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水土保持对绿色发展的支撑及对策

2016-03-12付贵增

海河水利 2016年5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绿色生态

付贵增

(海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天津300170)

浅析水土保持对绿色发展的支撑及对策

付贵增

(海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天津30017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等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引领。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哲学观点来看,水土流失是绿色发展的根本制约,水土保持是绿色发展的基础支撑,绿色发展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必须基于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根本制约;基础支撑;防治对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等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述,用朴素的语言强调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哲学观点来看,水土流失是绿色发展的根本制约,水土保持是绿色发展的基础支撑,绿色发展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必须基于绿色发展。

1 绿色发展和水土保持概述

1.1绿色发展概述

绿色发展,是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的制约下,通过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和生态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在理念上倡导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生产上实行以生态技术为支撑的绿色生产,生活上推行以低碳为基础的绿色消费。恩格斯曾经警告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一系列灿烂文明消亡的过程充分印证了这个道理。绿色发展是顺应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必然要求,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发展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对人类发展意义的深邃思考。

1.2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由外营力引起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与损失。

水土流失按外营力的不同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和混合侵蚀(泥石流)5类;强度上分为微度、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6级;引发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目前已由山丘区扩展到平原区,由农村扩展到城市。

1.3水土保持概述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1934年,我国现代水利先驱李仪祉等先辈在治黄过程中,将黄河下游泥沙淤积、洪水泛滥与中上游水土流失联系起来,找到了洪涝灾害问题的实质所在,开创性地提出了“水土保持”这个概念。水土保持是涉及农业、林业、牧业、水利、地理、土壤、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专业的综合学科;主要措施有植物措施(乔、灌、草)、工程措施(坡改梯、田间道路、坡面水系、沟道工程)、农业耕作措施(植物篱、等高耕作、免耕)等;具有保土、蓄水、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功能。

2 水土流失是绿色发展的根本制约

马克思认为,“土壤是世代相传的人类所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水、土是最重要的生态因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性资源。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水土不存、人将焉附?没有土壤和水,土地就会失去生产力,就不能生长植物,也不能繁衍动物,更不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环境,人类将失去生存基础,文明也将难以为继。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295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1%。严重的水土流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的、深远的甚至不可逆的影响,是我国头号环境问题(全国人大环资委原主委曲格平1996年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是绿色发展的根本制约。

2.1破坏土地资源,威胁粮食安全

水土流失导致土层变薄、养分流失、土地破碎化、沙化、石漠化,严重影响农牧业生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地矛盾突出,但每年因水土流失损失的耕地就达6.67万hm2,加剧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在西南岩溶区、长江上游、北方土石山区等地,相当比例的农田耕作层土壤已经流失殆尽,母质基岩裸露,彻底丧失了生产能力。

2.2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发生

水土流失恶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剧贫困程度。水土流失与贫困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我国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水土流失、生态恶化和贫困交互作用,造成“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往往也是最贫困地区,我国76%的贫困县和74%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2.3削弱生态功能,制约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导致土壤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干旱灾害;草场退化,防风固沙能力减弱;河流湖泊萎缩,野生动物栖息地消失,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地处水蚀风蚀交错区的坝上高原,安古里淖等几十个湖淖近些年干涸;浑善达克沙地及周边干涸的湖淖,产生大量粉尘物质,成为京津地区沙尘暴风沙策源地之一;曾经青翠葱郁、文明繁盛的西北黄土高原,变为后来的“昔日耕桑,今为草莽”“陇中苦瘠甲于天下”。

2.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

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进入河流、淤积湖库,削弱河道行洪和湖库调蓄能力,加剧洪涝灾害。1950—1999年,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泥沙92亿t,河床普遍抬高2~4m,形成著名的“地上悬河”。1998年长江大水,流量并不是历史最高,而水位却创下历史之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长期水土流失造成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在城市,大量施工弃土进入排水系统,致使管网淤堵、排水不畅,加剧了城市内涝,“城市观海”现象频繁上演。

2.5加剧面源污染,影响水质安全

水土流失在输送大量泥沙的同时也输送了大量化肥、农药和垃圾等面源污染物,对江河湖库水质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作为北京重要水源地之一的官厅水库,由于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面源污染严重,导致水质明显下降,被迫于1997年退出北京市饮用水水源地的行列。

3 水土保持是绿色发展的基础支撑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合理利用与保护水土资源是维系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国发〔1993〕5号文强调“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与任何单一措施相比,水土保持能够充分考虑自然、社会等各种因素,科学配置多种措施,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可以说,水土保持是资源、环境领域最基础的工作,是绿色发展的基础支撑。

3.1保护水土资源,巩固生存之本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先后在黄河中游、长江上游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实施重点治理工程。现在,全国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5万km2。经过综合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大面积的坡耕地改造为梯田,并配套水利设施和农田道路,有效提高了土地生产力,把跑土、跑肥、跑水的“三跑田”变成了保土、保肥、保水的“三保田”,一般可增产粮食60%~80%,甚至翻番,确保了粮食安全。

