初次尝试,而据悉最新也是第二次尝试是在2014年4月,美国海军提出研制一种新型反舰导弹防御电子攻击载荷的倡议,载荷从MH-60直升机上布放但是由舰载AN/SLQ-32电子战装备控制。先进舷外电子战有源任务载荷作战概念设想的是先由电子战装备探测来袭反舰导弹威胁,然后通过Link 16通信数据链引导并控制直升机携带的有源任务载荷。

专家预言,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新型的电子战技术和武器系统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国海军装备上,海上电子战技术也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1]徐秦.舰载软杀伤技术对抗反舰导弹评述[J].国防科技,2012,33(6): 39-44.

[2]周军.软杀伤技术综述[J].飞航导弹,2001(8):7-9.

[3]侯品.反舰导弹防御对抗技术探讨[J].电子世界,2014(13):101.

[4]张祥林,徐庆丰.国外海军无源/光电对抗系统的装备研究[J]光电技术应用,2004,19(6):21-24.

猜你喜欢

发射装置电子战反舰导弹
歼-16D电子战飞机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电子战大拿”歼-16D
某发射装置隐形设计研究与分析
基于排队论的水下预置反舰导弹部署优化
新形势下舰载垂直发射装置发展趋势
水面舰艇齐射反舰导弹
复杂战场环境导弹发射装置隐身防护技术研究
基于动态贝叶斯的反舰导弹弹型识别
同心筒垂直发射装置底部导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