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2016-03-12黎剑华夏伟卓菲杨贵清
黎剑华 夏伟 卓菲 杨贵清
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黎剑华 夏伟 卓菲 杨贵清
目的 分析一起食物中毒的原因,并对致病微生物作检测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深圳市罗湖辖区某医院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对所有患者和食物样本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 5例患者的肛拭子标本以及食用所剩下的鸡肉标本中检出肠炎沙门菌。结论 这是一起由于吃了受到肠炎沙门菌污染的鸡肉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进食受到沙门菌污染的食物是此次食物中毒的主要途径,需加强食物选材以及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质量控制,以便更好确保食物安全,避免沙门菌食物中毒。
沙门菌;食物中毒;微生物学检测
食物中毒是由于患者服用了受到有毒物质污染的食物所导致的急性病症,有毒物质主要包括细菌、化学有毒物质以及病毒等。自身含有以上有毒物质的食物也可能导致这一后果。沙门菌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原之一,其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食用带菌动物的肉、蛋等,或食用遭到患病动物排泄物感染的食物等[1]。2015年10月15日罗湖区人民医院报告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罗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即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与实验室检测工作。判定为一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10份留样食品,6例现症患者的肛拭子,4份剩余食物及食品加工用具的棉拭子。
1.2 仪器与试剂 实验试剂购自北京陆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沙门菌显色培养基购自法国科玛嘉;诊断血清购自泰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德国西门子公司),所有试剂均验收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应用《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制订本次食物中毒个案调查表对就诊患者进一步调查。
1.4 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 2015年10月15日,罗湖某医院累计收治6例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等症状为主的患者,部分伴有高烧、全身疼痛、乏力等症状。患病人群中男3例,女3例,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37.59±4.32)岁。所有就诊对象均对其进行病史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均无食物过敏史或中毒史。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则显示,此6例患者在2015年10月15日共同聚会进食,食物主要包括鸡肉等,在用餐后的当日凌晨,6例患者均表现出腹泻腹痛等症状,次日早晨来医院就诊。
1.5 检验方法
1.5.1 样本采集 分别采集10份患者的肛拭子以及剩余食物,并编号封存备用。致病菌分离检测按照WS271-200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和GB4789《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进行,检测项目为沙门菌、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菌、蜡样芽孢杆菌等食源性致病菌。
1.5.2 参考标准[2]诊断依据GB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2 结果
2.1 致病菌检出情况 本次事件共采集10份样本,其中肛拭子样本6份,4份剩余食物及食品加工用具拭子,6份肛拭子标本中有5份样本分离出沙门菌,其他致病菌未检出。剩余食物中口水鸡检出沙门菌阳性。
2.2 血清学分型 阳性菌株均与沙门菌属多价血清A-F玻片凝集反应阳性,O单因子血清O1、O9、O12抗原血清反应阳性,生理盐水对照阴性;H抗原鉴定:分离所得菌株均与H:g、H:m因子血清发生凝集,Ht不凝集,Hs不凝集,H1、H2、H3、H5、H7不凝集,生理盐水对照阴性。血清型鉴定为肠炎沙门菌,其抗原式为O(1、9、12):H(g、m)。
由以上培养与检测结果可知,本次研究所选取5例患者均是由于进食了受到沙门菌污染的鸡肉而导致的食物中毒。
3 讨论
胃肠型疾病是食物中毒的主要临床表型,一般发生食物中毒的患者起病急,表现出突发性、聚集性特征。多数患者发病都与其所进食的食物有较大关系,主要是由于细菌所导致。据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类型主要为沙门菌、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而沙门菌是其中最为主要的致病菌类型[5]。沙门菌是需氧型与兼性厌氧细菌,主要存在于肉、蛋、奶类食物中,发病无季节性特点[6],患者多在有肉类食物进食史后发病,主要集中于夏秋季节。本次研究显示5例患者均显示为沙门菌感染,证实是进食了感染沙门菌的肉后导致发病。
有调查显示,食材选取不当、食物加工过程中制作人员的操作不当,均会导致食物感染沙门菌,且沙门菌可在室温条件下快速繁殖。故鉴于此次研究结果,建议相关食品加工单位以及家庭在肉类食物的加工过程中,应注意对食品卫生的重视,加强管理,在夏秋季等病原微生物污染食品的高发季节更需加强重视,做好生熟食的分类与存放工作,并注意对食品容器进行充分的消毒与清洁处理,避免交叉感染,降低沙门菌的感染风险,从根本上控制沙门菌感染,更好确保食品安全。
[1] 陈松,郭皓.一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0,26(3):222-223.
[2] 潘新明.一起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检测报告[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2,18(4):44-45.
[3] 朱翔,包云娟.一起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12):49-50.
[4] 秦丽云,郭玉梅,吕国平,等.2011至2012年石家庄地区沙门菌食物中毒分离株分子流行病学特征[J].微生物学杂志,2014,34(1):84-87.
[5] 林忠兰,廖慧.一起由都柏林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0,16(4):51-52.
[6] 吴兴美,廖金宝,廖慧,等.一起婚宴引起的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5,21(1):46-4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6.134
518020 深圳市罗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黎剑华 夏伟 卓菲杨贵清)