3.2修复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安全

水土保持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重点防治区林草植被面积大幅增加,生态环境明显趋好,许多小流域已经出现“土不下山,泥不出沟,清水长流”的喜人景象。全国四大水土流失严重地之一的福建长汀县,经过2000—2010年集中连续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7.13万hm2治理区的植被覆盖率由15%~35%提高到65%~91%,植物种类由7科7属8种增加到20科26属30种,曾经的“红色沙漠”变成“绿色家园”。

3.3改善生产条件,助力脱贫致富

水土保持与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让老百姓分享到绿色发展的“红利”。20世纪90年代,重庆市万州区利用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等项目资金,在长江两岸大规模发展“大红袍”红桔,从荒山连片变到花果飘香,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

3.4促进江河治理,减轻山洪灾害

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可有效拦截进入江河湖库的泥沙,延长湖库使用寿命,减轻山洪灾害。据统计,全国现有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约15亿t。黄河上中游经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年均减少入黄泥沙约4亿t。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一期工程实施后,年均减少入库泥沙近3 000万t。

3.5保障用水安全,改善人居环境

2003年以来,北京市在城市周边和水源保护区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实施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五同步治理,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控制了面源污染,维护了河库健康生命,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休闲观光的好去处,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 基于绿色发展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深刻指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作为绿色发展基础支撑的水土保持来说,贯彻落实好五中全会精神,就是要将“绿色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充分认识、深度挖掘水土保持在节约资源、改善生态、促进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千方百计发挥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4.1与时俱进,更新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生态价值观:绿水青山等生态产品是有价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山区土地的农林生产功能相对弱化,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和美丽景观的需求越来越高,水土保持的“主战场”也由山丘区扩展到平原区、由农村扩展到城市。对此,水土保持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切实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的生态价值观,积极响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传统版”基础上努力打造水土保持“升级版”:在发挥好保土、蓄水等基础功能的同时,更加突出生态维护、人居环境维护、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不过分强调直接经济功能;实行生态补偿制度,对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提供者给予必要补偿。

4.2顶层设计,规划引领

水土保持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搞好顶层设计至关重要。2015年10月,我国首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正式实施,这是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重要里程碑。该规划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为主线,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为重要依据,提出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和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

4.3健全组织,加强协调

水土保持工作涉及水利、农业、林业、国土、环境等部门和行业,综合性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相关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不够完善,主管机构间的工作关系不够明晰,政出多头,交叉管理,标准不一。为此,必须设立高层次的水土保持组织协调机构,健全水土保持工作的组织与协调机制,才能推动形成共同防治水土流失的良好局面。

4.4预防为主,保护优先

绿色发展倡导生态伦理观,水土保持工作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地广人稀的大江大河源头地区,大力推进生态自然修复,实行封育保护;积极推进重要水源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尽量近自然治理,减轻面源污染,增强水源涵养和水质维护功能;划定水土保持生态红线,从源头上严控人为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坚决保护地貌植被和生态原真性;注重“海绵城市”建设,加强雨洪利用,搞好生态绿化。

4.5政府主导,市场激励

随着国家财力的快速增长,各级政府不断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但现有财政投入力度与艰巨的防治任务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激励、撬动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形成“水保为社会,社会办水保”的良好局面,这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解决财政资金不足、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的有效途径。

4.6流域管理,综合防治

流域是分水岭线所包围的汇水区,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和“生命共同体”。坚持以大流域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有利于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兼顾,有利于山、水、田、林、路综合防治,有利于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各种措施有机结合,有利于各种项目打捆使用,有利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效合一”,这是被实践充分证明了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水土流失规律和自然经济规律的成功路线。

4.7改革创新,有效监管

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贯彻落实,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为抓手,严格管控水、土资源占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提高效能;严格落实水保措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严管土建施工,确保“大风不起扬尘、降雨不排泥浆”;将水土保持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与考核制度;严格落实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相关规划水土保持征求意见等制度。

4.8科技支撑,精准监测

加快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加强水土保持监控能力建设,积极采用高分遥感、低空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水土保持信息化水平,实现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图斑化精细化管理、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动态监控,准确、及时地掌握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动态。

4.9宣教示范,强化意识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载体,全面深化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让水土保持进党校、进课本、进社区、进千家万户,提高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继续大力开展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教育基地创建工作,有效发挥理念引领、典型示范、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四大作用。

5 结语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等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增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这给我们吹响了绿色发展的冲锋号,发出了水土保持的动员令。目前,水土流失依然是绿色发展的根本制约,作为绿色发展基础支撑的水土保持,只要始终坚持将绿色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一定能实现山清水又秀,使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大放异彩、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作用。

[1]马列著作选编(修订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2]毛泽东著作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3]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修订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

[5]文件起草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6]郑必坚.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7]余欣荣.建设美丽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

[8]水利部职改办.水利知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9]汪恕诚.资源水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修订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10]毕小刚.生态清洁小流域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TV213.4;S157

C

1004-7328(2016)05-0010-04

10.3969/j.issn.1004-7328.2016.05.004

2016—06—30

付贵增(1969—),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工作。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生态养生”娱晚年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水土保持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